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管窥与日本语教学对策[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当人类走进21世纪时,与之相伴的是国际联系不断更新与重组,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间的往来与合作不断频繁加深。友好往来,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关爱生命,共同维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职责与使命关涉到地球上每个人。而各种语言在国际交往与对话中,在生活实践中所要承担的责任、所要发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承载各种文化背景与各种不断更新与扩展信息的多文化语言教学,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同时也是从事语言教学工作者不断学习与成长的机遇。而语言教学的视点要全方位、多角度、动态与静态结合。语言教学与背景文化教学的联系越来越不可忽视,并且语言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更新与传授,还是文化内涵的理解与诠释,更是超越文化背景、应用语言悟性的启迪与智慧的引导,灵性的养育与砥砺,德性的塑造与提升。日语作为人类语言之一,其承载的文化信息极其丰富且别具特色,今天的日语教学是站在背景文化的理解与把握的基石上,为着和平与友谊,给一切和平与文明的使者提供一个和谐的、活跃的、愉快的操练平台。要教好与学好日语,需要对日本文化的特征及其成因重新进行探讨。因为语言的功用无论是传达、解释,还是交际,都深深被赋予本体文化的特征,离不开对本体文化的理解与把握。而对本体文化的理解与把握直接作用着交流的最终效果。
中国论文网
  一、日本文化特质
  人类学者平泽安政在他的作品中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是:“所谓文化,就是指支配人的认识,信念,评价,行动的框架,”或称作“集团或地域所广泛共有的知性的,道德的,美的基准及思想交流与沟通等行为意义的体系”。(《アメリカの多文化教学に学ぶ》明治图书)
  日本法政学院山田泉教授在他的作品中提出:“所谓文化,就是存在于某种社会集团,表现在从属于该集团的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及社会集团自身的社会规范与社会构造的规定”。《//文化/m/杲逃/と日本/Z教学》(凡人社)
  根据日本法政学院山田泉教授的文化定义,将世界的看法归结于以下图表中:
  表层文化 深层文化 环境要素
  个人 行为方式 价值观 地理环境 经济环境
  社会 社会构造 社会规范 历史环境 政治环境
   生物环境 ……
  根据这一原理,对日本文化特征进行研讨,概括为以下几点:
  1.偶像文化
  日本文化显著的特征首先就是复杂偶像文化。偶像文化本身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但还是日本偶像文化具有日式特征。日本的宗教基本是神道、佛教、儒教的三个的折衷主义的混合式的信仰。当这个折衷主义的混合式的信仰从基督教的欧美学者来看好像感到不可思议,但也不稀奇。
  而正是在触及到复数的宗教之处,这种奇怪感才会无论何处都会或大或小地发生而已。不过这个折衷主义的混合式的信仰的状况却带着非常日式的特征。
  2.共同体文化
  日本人的生活不是个人的生活,而是作为共同体的一员的生活。共同体意识也存在于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但是日本的共同体意识强而有力,日语毕业论文,但对日本人来说这种共同体意识却几乎是无意识的东西。
  而当军国主义过去,并且爱国心这个词语也从日常会话中彻底消失,“君之代”(日本国歌)变成相扑的歌,连看日本国旗也变得罕见的今天,追求这种相同的意识却全然未变。
  至于日本人独特的共同体感觉,与生活在被波涛汹涌的海面包围的岛国及与外国人的接触较少有很大原因。
  大多数的民族和国家都是与其他的民族和国家陆地相接,并且为了在有事件的时候,所谓的国境线这时也就与没有一样了。其他民族大规模涌来,重复掠夺和破坏,并且在异文化的支配与强制熟不可忍地推行的同时,掠夺与控制一方的国家也与新的文化接触,并加以吸收。
