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翻案文学中解读日本文化特质[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日本从古到今都是很擅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其中在日本文学创作当中,有一种叫“翻案”的文学体裁,这种文学创作手法就是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标志。这对我们探讨日本古代文学乃至研讨日本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翻案”文学入手,探求日本文化的特性。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翻案太平记吴越春秋改编模仿
  中图分类号:I313文献标识码:A
  
  日本室町时代(1338年―1573年,为中国的明朝时期)的《太平记》中有《吴越之争》的记载,其中采用的是“翻案”手法记述中国历史。所谓“翻案”,据《日本国语大辞典》的解释,就是“借用本国的古典小说或外国的小说、戏曲的大致情节、内容,对人情、风俗、地名进行改编”。
  文学著作无国界之分,任何一部优秀的著作都有可能飘洋过海,远传他国。中国古典文学在世界文坛占有重要地位,且与世界文学的交流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日本与中国作为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交往频繁。中国的古代小说深深扎根日本文化之中,日本人在接受中国的古典精品小说的同时,又按照自己民族的社会背景、文化心理、民族意识、审美趣味、思维方式等,加以改编、演绎、创新,最终繁衍出新的文学形式,即“翻案”小说。虽然在史实和情景描写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异同,甚至徒有虚名。但就是这些“冒牌”货在早期日本小说的创作中起到了重要影响。
  《太平记》主要描写历经半个世纪的南北朝之乱,据传作者为小岛法师,与《平家物语》一样,经多人修改成为今天四十卷本的《太平记》。根本上阐述儒教的道德观与佛教的因果联系,也有感叹世态,批判政治的成分。其中也穿插着很多中国古代故事,《吴越之争》就是其一。下面让我们对比一下日本的“翻案”小说《吴越之争》与中国《吴越春秋》的不同及其意义。
  
  一翻案小说《太平记》中《吴越之争》的故事梗概
  
  在中国有叫做吴国和越国的两个国境相连的大国,这两个国家的君主都不以德治政,而是以武治国,于是吴国一心要讨伐歼灭越国,而越国也决意要吞并吴国。两国相争持年况久,吴越各有胜败,两国君王都子继父仇,互相为敌,不共戴天。
  这是周代末年的事了。那时,吴国君主叫夫差,越王是勾践。有一次,越王勾践召见大臣范蠡,说道:“吴是我代代先祖的仇敌,而我不去征讨先祖的敌人,却在此虚度年华,不仅招天下人嘲笑,也有辱我沉眠地下的先祖之灵。”但是范蠡却劝谏道:“观当今天下形势,以愚臣之见,现在举越国兵力灭吴国绝非易事。请听愚臣略论:首先,比较两国兵力,吴国有20余万人马,而越国仅十万有余,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再从时间来看,春夏是阳时,是行赏效忠者的时节;冬秋是阴时,是惩罚有罪者的节令。现在是初春,是赏赐尽忠之士的时期,并非发动军队进行征伐的时期。再者,我听说吴王夫差手下有个叫伍子胥的明臣。他头脑聪慧,深受人民爱戴,又深谋远虑,敢于向君主直谏。这个人一日在吴国任职,灭吴就非易事。另外,俗话说,有能之士均深藏不露。潜龙蛰居三冬,以待阳气复来。主君您现在如果想合并吴越,称霸中原,就要暂时隐瞒兵力,韬光养晦以待时机,再消灭先祖之敌。”
  但是越王勾践根本不听范蠡的劝谏,毅然出兵,最后发展到著名的会稽山之战,战争异常激烈,最后以越国失败而告终。越王勾践与太子别离后,被套上枷锁,带到吴国首都姑苏城,被打入大牢。范蠡听说后,扮成卖鱼的老翁混进姑苏城,把一些激励的话语写在纸条上,放入鱼腹中,巧妙地交给越王勾践。这时,吴王突然得了肾结石,痛苦了很长时间。巫师祈祷也没有效果,太医也无能为力。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燕国来了一位名医,名气超过传说中的扁鹊,他说:“国王的病确实很重,但并不是治不好,如果有人尝了结石,知道是什么味道,不久就会医治。”可是询问吴王的左右,没有一个人肯尝结石。狱中的勾践听说这件事,在狱中私下里尝了结石,并向名医汇报告了味道。名医听后调配了很多药,吴王的病很快治愈。勾践由此得到了吴王的信任,吴王释放了勾践归越。
  越王勾践回国后,吴王夫差派使者索要越国皇后西施,越王勾践开始不答应,后来经范蠡的痛哭力谏,申诉缘由,才下决心将西施送与吴国。西施到达吴国后,吴王夫差对她宠爱有加,伍子胥多次进谏吴王不要因沉迷于美色而亡国,然而伍子胥却因此招来杀身之祸。后来越国逐渐强大,恰好那时吴王夫差正背受晋国的攻击,率兵攻打晋军,乘吴国没有守备之际,范蠡抓住这个好机会,和越王率十八万的骑兵占领吴国大获全胜。于会稽山的山脚斩首了吴王夫差。此后,越王不但合并了吴、越,还平定了晋、楚、齐、赵,成为天下的盟主。作为对范蠡功劳的犒赏,越王要封其为诸侯,给他一万户的领地。可是范蠡无论如何也不接受封赏,最终隐姓埋名,人称“陶朱公”,寄身于五湖(太湖)山水间,过上了隐居生活。他本人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成为古今历史上留名的伟大人物。
  
