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都与这个国家的民族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本文从日本的农耕文化出发,探寻在日本民族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从一个侧面证实语言与文化的密切联系。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农耕文化 生活语言 农业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都与这个国家的民族文化息息相关,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正如刑福义在其主编的《文化语言学》(1990)一书中所说: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好比镜子和影集,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了不同名族特定的文化风貌;犹如管道和轨道,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对不同民族的语言发展,在某种程度、某个侧面、某一层次上起着制约的影响。语言与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联系决定了语言探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发展,而究其民族文化特性来说,农耕文化是日本的典型文化特征,本文从日本的农耕文化出发,略论隐藏在其背后的生活语言现象,从而从一个侧面证实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一、日本的农耕文化 公元前3世纪弥生文化的产生,标志着绳文时期从大陆传入日本的农耕技术的成熟,打破了日本原始的社会生存方式,开始了社会的生产,预示着农耕文化的传入及开始,而以农耕社会为中心的农耕文化开始逐步形成。我国日本文化探讨学者韩立红在《日本文化概/》(南开学院出版社,2017)一书中详细论述农耕文化对日本民众的作用,从日本民族的集团主义、亲植物性、纤细性、勤劳到自然观和多神论都进行了阐述。此外,日本的农耕经济学者玉城哲在《/作文化と日本人》(/代//社,1997)中也谈及:应该说日本社会本身就有不失“稻作农耕社会”的特点。这些作者的论点都论证了农耕文化与日本社会的联系,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更是在日本民众的生活中体现出来。 二、农耕文化与词汇 农耕文化是日本文化的典型文化特征,本文从农耕文化所衍生出来的农业文化、勤劳文化、纤细的民族特性、集团意识、序列社会等文化特征出发论述与此相关的生活词汇。 (一)农业用语 日本作为农耕社会,从古代开始就进行水稻、大麦、小麦、栗、黍、荞麦、大豆、小豆、萝卜等农作物的栽培。这其中关于在水田里栽种水稻的劳动尤为重视。随之就是对于米与田的词汇特别丰富。日本以米为主食,与英语的“rice”相对的词汇有「米」、「/」、「/」、「ご/」、「ライス」等词汇,而且关于能产稻米的水稻更是细分为糯米和粳米,水稻更是细分为早稻和晚稻。 作为农耕社会的根本,培育水稻的温床,田在其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这从日本人姓氏中“田”据为榜首就可窥见一斑,如:田中、田村、田边、池田、上田、内田、冈田、前田、福田、松田、山田、吉田等。除此之外,根据日本《//国/辞典》(1994)的记载,对于田和米的词汇尤为众多。 从上表中,我们就可看出日本人对于农业文化的根本“田和米”的词汇之丰富。 另外因为和以游牧、畜牧业为主的西方文化截然不同,在日本词汇中,对于牲畜只有一些基本的词汇,从中可看出农业文化之发达,畜牧业文化之匮乏。 (二)对于“勤劳”的词汇 在农耕社会,特别是远古时候科学技术落后,农作物的生产过程必须依靠人力来完成,尤其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不付出繁琐的劳动想得到丰收是不可能的,所以“米”这个字反映出人必须做满“八十八”道工序,手续相当复杂。而且在这里你付出的劳力和你的所得成为正比,故“勤劳”这一词汇在这里清楚地体现出来了。到了现代,日本因为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等不利因素,更是将“勤劳”誉为日本民族的美德,日本的国字「/く」形象独特地将日本人以勤劳为美德的性格特征阐释出来。此外体现日本人这一性格的词汇更是不胜枚举。如「/きばち」比喻为蜜蜂中的工蜂,「//死」是劳动过度导致的现象,「勤勉は善」形象地将日本人推崇的传统美德体现出来了,「必死」、「一生/命」等词更是将日本人那种拼命努力的劲头描绘出来了。 (三)对于“纤细性”的词汇 水稻在种植过程中,从播种、插秧、收割到脱粒及生长过程中的田间管理,无不需要无微不至的照顾,这就形成日本人纤细、敏感、注重细节的性格特征。