  另外,在和平的时代,经济的交流也盛况进行,这也促使文化原封不动地交流下去。而日本这块国土,小而适当,与世界的多样性相比较时,几乎可以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温和的自然条件,它为人们提供共同的生活环境,而人们的交流也进行得广泛持久,因此,产生共同地的感觉、共同地的情绪、共同地的生活习惯也是理所当然的结果。这是在不被外国的侵略妨碍,且在长达2017年之久毫无中断的状况下各个方面都得到养育的结果。
  实际上日本一次也未受到过外国的侵略。从来没有发生过国家级水准及民族级水准的外国文化被强制实施的事。尽管曾经经历了两次蒙古的攻击但都被击退了,而明治维新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即使有过文化的强制,但却绝对不能说是国家级或民族级水准的文化侵略。相反,透过整个历史来看日本自身却是日本人自己想学习,要习得的事物却是自发地、主动地向国外学习。以佛教文化开始,先后从中国、朝鲜的文化中吸收;或者对源于明治维新、对源于欧美文化的吸收,大战之后对美国文化的吸收,都良好地反映了这一点。
  在这种共同体文化中最为推崇的是共同体内部人与人之间互相的和睦联系。正如古语所说的“和为贵”。人们长时期培养起来的感觉、情绪、习惯、生活方式,被看作是产生“和”,也就是调和、和平以及“和睦”的根源而倍受重视与推崇。
  日本人从小时候起就被如此教学与培养,譬如:“他人(人)正看着呢!”、“不感到害羞吗?”、“做什么样事情都可以,只是不要做使别人感到讨厌的事”等诸多训诫。这种观念导致两种结果:一方面是对与自己相同的事物表示出亲近与接纳的同时,另一方面则是对异质的,对凭自己共感无法理解的事物则表现出强烈的拒绝与憎恶,甚至导致残酷的行为。这在“全村绝交”(村民与违反村规的人断绝来往的制裁方式)、对外国人的态度以及对待日本战犯等诸多例证上都可以看得到。
  据某一个调查说在国外生活的日本人一种是全然融于当地的生活,日语论文,甚至达到难以分辨他还是不是日本人的程度,另一种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与当地的人们达成谅解,对当地抱有极强的恶感,哭着喊着要早早回国。可以说能够一边保持着作为日本人的自觉性同时又能认同当地的生活态度与之共存的日本人极其稀少。这也是这种文化观念的一种体现。
  3.异教文化与和睦
  如上所述日本古有的宗教是神道教。这个神道教和和睦的精神两者互相深深作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祠(小庙)、社(神社:供奉日本固有神之处。)的发达就有了地域社会,而地域社会又被镇守,氏族神或者生产土神等势力所加强。在此当中,当佛教传来时,当然争战也就发生在这里。
  虽然对曾我氏与物部氏的反抗与其持宗教上理解更应上升到政治上的理解,但是佛教并没有被作为佛教顺利被接纳。结果是变成日本化的,也就是被和化,最终形成为神佛一体化的混合物。儒教也是如此,勿宁说是作为对日本的和文化理论与实践双向补足与加强的形式被接纳的。
  神道在日本和睦的社会里,好像氏族神所代表的,主要与地域社会以及居住地共同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农耕地域,有农业性的装扮;在渔业地域,则有着渔业性的装扮,仪式和祭祀基本上是以当地居民为对象而进行的这种宗教被有意地巨大化,也变成了国家神道。另一方面佛教主要联系到血缘,就是说与家庭这个共同体相关联,保持了一定的作用力。佛龛与其说是信仰的象征或者对象不如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着作为家庭这一共同体的“要点”的象征和机能。
  而儒教的场合,它所扮演的角色是,承担着“家”、“宗室”以及强化父母、子女这一共同体的职责。“家”到近代变成企业或工作单位了。
  4.相对的社会
  神道的泛神论宗教观和和睦的概念是持有着相对的世界观背景的。对日本人来说,没有“绝对”的感觉与概念。如果说有的话,就是“绝对”的东西是绝对没有的,而这才是绝对正确的感觉。见诸于欧美哲学与宗教里的犹太教、基督教的绝对的神、绝对的善以及与之相对峙的绝对恶的存在,在日本的信仰里是看不见的。
  因此,日本人在事物的判断上是没有绝对性的东西,并且全都是相对的。重要的是,不是以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恶的这种绝对感觉来判断,而是以对地域社会是否有利来判断。在西方欧美感觉中无论多么正确,对日本人来讲,如果对自己社会没有益处的人,或是破坏本地域和睦的事物,就被看作是绝对的恶。
