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流行亚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嬗变及对我们的启示[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日本流行亚文化以日式动漫为代表,不仅在日本发展壮大,甚至走向了世界,将日系文化推广到了中国、韩国和欧美等地。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受到日式流行文化的强烈冲击,对青少年造成了深远的作用。但是,这些流行文化在中国发展状况,叉和其在发源地日本的历程和近况有所不同。本文将以动漫、广播剧、日剧、小说、角色扮演为着眼点,略论比较这些流行亚文化在日本和中国的不同发展境况和商业化程度。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本 亚文化 动漫 商业化
  
  “亚文化”区别于主流文化,可以指代一种特殊的审美文化或生活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亚文化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通常是按人口学特征或社会阶层等要素自然划分而形成的某一群社会成员共同追求的文化特质,如哥特文化、吸血鬼文化、动漫文化、恐怖文学文化、同性恋文化、科幻电影文化,等等。
  日本流行亚文化以日式动漫、游戏、广播剧、日剧、角色扮演、流行小说、萌文化为主要代表。牢牢占领了日本从少儿到成年人的亚文化市场,进而走向中韩、东南亚和欧美等地,堪称全世界亚文化市场内商业化运作的成功典范。笔者将选取这些典型日式亚文化中的几个角度,通过略论比较其在日本国内和中国的发展和变异,以及相对应的中国流行亚文化的本土特色,研讨这些不同种类的亚文化在中国的商业化道路。
  
  一、动画、漫画和广播剧
  动漫
  
  日本动画从日本漫画起家,制作上仿效电视剧的制作思路,风格多样,题材广泛,有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健康著作,如描绘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描写校园青春爱情的《偷偷爱着你》《蜂蜜与四叶草》;描写青少年蓬勃热血的运动题材,代表作为《灌篮高手》《足球小子》;此外还有广泛适合成年人群观看的《萤火虫》《怪物》《人鱼之森》《虫师》等,讲述了各种社会矛盾和人生哲理,充满理性的哲学思考和浪漫主义情怀。
  固然这些数量庞杂的动画和漫画良莠不齐,有为数不少的著作充斥着色情、恐怖、暴力等不适宜青少年阅读的内容,但由于日本动画本身的消费群体并非局限于青少年,受众层次遍及各个阶层,所以日本建立了分级制度,按照少年动漫、少女动漫、青年动漫、女性动漫和成人动漫分为五类。由专门的机构对出版制品进行评估和分类,如同分级电影一样,确立了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大环境。
  在我国,动漫一向被社会主流声音认定为仅适合低幼儿观赏,青少年看动漫被家长斥责为“幼稚无聊、玩物丧志、耽误学业”,成人看动漫会遭到周围人的嘲笑和挖苦,在这种不利的市场环境和消费文化的作用下,我国动画的题材也非常局限,情节简单。内容稚化,如《喜羊羊与灰太狼》,更毋论涉及成熟理智的情感、社会弊病的深思等话题。日本动画的主体受众――青少年,在我国,由于在适合的年龄无法触及适合的国产原创动画,而更多地关注从电视或盗版途径接触到的日本动画,导致国产动画的市场眼睁睁拱手让人。除了市场的天然缺陷,制度上的不完善也起了一定阻碍影响。我国电影尚未形成有效的分级制度,动画分级更无从谈起,女性动漫、青年动漫、成人动漫等专门类型的市场得不到填充。社会大众的误解和创作思路、技术的落后使动画在中国的发展备受局限,难以和日本动画产业的成熟度相比,国产动画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动画的窘境相比,国产漫画在近些年经历了一个独特的发展历程。国产漫画在上个世纪一直局囿于多格幽默等欧美传统的漫画表达方式。本世纪初由国产漫画类先锋杂志《漫友》进行推广。学习日本流行漫画的先进性尤其是其适合市场大范围推广的现代商业理念,但保留中国原汁原昧文化特色的新型国漫开始茁壮成长,如今已经有夏达、客心、丁冰、本杰明等一批知名漫画作者。这些新兴国产原创漫画家有许多是“80后”“90后”青年,所绘著作题材新颖,画面或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或呈现现代主义特色,颇具一种独特的“明媚而忧伤”的现代中国文化气息,非常适合青年人阅读,在港台甚至日本也深受欢迎。
  
