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森林文化看日本人的自然观[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日本全国面积的67%被森林覆盖,从古时候起就被称为“森林之国”。 日本人自古就认为人和自然是融合在一起的整体,二者没有明显的区别。人与自然和睦共存是日本民族自然观最大的特征。此外,历史上森林就同日本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日本人自古也被称作是“森林之族”。在日本文化的根基里一直蕴藏着在长期与森林共存的过程中形成的森林文化。在这样的森林文化中孕育出的日本人的自然观,在推进国土保全和环境教学方面对日本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森林文化 自然观 自然保护 环境教学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7)02-032-02
  
  森林是大自然中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源泉。关于人类来说,森林不仅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藏,同时还是一个丰富的文化系统,承载了从古至今森林同人类共存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的精神财富。
  日本作为一个“森林大国”,在解决环保问题方面已有很多成功的经验,这对我国的森林保护及森林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日本的森林由复杂的地形、温暖的气候以及多样的树种构成,约占日本现有国土面积的67%。这些特殊的森林环境逐渐形成了日本庭院盆景式的自然风貌以及日本纤细独特的自然美景。同时,在日本文化的根源也一直都蕴藏着人类与森林共存而形成的森林文化,这些文化中孕育而成的日本人的自然观,作为一种人类在与自然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立的民族文化,在推进国土保全和环境教学方面对日本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一、日本的森林文化及它的历史
  从森林覆盖率、人工造林面积、人工林率等角度看,日本算得上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森林大国”,除了富士山顶之外,几乎所有的山麓都被森林覆盖。经历了冰河时代到后冰河时代自然环境的激烈动荡,以日本列岛上大片榉树林的出现,标志着日本森林文化的正式诞生。
  所谓森林文化,是以森林为背景,以人类与森林和谐共存为指导思想和探讨对象的文化体系,森林文化是指人对森林(自然)的敬畏、崇拜与认识,建立在感激森林各种恩惠的朴素的感情基础上的,反映人与森林联系中的文化现象。
  日本人从旧石器时代以来就同森林戚戚相关。尤其是绳文时代以后,森林文化形成的脉络愈加清晰。森林对日本人的生活实践与精神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日本人祖先也被称为是“森林之民”,。在绳纹时代日本人就用树木编织的绳子在陶器上制出花纹,大概就是想把树木的生命力留下来为自己所拥有。在他们看来,“树木的精灵是生命的象征”,“没有任何东西能具有像树木那样巨大的生命力”。学者梅原猛和上山春平也指出,“绳文时代的日本以狩猎和采集森林野果为其主要的民族文化,这也是日本的深层文化”。由此可以看出,森林文化是一种根源性的文化,形成了日本人的森林观和自然观。
  二、森林文化中折射出的日本人的自然观
  众周所知,日本是一个狭长的岛国,四周环海,约四分之三的海岸受暖流作用,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景观各异。岛国三分之二的面积被森林覆盖,使日本民族自古受到美丽岛国自然环境的恩惠,对自然怀有深切的热爱和特殊的亲和感情。生活在这种得天独厚环境中,日本人十分关注大自然的变化,对自然界的一动一静都十分敏感,他们深深热爱大自然,因而逐渐形成了崇尚自然和顺从自然的原始自然观。对自然变化和自然美的感觉特别敏锐和纤细也成为了日本人自然观最重要的特征。
  (一)对大自然的顺应