  相反,即使是按绝对的感觉来看绝对是恶,而在视“以恶制恶”为善的日本,如果它能给世界带来益处也就定它(恶)为善。在这种意义上说,日本人可以被看作大概是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呈现出功利主义的。日本人的功利主义性格并非都是始于实地学习,不过是原已有之,通过实地学习更加被加深了而已。
  二、克服文化异同导致的摩擦
  1.语言与文化的联系
  一提到语言与文化,首先会令人想到:
  (1)语言自身表现的文化性。
  相关联的有:
  ①词汇:
  三回忌(丧家在故去的人满2年后举行的法事祭祀活动)
  お/m参り(新生婴儿出生后初次去参拜神社的仪式)
  クリスマス(纪念耶稣基督在2017多年前降生在这个世界的日子)
  ②寒暄表现:おはよう、こんにちは、こんばんは、お休みなさい……
  (2)透过语言所体现的文化。
  相关联的有:
  「きれいな」言/~ (华丽的词语)、「上品な」言/~遣い(高雅的言辞)
  「正しい」表/F (正确的表达)、「/_/P」 (妙笔)
  (3)文化的语言表现:
  相关类别有:家族の呼称、//訾扦魏舫啤⑴/性/Z、敬意表/F、婉曲表/F、/崦帘憩F
  (4)亚文化群的语言。
  类别有:地域方言、若者言/~、流行/Z、/L/Z
  (5)多文化(异文化)的思想交流等等。
  2.文化规定语言
  在语言与人的经验样式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出文化。而所谓的语言功能不仅仅只报告所经验的,而是规定我们的经验措施。
  原理例解:
  日本/Zの「やりもらい(授受、受/o)表/F」(やる、もらう、くれる)
  「~てください」(下す)上→下
  「~てあげる」(上げる)下→上
  文型:AがBに~を(やる│もらう│くれる)のAとBにどんな人称や人を指す言/~が入るでしょう。そこからどんなことがわかるでしょうか。
  原理例解:
  日本/Zの敬意(待遇)表/F:
  (尊敬、/t/j、ていねい)/Z:表/F(そちらさま、てまえども、~です│ます)
  (侮辱、尊大、ぞんざい)/Z:表/F(てめい、おれ……)
  3.语言和世界观
  言为心声,文以载道。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支配着人类群体乃至个人的行为原则、规范及道德等。小自人与人的交往大至国与国的交流,都受文化异同的制约与作用。要学好、用好语言以期达到和平交流、友好交往以及共同应对国际间各种问题的关键是充分了解文化背景后的决策及努力。试看以下这些伟人和他们的心声就可明了语言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联系,并从中得到启迪。
  孔子:“不知生焉知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苏格拉底:“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
  苏格拉底:“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像神。”
  托尔斯泰:“每个人都想改变人类,但没有想到改变自己。”
  列夫•托尔斯泰:“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柏拉图:“尊重人不应该胜过尊重真理”。
  康德:“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New Testament:你若愿人怎样待你,你就怎样待人。真理能叫人得以自由。
  初步了解了日本文化特征,就是“知彼”,还要“知己”而有所装备,在整体把握文化读解原理的同时,在教育实践中,在相关的语言知识点上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语言只是工具,应用好这个工具,不能忽视文化,因为文化的制造者是人。与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进行交流是学习与应用语言的最终目的。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