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工业”视野下日本动漫的流水线生产[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
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作者简介:施弦婷,女,华东师范学院传播大学编辑出版专业,日语论文,主要从事出版探讨。] 中国论文网 (华东师范学院 传播大学,上海 201741) 摘要:日本是动漫大国,高度发达的日本动漫正暗合了“文化工业”理论中文化工业具有的三种特征——商品性、标准化和虚假个性。成熟的产业运作模式在带来卓著成果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使动漫创作(或可以称之为生产)流水线化。但是,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绝对批判态度早已与现况不符,对待文化工业,我们应该审慎接受,将其视为一种新文化,而非一味排斥。 关键词:日本动漫;文化工业;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J21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7-0155-02 二十世纪中前期,法兰克福学派提出了“文化工业”理论,指出文化工业具有商品性、标准化和虚假个性,并对其进行了强烈的批判。而时至今日,文化工业现象愈演愈烈,成为大众文化的常态。日本动漫的流水线生产就是其中的典型。本文将结合“文化工业”理论沿着日本动漫产业链进行逐环略论,并反思对待文化工业,我们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 一、“文化工业”理论 “文化工业”这一概念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霍克海姆和阿多诺在《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在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看来,文化工业是文化被工具理性操纵和商品化的结果。根据商品市场的规律,通过现代传媒不断制造出各种文化需求,按照专业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把文化作为商品推销给大众。文化工业有着三个重要特征:1.商品性。文化工业是一种物化的文化,现代科学技术对文化产品的大批量复制使其在本质上与一般的物质生产完全没有了区别。2.标准化。当文化成为商品后,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和方便消费,一切事物都被贴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从而可以进行标准化生产。文化产品雷同严重,缺乏创新。3.虚假个性。“在文化工业中,个性就是一种幻象,这不仅是因为生产方式已经被标准化。个人只有与普遍性完全达成一致,他才能得到容忍,才是没有问题的。[1]”而我们所谓的文化产品中的个性,并不能掩盖内在的千篇一律,它只是标准化外无关紧要的一点点缀,这种个性是虚假的。 二、“文化工业”下的日本动漫产业链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其动漫产品风靡全球。且日本拥有极其浓厚的动漫文化氛围和广泛的受众,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87%的日本人喜欢动漫,84%的人拥有动漫相关产品。如此卓著的成果得益于日本成熟的动漫产业链,丰富多彩的动漫产品可以通过这个流水线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日本动漫的流水线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暗合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 日本动漫产业链包括以下三个环节:1.漫画创作与出版;2.动画的制作和播出;3.动漫关联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开发。 (一)漫画创作与出版 这第一个环节是整个动漫产业的源头活水。绝大多数的日本动画都改编自漫画,所以,漫画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续动画的定位,改编动画不太可能跳出原著漫画的大框架,只能做细节上的微调。可以说,创新性和个性化的元素在漫画环节就基本被固定了。 日本漫画的数量相当庞大,题材也是丰富多样不拘一格,有:恋爱、冒险、推理、运动、搞笑、亲情、科幻……但在这种多彩的表象下,总有程式化、标准化的痕迹可寻。 日本三大周刊少年漫画杂志:《周刊少年Jump》、《周刊少年Sunday》和《周刊少年Magazine》,主打热血牌,连载的少年热血漫画多如牛毛,但一言概之剧情构架无非如此:一个少年具有某种超能力或者特别的潜能,他不断地打败敌人,提高能力值,并在旅途中结识了一群可以托付后背的伙伴,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凭借意志力顽强地站起来,最后打败了反叛BOSS,达成了目的。无论是《死神》、《犬夜叉》还是《火影忍者》、《海贼王》,这些经典少年热血漫都遵循了这个标准化模式。所不同的只是“目的”可能是“找到宝藏”、“保护重要的人”或者是“维护正义”。 而少女漫画的模式也很容易归纳:一个稍显平凡的善良女主角,一个帅气个性有点别扭的男主角,两人通常会一两个死党兼损友保驾护航、加油鼓劲、推波助澜,穿插各种男主角的仰慕者、女主角的青梅竹马来捣点乱。必备的特殊活动和节日有:学园祭、运动会、烟火大会和情人节。经过这一番波波折折,最后幸福大结局。 由于漫画的商品性显著,其内容的延续很大程度上依照市场反响而定。如果市场反应热烈,为了利益最大化,漫画家和出版社往往会不顾著作本身的艺术性、节奏感,硬生生拉长著作,产生很多“摇钱树”式的“天坑”漫画。体现最明显的就是大热的少年热血漫,因为敌人可以越来越强大,战斗可以越来越困难,能力的提升没有止境,所以,极端点说,除非这些漫画们的人气下跌厉害,编辑强制要求在几话内完结,它们的结局就远不会到来。 (二)动画的制作和播出 前文已经提及,由于多数动画改编自漫画,所以在内容上不会有太大的突破,但动画因为表现形式的不同,也会有许多自身独有的部分。而这些动画独有的部分,也往往显示出令人惊诧的标准化和虚假个性。 其一就是动画片头。片头是动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片头可以一瞬间抓住观众眼球,关于每季度推出30多部的新番而言,这是大浪淘沙成功的第一步。微博上流传着很多“神同步”的日本动画片头,将几部内容完全不同的动画片头同时播放,我们便可以发现其画面构图、节奏、元素有着惊人的相似。观者无不震惊,这些片头就像是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有人对日本动画片头的常用元素进行了归纳视频剪辑,其中有:空中飞舞的鸟儿,镜头快速向上拉,在树林中穿梭(配合阳光的照射),瞳孔放大特写,持续的奔跑,回眸看,眺望远方,泪水,紧握的双手……只要将这些元素有所选择地叠加在一起,就可以制作出一部成功的标准化的片头。 其二是人设。每部动画在制作前都要请专业的人设师根据漫画的人设来二次创作出动画人设,动画人设一方面要与漫画人设相似,另一方面也要符合动画制作的要求,不能过于复杂,会简化细节。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不同动画中的高度相似人设,动漫迷们往往形容其为“套个假发就可以去××动画中演××了”。 而动画的无限延伸著作长度的情况比起漫画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来动画是按照漫画改编过来的,漫画延长了动画自然也要延长。并且动画更容易对节奏进行掌控,拉长定格时间,播放重复镜头,尽可能多的上集回顾,拖延节奏的措施非常之多。二来是由于长篇动画往往是雷打不动的一周一集,全年无休(而不像一般动画采用季番制或者半年番制),同时连载中的一周一回的原作漫画却可能因为作者采风、生病等原因停载,且漫画一回的内容量远远少于一集20分钟左右的动画,以至于长篇动画播放到一定集数就会遇到和漫画连载“齐头并进”甚至有赶超趋势的窘境。万般无奈之下制作方往往会采用创作原创剧情的措施,日语毕业论文,在动画中插入几集并非改编自原作的内容。这种原创剧情动画因为拖延时间的目的性明显,所以通常质量较低,往往会破坏动画的整体艺术性。这也正是动画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对其商品性的妥协。 (三)动漫关联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开发 “动漫关联产品与衍生产品的开发是动漫产业链中获利最丰厚的环节,也是动漫公司实现利润回收的关键环节。[2]”所以,日本动漫产业对关联、衍生产品的开发可谓不余遗力。这个流水线上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会更加多姿多彩,但又万变不离其宗。 |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