  日本人对自然十分顺从,他们自古就认为,人和自然是融合在一起的整体,没有明显的区别。在日本,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地震、火山、台风和海啸等经常对日本人的生命形成巨大的威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日本人深切地感觉到大自然的变幻无常,也由此更加憧憬风调雨顺、幸福安定的生活。因此,日本人深深的意识到冷静的直面大自然的威胁、学会更好的顺应自然对他们来说有多么重要。他们认为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宇宙万物中的一个物种,应与自然亲善的共生共存;人不需要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相反地,要顺存自然,热爱自然。现在的日本人虽然也接受了人作为主体,自然作为客体的西方自然科学观念,但传统的自然观在他们心中依然根深蒂固。日本某一探讨所曾做过一次民意调查, 他们将日本人对自然的态度分为顺从、利用、征服三类,在调查结果中,主张“顺从自然”的人占33%,“利用自然”的人占40%, 而“征服自然”的人只占17%。由此可见,日本人对待自然的态度可见一斑。
  (二)对大自然的敬畏
  日本人另外一个自然观的表现就是敬畏自然。
  从上古时代开始,日本就是一个农耕民族。在农业生产方面,复杂的地形和规律变化的四季,还有整体来说丰富的降雨量,都使日本人栽培多种农作物以及稳定的粮食供应成为了可能。但与此相反,突发性的暴雨、台风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也使人们辛勤培育出的农作物瞬间毁于一旦。日本人认为那是自己有罪激怒了神,或是神的考验由此而更加畏惧自然,因此而把山、水、古树和某些动物看做神灵加以崇拜和保护。在日本,神社总是和树林在一起,因为日本人认为树林本身就是神,或者认为神灵是附着在林中的大树身上的。由此可见,日本人对自然岂止是爱好亲和,实际上已经达到崇拜乃至神话的程度。日本的自然,与其说是人改造的对象,不如说首先是敬畏和信仰的神。
  1.山岳信仰
  山岳信仰,也叫做神山信仰,自古时起,日本的很多山体就被称为名山、灵山,他们一直作为人们信仰的对象被崇拜和保护着。
  三轮山位于奈良盆地的东南方向,高467m,从文献没有记载的年代起,就被认为是一座有神灵居住的山而被人们深深的敬护着。在三轮山西面山脚上,坐落着日本最古老的神社――大神神社,日本的神社一般都有本殿和拜殿构成,而大神神社只有拜殿,没有主殿,因为主殿即是身后三轮山整座山脉,在山中至今仍残存着人们行祭祀礼时使用过的岩石。
  山岳信仰是自然崇拜的一种表现,也是宗教形态的一种形态,它是从同山岳有着深厚联系的狩猎民族对山岳地带相关的自然环境抱有的敬畏观念,以及对雄伟威严的自然环境有着压倒性尊敬的感情中逐渐发展而来的。正是这种山岳信仰,形成了扎根于日本人精神生活的各种社会风俗习惯,比如说高尾山从古时起就盛行用寄信植物和信仰植物来祭祀山神等。
  2.树灵信仰
  大神神社院内挂有有一种“印字杉木”,这种杉木就是人们信仰神树的对象;在岛根县出云地方举行的椿树荒神祭祀的仪式中,庭院中会种有寄予了吉兆、长寿之意的白椿树,这些椿树的种植,体现出了当地百姓的椿树灵信仰。此外,据《今昔物语》里记载,有人曾在渡过一架由梨树树干做成的木桥时,听到了木桥发出了“好疼,别踩”的叫喊声;在砍伐大树时,木头上浮现出了佛像的轮廓等等。人们把对那些对有着坚韧生命力的树木的敬畏和尊重的感情,作为一种树灵信仰沿承至今。他们深信大树有着超越人类的神力,于是他们通过在寺庙里悬挂一些木制标志物,雕建木制佛像来祭拜树灵,表达对树木的尊敬。在日本各地也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四季常绿的松树和树龄在一千年以上的银杏树等古树,这些树木都体现出了日本人对生命力无限敬畏的树灵信仰。
  3.活神信仰
  人们关于自然灾害的恐惧,到后来逐渐转化成了对防治灾害的人们产生的崇拜和敬慕之情。例如,在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中涌现出来很多因为建造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海岸林而献身的英雄。人们为了表达对他们的尊敬和感激之情,表彰他们的功劳卓著,而建起石碑来纪念他们。正是由于这些海岸林的建起,新的良田得以被开垦出来,更多的人能够安居乐业,村庄初步形成,产业开始发展,文化也开始进步,为了纪念这些前辈们的功劳,将他们当做神仙来崇拜以祈祷永远平安而建起的石碑,在日本随处可见。总之,日本人对自然残酷一面的深刻体会,人们因畏惧自然而皈依自然的心,就以活神信仰的方式体现了出来。

  (三)对森林美的追求