  二日本《太平记》与中国《吴越春秋》的细节对比
  
  1 对于越王勾践服刑的说法
  《吴越春秋》中的说法:会稽山惨败后,越王勾践到吴国服三年苦役。为吴王夫差铡草养马,他的妻子供给饮水、清除马粪、洒水扫地,范蠡伴随左右。
  《太平记》的说法:越王被囚于狱中,范蠡送鱼书鼓励越王勾践,勾践尝吴王的结石,越王夫差病愈后释放越王回国。
  2 对于吴王生病,越王勾践的表现
  《吴越春秋》中的说法:吴王生病,范蠡献计给越王:“希望大王前去请求问候他的疾病,如果能见到他,就求取他的粪便尝尝,再看他的脸色,该向他行礼祝贺,说他不会死。”
  《太平记》中的说法:吴王得了肾结石,越王主动尝其结石后,不久吴王病愈。
  3 对于青蛙的说法
  《吴越春秋》中的说法:越王回国后,操练人马,准备攻打吴国时,连续几天杀死有罪的人来提升战士的拼死之力。一天,在路上看见一只青蛙愤怒地鼓起了腹部,竟然有战斗的气魄,越王就低头伏在车厢前的横木上向它表示敬意。
  《太平记》中的说法:越王勾践回国途中看见青蛙跳到车前说:“这是一个得到勇士,实现夙愿的吉兆”于是从车上下来向青蛙参拜。
  4 对于西施的说法
  《吴越春秋》中的说法:越王回国后,对文种说:“我听说吴王纵欲放荡而喜爱女色,糊涂昏乱而沉溺于酒,不治理政务。凭借这一点去谋取吴国,可以么?”文种说:“可以利用这一点去攻破吴国。那吴王纵欲放荡而喜爱女色,太宰/巧言谄媚而控制了吴王的思想,所以去进献美女,他们一定会接受的。希望大王挑选两个美女去献给他们。”于是就派相面的人到国内寻觅,得到卖柴女西施、郑旦。经过一番训练后进献给吴王夫差。
  《太平记》中的说法:把西施写成勾践的皇后,太子的母亲,而且有很大的篇幅写他们之间的难舍难分的爱情。
  5 对于伍子胥之死
  《吴越春秋》中的说法:吴王听说伍子胥怨恨,就派人赐给他镂剑叫他自杀。
  《太平记》中的说法:伍子胥尽忠进谏而引起吴王发怒,当即杀死了他。
  6 对于吴王夫差之死
  《吴越春秋》中的说法:吴国战争失败后,吴王派使者来讲和,越王勾践有意放过吴王夫差,但范蠡极力反对。尽管这样,勾践还是可怜吴王,就派人去对吴王说:“我把你安置在甬江东边,供给你夫妻俩每人三百多家,以此来过完大王这一生,行吗?”吴王拒绝说:“上天既然把灾祸降给了吴国,那就不在乎早一点死还是晚一点死,使我的宗庙和国家丧失的人,正是自己,吴国的土地臣民,越国已经占为己有,我老了,不能再做君主的臣子了。”于是,就用剑自杀了。

