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以90后学生为主体的学院生群体中,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即“满堂灌”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笔者以C大日语系大三学生为探讨主体,浅谈合作学习法在日本文学史教育中的实践及其问题、对策。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合作学习法 日本文学史教育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2.052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Japanese Literature History Teaching DENG Yangjie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 In the 90s students-centered students group, in the pas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namely "chalk and talk" teaching model has been unable to attract their attention. The author takes C College Japanese junior students as the subject, the practic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 in the history of Japanese literature teaching. Key words cooperative learning; Japanese Literature History Teaching; teaching mode 1 合作学习法 1.1 什么是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时效的教育理论与策略。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探讨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同一目标和任务而进行明确分工合作的互助型学习方式,是学生为了共同目标、利益和理想而协作的学习方式。 1.2 合作学习法的意义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与90后学生追求个性、依赖网络的特质相吻合。笔者认为它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培养合作精神和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联系。作为当前学院生主体的90后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而合作学习法需要把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在这个小组里面学生互相分工讨论、共同完成既定目标,这样的学习模式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小组里扮演相应的角色、承担相应的任务,学生只有精诚合作才能达到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而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个人性格、知识、家庭背景的不同必然会导致冲突的发生,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处理人际联系的良好机会,为学生进入社会处理复杂的人际联系打下了良好基础。(2)培养创新精神、激励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法模式下,教师布置一个主题和相应目标之后,小组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略论问题的能力。在丢掉教师全程讲解的情况下,学生的创新和自主学习思考能力是作用小组能否达到相应目标的最主要的因素。(3)改善师生联系。在合作学习法模式下,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完全掌控和主导课堂的主体,主体由教师转移到了学生手里,教师是这一学习法模式下的助力者和引导者,这一转变使得学生丢掉了以往对教师的看法,能使学生更主动自然地寻求教师的帮助,并且教师也能从每组学生的讨论成果中发现未曾留意的知识点,从而改善师生联系。(4)日语课堂上合作学习法的运用能促进学生日语口语的提高。日语课堂上的发表和讨论都是在纯日语的环境中进行,学生们用日语交流、讨论、发表意见,最后由代表阐述讨论结果、进行发表,能极大提高学生的日语口语能力。 2 合作学习法在日本文学史教育中的运用 2.1 日本文学史课程特点 日本文学史是学院日语系非常重要的课程,它主要阐述日本文学从上代、中古、中世、近世、近代,一直到现代的发展历程,其内容庞杂,知识繁杂。尤其是在学习日本文学史的过程中,还需要与各个时代的历史和社会、文化背景关系起来,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相应的历史知识,想要学好日本文学史也是空谈。文学史课程内容不仅要阐述整个日本文学史的发展历程,而且需要分时代阐述各个时代特征,以及各个时代的代表作家著作和不同文学流派的特征,同时还涉及到不同文学项目的分类发展史。因此可以说,日本文学史是日语系课中难度非常大的一门课程。如果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教育模式,势必会令学生感到体系庞大无从下手,因此笔者在上日本文学史课之前,充分考虑到这门课程的特点,决定采用合作学习法的方式进行授课。 2.2合作学习法在日本文学史课程中的运用 2.2.1分组 合作学习法运用过程中的第一步便是分组问题,分组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准则,即每组中必须要有学优生、学中生、学困生,同时在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家庭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分组,不允许出现学优生集中在一组、学困生集中在另一组的情况。