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艺伎作为古典审美趣味的代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她们画着短而粗的娥眉,盘着高高的发髻,身着精美华丽的和服,四处散发着女性独有的柔美和美感。艺伎文化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女性文化就在于它的神秘性和追求女性美的极致性。本文将以电影《艺伎回忆录》为例,从美学的角度略论日本艺妓文化的传播现象。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艺伎文化 传播美学 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A 在世人的眼中,日语论文,她们娇美、温柔、顺从,但身怀绝技、愉悦异性,还是实施征服的利器,与樱花、相扑、富士山一样,成为日本文化的象征。艺伎文化以其独特性作用了整个日本社会甚至全世界,而其特有的温柔体贴也成了人们共同的女性美理念。2017年,由罗伯・马肖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监制的《艺伎回忆录》在全球20多个国家上映。该影片集结了章子怡、杨紫琼、巩俐三大华人女星,讲述了一名叫小百合(章子怡饰)的著名艺伎从渔村小姑娘成长为一代名艺伎的坎坷经历和情感纠葛。随着影片的公映,艺伎这一已经逐渐淡出社会的话题又重新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眼球。因此本文将以电影《艺伎回忆录》为例,从传播美学角度略论日本艺妓文化的艺术和传播价值。 1艺伎的由来 艺伎,在日语里叫Geiko,意为女艺人,象征着高贵和典雅。艺伎形成于日本元禄年间(1688年―1704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歌伎,准则规定卖艺不卖身。传说,艺伎的始祖阿国是日本关西岛根县出云神社的女祭司,拥有着非凡的美貌。为了募集木殿的修缮费,她来到京都,改革了“念佛踊”①,加入简单的故事情节作为一种演艺公开表演,甚得民众欢迎,这就是歌舞伎的原型,阿国也因此成为了歌舞伎的开门始祖。如今在京都鸭川之东的/园内,还立着一块上书“阿国歌舞伎发祥地”的石碑,由此可见阿国在日本历史上和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可以看出艺伎文化在日本的作用。 艺伎产生初期,所有的艺伎都是男性。然而在崇尚大男子主义的日本社会,能歌善舞、柔美恭顺的女子更符合观众的胃口,因此到了十八世纪中叶,男性艺伎逐渐被女性取代,而这一传统也一直沿袭至今。女童10岁左右进入艺伎馆,学习传统乐器(太鼓、乐鼓、三味线)和歌舞技艺。在学艺空余还要兼做艺伎和艺伎馆老板的佣人直到十二三岁成为“半玉”②,开始步入茶屋为客人表演歌舞。在电影《艺伎回忆录》中章子怡扮演的“千代子”在成为一代名艺伎“小百合”之前,也是一直在艺伎馆中帮伎馆老板干粗活,照看名艺伎“初桃”。要成为一名正式艺伎,女孩子要学习大到诗书、舞蹈、琴瑟、茶道、书法、插花、谈吐、装扮,小到如何优雅地打开推拉门、如何走路、如何鞠躬和斟酒等生活礼仪。经过十分艰辛的培训课程后,她们要做到优雅和顺、通晓人心、能歌善舞,学会察言观色,对男人们能够应付自如。能够顺利通过这一系列学习的“半玉”方可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艺伎。 2艺妓文化的审美特征 2.1形式美 形式是外在的、感性的,它直接表现在审美主体上,与内容一起构成艺术的因素。艺伎的形式主要体现在她的妆容和服饰上,形成了其有意味、独特的形式之美。化妆的第一步是后颈的位置。艺伎会在脖颈后留出一个被称为“二本足”的图案(盛装打扮的时候则是“三本足”),使自然皮肤在白色衬托下呈极为明显的黄色蜿蜒而下,渐细渐灭,看起来就像是雕饰精美的人偶一般。然后,用厚厚的的白色底妆自下而上的覆盖整个脸部,脖子和胸口,剃掉眉毛用木炭在原来的眉毛上方画上柳叶眉,嘴唇用小号唇刷画出鲜红色的线条,但不与唇部线条相重。这样一整套妆画下了常常需要一个多小时,完成后的妆容就像戴了一副面具一般,充满戏剧化,但更神似日本人所喜爱的樱花,没有任何瑕疵、污浊,让人心生喜爱。在服饰上,层层叠叠的和服下是沉淀着几百年历史的美丽。艺伎通过敞开后领露出脖颈来吸引男性的注目,这让女性风情在欲语还休的和服表现上形成了独特的魅力。 2.2神秘美 艺妓文化之所以受人们所追捧,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它的神秘性,越是神秘,越是引起人们对其进行不断探究的好奇心。由于美是没有极限的,人们追求美的成就感,在于享受探究美的过程,而不在于所得到的直接结果,因此,虚无飘渺的事物往往被认为是最美的,日语论文题目,是审美的最高境界。正因为艺伎外出行动都要受到艺伎馆的限制,能够被普通人看到的机会很少,更不要谈了解了,因此她们深深地吸引着无数的追随者。艺伎的神秘在于脸上厚厚的白色脂粉和身上知识与艺术的混合气息。由于艺伎在表演时面部没有任何表情,所以客人也无法从涂满浓妆的脸上看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可能正因为如此,这种感为艺伎们更添了些许说不清道不明的魅力。 3结语 艺伎文化如今已远不如江户时代那样繁荣,当前真正称得上艺伎的只有200多人,通过这部影片,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艺伎学艺的辛酸和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让他们领略到了其中的魅力,它不仅是日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潜移默化的作用了日本社会的许多方面。同时,艺妓文化作为了解日本文化的一个窗口,从中我们或许能窥见中日文化的异同。 注释 ① 念佛诵经时的动作舞蹈。 ② 指实习艺伎,“玉”是指演出收入,“半玉”表示实习艺伎的收入只是正式艺伎的一半。 参考文献 [1] 池雨花.雪国之樱――图说日本女性[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7(4). [2] 沈思思.艺伎文化的独特形式美[D].上海戏剧大学,2017. [3] 宋梦平.艺伎浮世绘[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7. [4] 王琦.论美学视野下新闻意境的审美创造[N].吉林日报,2017-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