  《太平记》中的说法:吴王通过东门,就来到了监狱的衙役手下,于会稽山的山脚被斩首。
  我们通过以上的对比,很容易看出两者明显的不同。再比如《太平记》中的《吴越之争》大篇幅描写战争的场面及西施与越王勾践难舍难分的感情。战场、战斗的环境烘托,当时人物的细腻描写,体现追求自然美、人与自然融合的日本文化倾向。西施与越王勾践的感情,著作中渗透着追求唯美主义的日本文化的倾向性。从文学创作角度上讲,确实是一种新思想、新手法,给人一种清新、细腻的感觉。
  但从文化传播真实性的角度讲,这些貌似神离、真假难辨、歪曲了重要史实的改编著作,不但在推广原著上没有起积极的影响,反而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两国的读者,使读者对原著产生质疑。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三吸收其他文化时,所形成的“翻案”式的独特的日本文化
  
  日本不但在文学创作当中采用翻案手法,在吸收其他外来文化时,也是同样采用“翻案”方式,即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并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化。
  让我们回顾一下日本历史,回顾一下日本人的创造思维。538年(中国的北魏时期)佛教从朝鲜传入日本。于是,佛教供花在日本于15世纪演变成了“插花”艺术。
  中国鄂尔多斯草原骑马民族的胡人的赤身相扑格斗术传到日本后,发展成为当今的“相扑”,公元695年,日本开始设有相扑比赛。
  中国唐朝时期的拳法传到了日本的冲绳岛,在日本进一步发展形成为“空手道”。
  公元八世纪,饮茶之风从中国传入日本,并于15世纪在日本形成了“茶道”。
  平安时代(794年――192年),日本人借用中国的汉字演变创造出“假名”。之后,又利用中国的汉字,创造了许多自己独有的字体。如“”“”“”等。
  日本的服装受东吴传入的服装作用,称为“吴服”。又在中国唐代服装的基础上,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成了当今的“和服”。
  模仿可以说是文化交流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我们通过以上的列举可以看出,能像日本那样模仿邻国、模仿世界的国家绝无仅有。
  日本先人们不仅借用中国的文字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字,还借用中国古典名著的名气,比如《论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等,写与原著出风马牛不相及的著作。
  现代日本人比起他们的先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在翻案文学上不断地大胆创新,其花样繁多令人瞠目。现代版《西游记》把唐僧塑造成女性。现代版《三国演义》把刘备塑造成女性,并倾心于关羽。这些与原著毫不相干的著作关于中国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这完全是迎合时代的娱乐文化产物,经典被迫地一次次改头换面。然而,我们通过“翻案”小说,或多或少地可以透视日本文化的特性。
  四结语
  日本文化是在不断摄取外来先进文化(一个是中国文化,一个是西方文化)营养中成长起来的,并最终使之“本土化”。日本人对外来的文化有着惊人的敏感度。这一切都赋予了日本人极其鲜明的民族特征――为了摆脱危机和落后,任何外来的、只要是有用的都可以“拿来”,而且不拘一格。当然在文化方面也毫不例外。纵观日本文化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任何一种曾经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过作用的文化,都能在日本找到它的影子。从6世纪时起,日本全方位地引进了中国文化,到19世纪,日本出现了三次摄取中国文化的高潮,它们分别是唐朝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但是即便是对中国文化,日本也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外来文化在它的本国文化发展中有时并非显得有什么出奇的地方,而日本人却在这些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重新构筑了属于自己的艺术、经济等独特文化,并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这的确发人深思。
  
  参考文献:
  [1](汉)赵晔,张觉译注:《吴越春秋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
  [2] 赵晔,刘淑珍、张卫军:《吴越春秋故事》,华夏出版社,2017年。
  [3] 阿蒙编:《闲品吴越春秋事》,京华出版社,2017年。
  [4] 长谷川端校注:《太平记》(全四册),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1994年。
  [5] 日本大辞典刊行会编集:《日本语大辞典》)(全20卷),小学馆,昭和47年―昭和51年。
  [6] 远嘉基、池垣武郎:《注解日本文学史》,中央 书,
  平成2年。
  [7] 孟昭毅编:《比较文学通论》,南开学院出版社,2017年。
  [8][美]R・本尼迪克特,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商务印书馆,1990年。
  
  作者简介:
  孙冬梅,女,1968―,辽宁人,本科,讲师,探讨方向:中日比较文学,工作单位:河北外国语职业大学。
  胡志华,男,1965―,辽宁人,本科,讲师,探讨方向:中日比较文学,工作单位:河北外国语职业大学。

日语论文日语毕业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