  广播剧和声优
  广播剧,又称DORAMA(drama一词的日语外来语发音),作为一种亚文化在日本的商业化程度很高,除了在电台播出,也可以通过网络或制作成光盘贩售。日本广播剧大多以动漫和轻小说为依托,一般选取热门动漫、小说、游戏的人气角色和背景,原创情节或按照本来剧情,制作出以纯粹的人物对话推动情节的收听类剧目。广播剧的卖点除了系原热门著作的衍生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日语论文,就是配音演员,又称“声优”。
  声优是日本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来源于配音演员,又不同于普通的配音演员。在日本,声优甚至可以决定一部动画、游戏或广播剧是否能够大卖。知名声优的地位不逊于很多歌星影星,一些声音富有特色而长相也较为出众的声优,更是被青少年直接奉为偶像。由此诞生了一个新的粉丝群体――恋声族。根据百度上的定义。恋声族被认为是强烈热爱以声音(包括各类音效、配乐、角色的台词、歌曲)来演绎剧情著作的声优的一群人。很多中国青少年在欣赏日本广播剧的同时还着意用这种方式学习日语,相比传统日语学习措施的枯燥,通过看动画、听广播剧来学日语无疑是更为时尚新潮的方式。2017年9月初,日本著名声优置鲇龙太郎和绿川光应清华学院学生次世代文化与娱乐协会邀请,来北京参加“2017次世代中日友好声优祭”,活动的消息一经传出,提前一个月门票已售完,全国热爱动漫的青少年争相组团前往。
  专业剧本和职业声优决定了日本广播剧的商业化程度。在中国,由不同角色互动演绎故事情节的广播剧基本处于灭亡状态。人们在广播里能收听到的除了资讯、音乐和评书相声以外,难以寻获商业广播剧的“芳踪”。这一方面跟中国人的媒体使用偏好有关,人们不习惯舍弃电视和网络而守在收音机边上“听剧”,一方面也由于动漫产业在中国未能普及到各个年龄、阶层的人群中,整个动画、漫画、游戏、流行小说、广播剧没能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链条,而是各相孤立,导致孤掌难鸣,某些领域声势火热而某些领域步履维艰。
  中国的广播剧爱好者们也看到了这一点,他们试图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些年轻的“80后”、“90后”们,有思想有创意有激情,但是严重缺乏资金、技术和市场。因此只能寻求一些网络小说的作者免费授权给他们进行改编,用简单的设备录制,并亲身上阵配音。成果则多在同好间通过网络传播。这样的广播剧制作行为有两个主要特征:超低成本(免授权费、免雇佣职业配音工作者、免发行费、低设备消耗)和自娱自乐。因此这样的团体虽然也日渐蓬勃,但只能称之为“同好会”,离职业化商业化市场化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二、日剧和流行小说
  日剧
  
  日剧同日漫一样,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一个欧美人可能一时分不清汉语、日语、朝鲜语的发音区别,但只要看上十几部日剧、韩剧和国产电视剧,他就会发现,这三个同出一脉文化的亚洲国家的商业电视剧之间,横贯着泾渭分明的三条分界线。
  对于韩剧在此不多做探讨。我们主要说一说日剧。
  日剧以季播和边播为主,种类繁多,有以富士电视

台的大河剧为代表的长篇历史剧作,类似于我国央视的开年大戏。不同的是大河剧十分冗长且每周一集,一部剧完就要花一年的时间。近年来颇受欢迎的大河剧有《笃姬》《龙马传》《源义经》等,皆是取自日本著名历史人物的生平改编。而时代剧以外,一般的日剧通常只播一个季度,即8-12集左右,情节十分紧凑,代表作有我国观众耳熟能详的《东京爱情故事》《水晶之恋》等。随着1970年代后纯爱潮的减退,年轻人新风潮大行其道,剧情和表演有一种渐趋“不可思议”和夸张跳脱的特色,如《圈套》《遥控刑警》《神探伽利略》《血色星期一》等大热著作。这一方面是现代快餐风格的侵袭,一方面也是因为日本近些年经济长期处于低糜状态,迫切需要不同寻常的、风格鲜明的电视著作来寻求精神上的刺激、暂时摆脱现实的困境。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日本动漫和电影的情色暴力化,日剧长期以来的定位还是较为积极和健康的,流行日剧里往往男女主人公连亲吻都很少,大尺度的表演在这情节紧凑的短短几集电视剧里更是完全不必要的存在。
  我国国产剧在创作形式和内容范式上同样自成一脉,革命题材、古典文化、日常生活、情感家庭等各种类型电视剧都深具原汁原味的中国特色。题材上虽然也在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例如情感剧愈加深人剖析人性、革命剧正反两方面客观描绘历史人物、警匪剧注重科学性和临场感,进步十分可观。但是国产剧在商业化运作程度上依然无法和美剧、日剧为代表的国外商业剧产业相比。国产剧首先在播出制度和销售方式上落后于欧美和日韩。我们的剧本很有特色,故事很有味道,演员的表演也十分精彩,可在运作方式和制度方面,却过于死板和陈旧,以至于常常出现多家电视台同时播放一部电视剧的情况,每部剧自购买后就“充分利用”,反复播出数年,剧情也无法随着观众的好恶进行临时调整。这些问题需要国产剧制作人学习国外先进制作理念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保持中国特色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对发展道路做出创新和变革。
  
