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本人偶不单是精美的手工艺品,更是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人偶在发展的历史中不断与其他传统文化相融合,与歌舞伎、文乐等互相作用共同发展,并吸收了日本的民俗特征,融入日本民众的生活,形成独特的日本人偶文化。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人偶 ;文化; 歌舞伎; 净琉璃 ;节日 作者简介: 王月婵,在读硕士。主要探讨方向:日本社会。严雪燕,在读硕士。刘笑非,为王月婵和王月婵导师。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217-01 引言: 人偶是日本的传统手工艺品,历史悠久,它不仅制作考究,材质精细,更是融入了美术、戏剧音乐等因素的一种日本的独特文化。本文通过日本人偶与日本音乐戏剧文化的联系,以及与日本民俗文化的结合,对日本人偶文化进行略论。 一、日本人偶与音乐戏剧文化的结合 人偶早在远古时代便与日本结缘,古坟时代的埴轮被认为是最初的日本人偶雏形。江户时代开始,人偶作为儿童的玩具受到人们喜爱并流行起来,其影响和价值随着时代的不同一直在改变。在人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歌舞伎,文乐、狂言等艺术形式的因素也渐渐融入其中,使日本人偶与日本传统的音乐戏剧文化结合起来。本文通过日本人偶的经典人物形象略论,探讨人偶与歌舞伎,文乐的联系,研讨人偶文化与传统音乐戏剧文化的结合。 1、人偶与歌舞伎 歌舞伎是日本著名的传统民俗表演,与中国京剧有着“东方艺术传统姐妹花”的美称,是日本的国剧。歌舞伎的创始者是出云的阿国,她和她的丈夫组织了一个戏班,并带领着戏班 从出云来到京都,为修缮某社殿进行了募捐演出,表演轰动了京都,“出云的阿国”也因此而闻名于天下。这种令人耳目一新、贴近庶民生活的新潮艺术,很快受到了男女老少的欢迎和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歌舞伎表演经历多次演变,女性的演出因为被认为败坏了风尚而被取缔,今天的歌舞伎舞台机关复杂,演员服装与化妆华丽,而演员则清一色为男性。 日本人偶中的经典形象多是取源于歌舞伎舞蹈。本文以“藤娘”与“汐汲”两个代表性人物为例说明。 藤娘是日本传统人偶的经典人物,艺术地再现了歌舞伎舞剧中藤娘的形象。她肩头搭着紫藤枝干,清丽幽雅的紫藤花在身后垂悬,与和服和斗笠上的紫藤花纹协调呼应,表现了少女天真烂漫、纯洁无瑕,深受人们喜爱。藤娘在歌舞伎舞蹈中是重要的戏码,首次于文正9年(1826)年演出,舞蹈描述了从画中走出的藤娘在花藤下翩翩起舞的情形。后来六代目尾上菊五郎将藤娘演绎成花藤妖精的舞蹈内容,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在今天仍然是大受欢迎的歌舞伎经典舞剧之一。 汐汲是日本传统人偶中另一个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日语论文题目,它同样取自于歌舞伎舞蹈的戏码。汐汲人偶的造型是头戴金色高帽,肩挑水桶的女体形象。在歌舞伎舞剧中讲述的是,一位汲潮的美女,因为思念返乡回京都的爱人,时常头戴爱人所赠的帽子,身穿爱人赠送的花衣,在海边翩翩起舞摇曳生姿,等待爱人早日踏上归途的故事。 日本人偶与歌舞伎相结合,以歌舞伎主题塑造人物,使人偶形象更加生动丰满,更加具有文化底蕴,同时这种结合,也促进了人偶文化与歌舞伎文化双方的共同发展。 2、人偶与文乐 文乐又称人形净琉璃,是由人偶演出的木偶剧。文乐由3个要素组成,分别是三弦音乐、人偶表演和被称为净琉璃的说唱叙述形式。这3个要素在大约400年前融为一体,形成了流传至今的文乐。日本各地都有民间木偶剧,今天文乐木偶剧的表演中心仍是大阪。 文乐的主角不是人,而是人偶,日语毕业论文,因此人偶体型偏大。在演出中人偶一般由三个人操纵,主要操纵者(主操纵),控制木偶的面部表情以及木偶的右臂。负责木偶左手的操纵者(左操纵),控制木偶的左臂并提供一些木偶所需的小道具。而负责木偶脚的操纵者(脚操纵),则控制木偶脚的移动。两名副操纵者必须与主操纵者步调完全一致,配合默契。木偶操纵者们会在每次表演前聚集在一起先练习配合。木偶身上活动的部分都装有杠杆,一般会交给负责演奏三味线的人来控制,以便能根据琴声的变化赋予木偶不同的面部表情。 二 、人偶与传统节日 日本人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可以说是三月人偶与五月人偶,这两种在传统节日中使用的人偶。 三月人偶,也称雏人形,是在三月三女孩节中使用的人偶。每年三月女孩节前后,商店里的古装人偶备受青睐,全国每年出售额高达1000亿元左右。日本父母通过祭祀人偶,表达对女儿的美好心愿,三月三日这天还要在特设的人偶祭坛前摆上桃花、菱形黏糕和白酒。日本民间认为,人偶可以带走孩子的灾难病患,摆设雏人形是为了使孩子身体健康,成长顺利。人偶祭坛呈阶梯形,上铺红地毯或红布,层数因家庭境况及人偶多少而不同,少则两三层,多则七八层,人偶中有王与后、宫女、大臣、乐队、听差等,还有一些镀金上漆,富丽堂皇的车马、行李、家具、娱乐用品的模型。祭祀人偶始于江户时代,到了明治时代,人偶商开始商品化,女孩节祭祀人偶的习俗也固定下来。 五月人偶是五月五日男孩节摆放的人偶。男孩节的由来和端午节有关,在古代日本,5月5日是习武的节日,平安时代,这一天要举行射箭表演,到了江户幕府时期,家家户户则在门前装饰军旗和军马的标志,以后又演变为摆设武士人偶。到了现代,日本政府把五月五日定为男孩节。在日本的武家社会中,盔甲和弓箭等是保护男子的重要工具,因此五月人偶是由武士盔甲、弓箭、剑、鼓和旌旗等组成。在男孩节这一天,为了祝愿男孩子健康成长,父母们一般都要为一周岁的男孩购买人偶,象征男子汉的强壮和勇敢,也有保护男孩健康成长的寓意。 结语 日本人偶历史悠久,在长时期的发展演变中已经与音乐戏剧等日本文化相融合,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人偶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日本传统艺术、音乐、戏剧、民俗等文化的进步;通过对日本人偶文化的了解可以更进一步理解日本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髓。 参考文献: [1]、李颖.日本歌舞伎艺术.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版 [2]、 堂本寒星. 日本的人形净琉璃. 日本:川原书店,1947 [3]、 百度百科[EB/OL]. [4]、 維基百科[EB/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