笔者授课的班级共有28名学生,依据这一分组准则,笔者把全部学生分为7组,这7组中每组均学优生、学中生和学困生,保证各组之间的公平性和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的可能性。 2.2.2具体操作 日本文学史课程共有34个学时,笔者按上代、中古、中世、近世、近代、现代这六章进行讲述,由于涉及到的知识点众多,每一章的时代背景、文学发展、文学特质和理念由教师进行讲解,学生主要负责这一时代下代表作家以及著作的发表。以第二章中古文学为例,教师集中讲述中古文学,即平安文学的时代背景、文学发展历程、文学特质和理念,学生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已经对平安时代的文学有了总体性的把握,对相应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有了基本了解,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把发表的任务布置下去,并说明要分小组进行发表。具体操作以《源氏物语》为例进行说明。由于《源氏物语》内容庞杂,因此把小组重新进行了划分,在其余文学著作4人一组的情况下,《源氏物语》分配6人。 (1)教师说明目标,并明确每位学生在小组中的职责。首先,在分组结束之后,教师对发表时的目标进行说明,即通过本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向对《源氏物语》没有任何了解的同学进行讲解说明,使得这些同学在听完发表之后能够理解以下几个重点难点:《源氏物语》是什么?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源氏物语》对后世物语文学的作用?《源氏物语》对整个日本文学的作用?《源氏物语》的作者是怎样的一位女性?她的创作动机?她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又是如何克服的?《源氏物语》与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的对比?其次,每位学生的职责在教师和小组成员讨论下确定,如表1所示。另外,要求小组成员在PPT制作前、中、后期各集中讨论一次,针对材料搜集、PPT的制作、重难点的划分以及发表的形式进行讨论。 表1 (2)学生自主讨论和PPT制作阶段。这一阶段由于是学生课外进行,并非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教师的指导有了相应的改变。在规定了相应的职责后,建立了包括教师和小组成员的QQ群,要求组织者定期在群里汇报小组进展情况,并提出讨论中有疑义的问题,教师针对问题进行相应指导。具体汇报内容如下:第一次汇报:明确个人分工和发表目标,组织者要求每位成员去图书馆和网络上寻找相关资料,任务分为《源氏物语》这部著作、紫式部个人、与《红楼梦》的对比三个方面,每两位同学负责其中一项。第二次汇报:第二次讨论,3组同学分别将找到的资料整理成条,并集体讨论PPT制作中应该突出的重点和难点。第三次汇报:PPT制作完成,小组同学观看完之后对PPT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明确发表的顺序和重点。 (3)课堂发表。在经历了两个星期的准备之后,这一小组进入了课堂发表阶段。按照既定规则,由两位同学上台展示PPT并发表,依照《源氏物语》这部著作、紫式部个人、与《红楼梦》的对比三方面流程进行。发表结束之后,留五到十分钟问答时间,同学们就尚有疑问的内容进行提问,由发表的同学进行解答。 (4)效果。由于准备较充分,发表的内容深入浅出,同学们都对主题有了相应的了解。课堂效果较好。同时从期末考的结果来看,与《源氏物语》有关的题目,百分之九十同学都能答对,效果良好。 3 日本文学史教育中合作学习法运用的问题及对策 经过一学期的授课,发现了合作学习法在运用过程中的问题:(1)教师的主导影响没有充分发挥。由于文学史课的发表都是学生在课外分组合作准备的,虽然在课堂上教师对每位学生的职责给予了详细的解释说明,但教师的主导影响依然没有充分发挥。如小组的三次讨论会教师没有时间参与,在这三次讨论会上,小组成员会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如果教师能在这个时候参与进去,并进行充分的引导,小组的发表效果应该会更好。(2)小组成员的分工并未充分合理化,导致小组成员积极性未充分动员起来。即便课堂上教师进行了动员,日语论文,并明确指出了每位小组成员的职责,日语论文,但由于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性格、家庭背景、知识结构了解得并不十分充分,导致在分配任务时并未充分合理化,导致部分同学分配到了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任务,这就使得这部分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没有积极性,导致自己的能力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3)没有引入小组互评机制。在各个小组发表完之后,设置了答疑时间,但并未设置小组互评时间。小组互评是其他小组对发表小组的成果以及组员之间的配合程度进行评价的环节,倘若增设这一环节,必然会使学生得到更大的进步。 4 结语 在日本文学史课堂上导入合作学习法,把原本冗杂的知识点进行分解,让每位学生负责其中的一小部分,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学生不仅对自己负责的部分有了充分的认识,而且在观摩其他同学的发表过程中与自己的发表进行对比,也加强了对其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这种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和想象力,使课堂变得更有趣味。 参考文献 [1] 彭慧.小组合作学习法在综合日语教育中的运用.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1(19). [2] 郑家服,江超.英语课堂教育中合作学习小组分组的问题及策略.教学理论与实践,2017. [3] 刘艳丽.合作学习法在日语泛读教育中的实证探讨.廊坊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