  森林美是植物、动物和矿物在同土地、天气和气候等所有自然条件的互相影响中产生出的,以一种整体的素材美为主要内容的美学概念。其中植物的森林美则是活着的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美。这些美感被人类五官直接感知,使人们沉浸在美的感受和熏陶中,从而更加热爱森林,热爱自然。在日本,各地都体现出了对美林的维护和保护的必要性。比如说,日本各地都出现了取名为“万叶森林”、“文学森林”和“音乐森林”等的森林,平成2年,群马县沼田市为了宣传“构建森林文化都市”这一主题而公布了建设“绘画森林”、“森林摄影室”等的计划。探访日本古典树木、追溯万叶历史的“万叶森林”,将对森林美的感动之情转移到画布上、能让人们沉醉于自然的“绘画森林”等等,正在日本社会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综上所述,本文探究出了从日本森林文化的视点出发日本人的三个主要的自然观念。森林作为形成日本文化的源头,也是日本人自然观形成的根源所在。
  四 对中国的启示
  以上可见,日本人的自然观是倾向于同自然去融合,自然至上,这与我们中国侧重去支配自然、征服自然有本质的不同。在这一点上,日本人敬畏自然的自然观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在自然观方面,我们应该从支配自然向敬畏自然的思想转变,逐渐形成“平等、尊重、接受、珍惜和保护”的自然观,在自然保护方面,也要摒弃以人为中心的做法,将自己当做自然中的一部分来对待自然,这样才能更好的对自然进行保护。
  此外,在森林自然保护法学的制定方面,日本也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以明治30年森林法的制定为标志,日本正式构建出了日本森林管理体系的基础制度,之后森林法不断完善,与此同时也建起了多项森林保护法学;小到各个省市的森林保护机构,大到由总理大臣直接领导的“日本环境厅”设立,日本环境管理力度逐步加强。我国的环境法学法规体系也需要更进一步去完善,根据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我国环境法学规范的标准;在加大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健全执法程序, 调整好各种利益的联系。
  最后,日本在环境教学方面做的相当出色,他们积累了的丰富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吸收。在环境教学上,日本不仅重视环境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视环境意识的培养,表现在重视环境活动实践、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情况进行环境教学等。而中国在环境教学方面则更多的是理论知识方面的养成,应试教学的作用下使老师学生更加关注课本知识,缺乏实践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因此,通过开办森林学校,开设同森林亲身接触的课程等多样性方式,培养学生对身边环境的关心意识,从感知上拉近学生与自然的亲近联系,才是我们在环境教学方面真正应该汲取到的经验所在。
  敬畏自然,热爱森林不仅仅是每年的4 月12 日去植树,而是从根本上进行观念的转变。绿色环保思想的宣传与教学是一项目必不可少的内容,使孩子从小就能建立起来对森林的爱惜之情。拯救森林资源法制的力量不可忽视,如果我们严格立法来保护森林资源,控制林木砍伐量,杜绝非法伐木行为,规范国际木材交易行为的话,森林才能真正地与我们同在。我们的传统森林思想同日本的森林思想在21 世纪也依然具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启迪影响。
  
  参考文献:
  [1]菅原/.森林―日本文化としての[M].日本:地人书院,1996:22-58.
  [2]安田喜/.森林を守る文明?支配する文明[M].日本: PHP探讨所,1997:56-72.
  [3]筒井迪夫.森林の巡礼:その文化と人を/ねて[M].日本:地球社,1996:62-69.
  [4]侯盟,罗华莉.中日森林文化比较探讨及启示[J].中国:现代农业科学,2017,6:84-85.
  [5]筒井迪夫.森林文化への道[M].日本:朝日报社,1995:78-89.

日语毕业论文日语毕业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