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奔月神话比较探讨[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在人类文化的史前时期,神话传说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一种体现。中国和日本都曾经产生过本月母题的神话,它们各有其形成的本源, 无论在内含气质或外观形态上,两者皆不尽相同。日本的《竹取物语》与中国“嫦娥奔月”的神话有着相同的“不死之药”与“奔月”的情节。本文拟从文化哲学、语言、心理学、地理学多角度出发,比较中日的奔月神话,试图研讨在世界文化视野下两国民间文学各自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
中国论文网
  /
  关键词:奔月母题,集体无意识,文化心理,作用流变
  /
  中图分类号:I10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7)03-0000-01
  //神话是一个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日语论文题目,也是一个民族最初的文学形态。“氏族社会的各种宗教行为和神话都不是真正个人的东西,他们实际上是某种集体意识的表现。”//[1]/因此, 要认识和剖析一个民族以及这个民族文化的真正本性,神话是关键命脉所在。曹顺庆在《世界文学发展比较史》中指出“文学发展,既是纵向的,又是横向的。纵向发展是各民族文学内部的继承性发展,横向发展是世界各民族互相之间的作用、冲突和交汇。这一纵一横的经线和纬线,织成了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2]/中国和日本,作为隔海相邻的两个东亚民族,都曾经产生过奔月母题的神话。中国的奔月神话庄严而含蓄,洋溢着人与神斗争的色彩;日本的奔月神话勇武而外露,显示着神治神道的许多特色。这恰是两个民族传统精神的最初的表现。
  /
  一、 中日奔月神话文本的形成与发展
  
  /先让我们来看一个近代采集于民间的嫦娥奔月故事:“羿射九日,造福于民,娶妻嫦娥,贤惠善良。有一道赠羿不死之药,羿交于嫦娥收藏。羿弟子蒙心怀不轨,乘羿外出,欲盗灵药。嫦娥为保护灵药,不得已吞入口中,遂飞升入月。羿归追月不及,无奈只能遥望明月以寄相思。”//[3]/很久以前,羿到山中狩猎的时候,在一棵月桂树下遇到嫦娥,二人便以月桂树为媒,结为夫妻。到了帝尧的时代,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烧焦了庄稼。同时//、凿齿、九婴、大风、封/希、修蛇等妖魔鬼怪也开始危害百姓。于是帝尧命羿将凿齿处死在畴华之野,将九婴诛杀于凶水之上,将大风战败于青邱之泽,射掉天上多余的太阳,杀死//,将修蛇斩于洞庭,在桑林逮住封/希。万民欢喜,拥戴尧为天子。后来,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嫦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羿听说娥奔月之后,痛不欲生。月母为二人的真诚所感动,于是允许嫦娥每年在月圆之日下界与羿在月桂树下相会。嫦娥奔月的故事经过流变还有一个版本是讲嫦娥背着后羿偷吃了灵药逃到月宫。
  /创作于10世纪初的《竹取物语》是日本最早的一部物语文学,日语论文,被称为“故事的始祖”。“物语文学”是日本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物语”指的是用汉字、日本假名混合写成的传说、故事、传奇之类的小说。它出现于假名文字之后,其根源是民间的口传文学。说的是一位伐竹为生的老翁一日伐竹时,在竹心里捡到一个约长三寸的小女孩儿,由于家中无子,便把这个小女孩儿盛在竹篮里养在家中。三个月后,这个小女孩儿便长成了姿容艳美的少女。因为她使伐竹翁的家里充满光辉,连夜间也焕发光彩,便给她取名“赫映姬”。伐竹翁自收养赫映姬之后,每次上山伐竹,都会拾到好多黄金,不就就成了富翁。赫映姬长大之后,许多男子前来求婚,其中以石作皇子、车持皇子、阿部御主人、大伴御行和石上麻吕五人最为迫切。赫映姬便出了五道难题,要他们分别去寻找五件宝物。五个求婚者为表示诚意,或冒险求宝,或耍弄花招,结果都以失败告终。后来天皇凭借权势也想娶赫映姬,仍未成功,最后,在一个中秋的夜晚,赫映姬留下不死之药,羽化升天,回归月宫。
  /
  二、中日奔月神话中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的差异比较
  
  /让我们先来看看《竹取物语》原文中对赫映姬的描写:孩子的相貌越长越漂亮,使得屋子里充满光辉,没有一处黑暗。有时老公公心绪不好,胸中苦闷,只要看到这孩子,苦痛自会消失。有时,即使动怒,一看到这孩子,立刻心平气和。此后老公公仍然天天去伐竹,每一节竹里都有黄金。于是家中日渐富裕,老翁变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由此可以看出, 日本人民心目中的赫映姬不仅长得十分美丽,而且是光明、善良、财富的象征,还能抚慰人的心灵;而在中国的广大劳动人民心目中,嫦娥也一直是温柔、美丽、聪明、善良等美好形象的集合体。两个神话中的主人公无疑皆是集万般优点于一身的美貌无瑕的女子,然而作为奔月主体的美丽的赫映姬,无疑是日本化了的嫦娥形象罢了。《竹取物语》的结尾和嫦娥奔月的传说非常相似,且都出现了不死药的母题。但嫦娥是作为窃药而逃的妻子,背着丈夫后羿奔向月宫的,所以人们在欣赏她的美丽的同时,也责备她的不义行为,李商隐诗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便是明证。相比之下,赫映姬迫不得已奔回月宫,临行前还将不死药留给世人,她的品格与嫦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而成为后人一致赞美和崇敬的对象。
  /
  三、 中日奔月神话差异原因比较探讨
  
  /造成中日神话精神上巨大异同的原因,首先是地理环境的异同。中国是一个三面环山,纵深辽远的内陆封闭国家。在神话时代,由于生产力的极端低下,面对恶劣的大自然和严峻的生活挑战,人们只有艰苦地奋斗和辛勤劳动才能得以繁衍只有以大局为重、紧密团结,结成集体的力量,才能共同抵御外在的威胁和自然的灾害,于是,从客观的需要出发,重义轻利、牺牲奉献等精神理念便被自然而然地视为一种民族共同的内在精神支撑和信仰而在神话中得到了反复的突出和强化,久而久之就自然成为中国神话的基本格调。而古日本则是典型的海洋文明,海洋是他们的栖息地。为了生存,为了克服陆地的贫瘠、狭小和财富的短缺,他们不得不走向大海, 四处掠夺财富; 而大海又是那样的瞬息万变和深不可测,只有具备冒险精神的勇士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而他们四处掠夺的行为又使他们重利轻义, 以此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价值观上, 中国神话重视人的社会性, 重社会责任, 重伦理道德; 而日本神话中有不少强调重个人权利的例子。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五色石补天, 志在为天下人谋福利;愚公移山终生不止,以赢弱渺小之身,去挑战高耸入云的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志在造福后辈。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些都充分表明,在价值观念上,中国神话强调个人在世界上的使命,倡导天下为公、大公无私、德行至的道德伦理观,肯定人的社会性和社会责任。受这种价值观念的制约和作用,中国神话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格调,这就是它歌颂劳动创造世界和牺牲奉献的精神,肯定重义轻利、以义为支撑社会杠杆的思想。日本神话则充分肯定个人的权利、利益和个人的价值,充分理解人的自然性和自由性,甚至认同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就是造成《竹取物语》与《嫦娥奔月》结局相异的原因。
  //
  参考文献
  /[1]转引自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8 年,第215 页。
  /[2]曹顺庆:《世界文学发展比较史》(上),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2017年,第1页。
  /[3]吉星编:《中国民俗传说故事》,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41页。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