  流行小说
  日本流行小说同日剧一样,印证了日本经济长期低糜导致的受众对流行文化产业的刺激性和“快餐化”需求。写作手法轻松随意不拘一格,描写主人公和同伴们一起经历各种不可思议的神奇历程、解决一件件复杂的事件、给读者以强烈带入感的“轻小说”大行其道,如《凉宫春日的忧郁》《狼与香辛料》《十二国记》《奇幻贵公子》等,这种新的小说类型十分适应日本年轻一代对小说阅读的心理诉求。村上春树时代的微含情色的文学艺术著作,被越来越多的充满色情刺激内容的所谓“情色小说”所取代,甚至还发展出了以性暴力和生食女性为主题的“秀色小说”,令“情色小说”爱好者们也瞠目结舌。日本举世闻名的推理小说在经历本格一变格―新本格的变化历程后,呈现如今的求变求新求异的发展思路,多种类型百花齐放,以文章结构或文字技巧的偷换为技巧的叙述性诡计、如心理恐怖片一般的惊悚战栗、天马行空但不超出科学和逻辑所能承载的范围,幻想、诡辩、认知错位等元素更被积极地采用,代表作有京极夏彦的《姑获鸟之夏》和绫迁行人的《黑暗馆不死传说》。
  在我国大陆流行小说领域,情色暴力的小说被我国法学严格禁止。在我国社会性解放刚刚开始,还没有摸索出更合适的思路和制度来行之有效地维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并规范道德风气的境况下,日语论文,看似严厉到“过犹不及”的法学法规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在正统言情小说依然占据流行小说魁首地位的同时,推理小说、恐怖小说和轻小说也欣欣向荣。相比起欧美传统风格。我国的恐怖和推理小说更多借鉴了同处一个东方文化圈的日本的成功模式,在写作思路上侧重东方典型的神秘主义想象力、情感渲染和微妙气氛的烘托,在以过硬的逻辑构造和叙述能力取胜的同时,更以细腻的感情氛围打动读者,将科幻、恐怖、推理糅为一体的小说家那多的代表作《凶心人》和蔡骏的《荒村公寓》,无疑是其中翘楚。在流行小说方面,我国市场的商业化程度还是比较成熟的。
  
  三、Cosplay
  
  Cosplay,简单地说就是角色扮演,在日本主要指动漫、游戏和流行小说的爱好者们,通过服装和道具,扮演喜爱的角色的一种表演或游戏。
  这些爱好者们自称Coser,起初由手工自制简陋的服装和道具起家,通过变装实现心目中的“华丽变身”,仿佛自己便是动漫的主人公。实际上是通过夸张重置情境定义的方式,在现实的虚拟世界中,在独属于自己的舞台上,获得寻求的愉悦和满足。随着近些年Cos-pIay发展壮大,逐渐出现了一些专业甚至是职业的Coser团体,从商业演出和代言宣传中筹集资金,演出以动漫等著作的主要角色和世界观为基础,原创复杂的剧目内容,使用精美的演出服装和道具进行演出。Cosplay在非主流的世界里逐渐成为“正统”。
  由于日式动漫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少年开始接触到Cosplay:参与其中。作为一种游戏来讲,只要不过分沉迷,那么Cosplay比之网游等大众熟知的游戏方式并不显得突兀和过分,Cosplay的比赛和活动也越来越多,但是离正规的市场化职业化仍有一定距离。Cosphy因其本质上对动漫等商业原创著作的强烈依附性,也许终究无法成为真正的正统,但至少在今天学者们探讨流行亚文化之时,它终于从被忽视的寂寂无闻到堂而皇之跃入视线,完成了属于它自己的“华丽变身”。
  文化的多样性见证社会的文明程度。我们不能以日本流行文化中的糟粕来全盘否定其精华的价值,更不能无视其欣欣向荣的市场发展趋势所代表的受众群体对社会的独特需求。传统的文化也许是真正高雅先进的艺术追求,但在文化需求日益多元的今天,它不可能满足所有受众的审美偏好和心理需求。我们可以试着以宽容的态度对待这些或许不够主流但现实存在的受众的需求,以客观理性、科学发展的眼光来引导他们偏好的这些文化现象。在引导的基础上,关于前景可观的产业。商业化运作的机能效率也必须提高,才能适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文化产业市场和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的受众群体。
  
  参考文献:
  [1]迪克・赫博迪格,亚文化:风格的意义,陆道夫,胡疆锋译,北京:北京学院出版社,2017.
  [2]陈仲伟,日本动漫画的全球化与迷的文化,台北:唐山出版社,2017.
  [3]Matt HiLls.迷文化珠华/译,台北县永和市: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2017.
  [4]John Storey,文化消费与日常生活,张君玫译,台北:巨流图书企业2017.
  [5]李政亮,英国文化探讨中的亚文化探讨谱系,文艺探讨,2017:(0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