摘要: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民族特色的艺术——浮世绘,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浮世绘的题材极其广泛,几乎是江户时代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文章从日本浮世绘的起源讲起,论述浮世绘发展的历史,以及日本浮世绘对西方尤其是西方印象派艺术的作用。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浮世绘;绘画题材;印象派 中图分类号:J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5-0047-01 一、浮世绘的历史 (一)浮世绘的起源 浮世绘产生于江户时代,当时德川家康统治了日本,日本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武士统治的时代——江户时代。德川家族统治的200多年可以说是一部“浮世绘发展史”。德川家康统一全国后,出现了太平盛世。浮世绘就在这样一个太平的年代萌芽和发展。吉原区是江户各种游乐活动的中心,当时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色情业应运而生。出现了艺妓、歌舞伎,常有人被剧院老板邀请为他们绘画,这种绘画逐渐成为后来浮世绘中的“美人画”、“役者画”。江户兴起的色情文化导致了浮世绘的发展。 (二)浮世绘的发展 浮世绘是一朵扎根于平民土壤的大众艺术之花,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作用。其整个历史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自1650年前后至“一枚摺”出现;中期以1765年彩色套印版画诞生为标志,日语论文,到美人画的成熟进入全盛期;19世纪在逐渐衰退之际出现了风景花鸟画。 浮世绘早期萌芽阶段,菱川师宣开创了水墨印版画的手法,以手绘和墨色单色木版画印刷为主。随着娱乐业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更加艳丽的颜色。随着刻印技术的日渐成熟,出现了使用矿物质氧化铅颜料“丹”作画的“丹绘”。18世纪后,更加柔和的植物性颜料“红”开始取代“丹”,玫瑰红代替了原来的桔红,产生了更加动人的效果。 中期发展过程中,“绘历”的出现引发了浮世绘的重大变革。用于绘历上的多色套印技术逐渐被移植到浮世绘版画的制作上来,使传统浮世绘版画的工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商家将这一最新开发的彩色版画比喻为京都生产的精美锦缎,“锦绘”由此得名,它的问世,使浮世绘版画真正开始焕发光彩。 浮世绘的美人画、役者画达到一个顶点后急速衰退。在19、20世纪之交浮世绘渐入衰途。 二、浮世绘的题材 (一)美人画 以吉原游女为主角的美人画是浮世绘最主要的题材,美人画在浮世绘中占有最大的比重。初期以民间风俗为主的美人画注重表现生命活力,中期之后逐渐趋于类型化,表现出某种色情的媚态。 (二)春画 江户时代经济发达,在新兴的江户城,一些富有市民却只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只有纵放情欲来宣泄心中的无奈。浮世绘对准江户人胃口,直接挑起煽情的、养眼的趣味主义,性的内容在“浮世绘”中占很大成分。 (三)役者绘 “役者绘”指的是歌舞伎演员的画像。妓馆和剧场是江户人主要的消遣场所,艺伎和歌舞伎是游乐界得宠的偶像,通过版画做成的“美人画”与“役者绘”也随之走俏,大肆流行与市井之间,成了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庶民艺术。 (四)风景画 浮世绘发展末期,以市井风俗为题材的创作已近枯竭,内容低俗。这时,葛饰北斋和歌川广重开创的风景画为浮世绘增添了新的亮点。 三、浮世绘对印象派的作用 19世纪中期,一些驻日的荷兰商人收集浮世绘并带回国,印象派画家对色彩、形式特别敏感。浮世绘单纯明快的色调、简洁夸张的形态,平面的装饰手法立刻为他们带来新鲜的视觉感受,并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 浮世绘的市民题材触发了印象派的创作灵感。19世纪后期浮世绘流入巴黎,印象派画家不再像以往那样把自己关进画室去专注地描绘宗教、神话、历史、人像和静物题材的著作,而是走向户外,将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去反映市民阶层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 浮世绘的技法也作用了印象主义。浮世绘著作线条简练概括,色彩搭配艳丽、纯粹、鲜明,构图不受空间透视和立体的约束,著作中还体现了留白、对比、平涂等许多东方绘画的技法和理念,它的这种与众不同的特质正好吻合印象派的渴望。 四、结论 浮世绘是日本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它受中国古代仕女画、木版画及彩色套印术的深刻作用,并融合了日本民间审美风尚,最终发展成为独具日本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而后又作用了西方印象派的发展。虽然日本浮世绘文化没落,日语毕业论文,但是关于当代人,日本浮世绘文化还是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顾申.浮世绘[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