如关于雨和雪的词汇,日本国民根据气候和形态用各种各样的词汇描述它们的不同,其词汇之丰富是其他国家少见的。如形容下雨时的词汇有:「春雨」「五月雨(さみだれ)」「しぐれ」,形容雪的词汇就有:「白雪」、「粉雪」、「根雪」、「牡丹雪」、「ざらめ雪」、「/雪」、「大雪」、「小雪」、「/雪」、「吹雪」、「なごり雪」、「粟雪」等,反映在文学上,体现日本文学或是日本人传统审美观的「わび」「さび」「いき」「幽玄」「/」等词汇将日本人细致入微的特性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四)对于“集团主义”的词汇 在农耕社会中,因地理的特殊性,以及与其他民族见面机会的减少,日本人因为种植过程中的协助和合作逐步形成一个个小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中,他们深知个人的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紧密相连的,它们所带来的是强烈的集团意识。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词汇中也体现出这一文化特性。集团意识体现出的文化便是集团意识,以“和”为贵和内外文化。如日本人在做自我介绍时,一般先不说自己的职业,而是说自己所属企业的名称,所以每年4月份左右的日本学院毕业生就业活动,不说「就/」,而是「就社」。从中可看出日本人关于自己的集团归属意识的重视。此外体现日本人内外意识的词汇更是不胜枚举。如:「他/」表示给别人看,「他/」表示别人听见,「よそ者」纯粹是外人的意思。「他人」一词在中文词汇里说出,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但日文中有浓厚的「よそ」之意包含在里面。像「傍惚れ(单恋别人的情人)」等词汇也是日本特有的词汇,而日语中丰富发达的敬语词汇很好地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诠释。从日本的集团主义衍生出的内外文化进一步缩小为日本人对乡土意识的清楚认识,再进一步扩展为国与国之间的区别。如日本在表示本国物品的同时都会以「和~」、「日本~」、「邦~」此种形式表现,另外在表现外国的事物时多以「洋~(ヨ/ロッパのもの)」、「/~(中国のもの)」的形式来体现。如:和//洋/和////和//洋/日本//外国/,日本画/西洋画等词汇就表现出这一特征。 (五)对于“序列社会文化”的词汇 此外,在农耕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因农耕技术的进步,生产规模的扩大,产生了贫富异同和身份之差。由此而引发序列社会文化。决定序列的主要基准为社会地位、年龄、团体中的经历年数、性别等因素。像「父母」、「/主」、「上司」等词汇及与此相呼应的是「子供」、「家臣」、「部下」等词汇,就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亲子联系、主从联系、师徒联系等上下联系。另外,在寺院里,僧位也有僧正、大僧正、僧都、律师等职位的区分,日本传统国技相扑,根据待遇和格式的区别,更是分出了「横/」、「大/」、「//」、「小/」、「平幕」、「十/」、「幕下」、「序の口」的称呼。如对“妻子”这一称呼,关于他人妻子的称呼,因对方身份的异同,相应的妻子的称呼也各不相同。如:「上さん」,意为商人、匠人之妻;「御新造」,为古时武士或是富甲之家的妻子的敬称;「御寮人」,为近世中产阶级年轻妻子的称呼;「夫人」,是对贵人之妻的称呼;「内/」,指的是商人、手艺人之妻;「内室」,指的是贵人之妻;「/方」,指的是法主的妻子;「御台所」,日语毕业论文,指的是幕府时期将军之妻。虽然这些称呼有时代限制的因素在里面,但我们不难看出其称呼背后所隐藏的阶级及因身份不同的要素。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在生活中作为文化的镜像不时反射出来。农耕文化作为日本民族的典型文化,所衍生出来的语言现象在生活中也随处得到体现和折射。掌握此种联系,能促进日语学习者通过日本文化更好地理解其语言特征,更多的农耕文化与语言现象的联系特征有待进一步讨论、略论。 参考文献: [1]金田一春彦.日本/[M].岩波/店,1988. [2]芳//.社会の中の日本/―日本//座(第三/)[M].大修//店,1976. [3]大森和夫,大森弘子,曲/.日本[M].大/出版社,1997. [4]金田一春彦.日本/の特/[M].日本放送出版/会,1991. [5]大野晋、浜西正人.//国/辞典[M].角川/店,日语毕业论文,1994. [6]/木孝夫.教/としての言/学[M].岩波/店,1988. [7]/木孝夫.言/と文化[M].岩波/店,1988. [8]中村明./代日本/必携[M].学/社,2017. [9]/立/.日本文化概/[M].南/学院,2017. [10]南博.日本人//明治から今日まで[M].岩波/店,1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