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医疗保险制度概要比较[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文章在对中国和日本医疗保障制度分别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对中日两国医疗保险制度演变过程的略论,尝试探索两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异同,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提供了参考。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医疗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中国医疗保障;日本医疗保障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7-90 -02
  一、中日社会背景的比较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中国雄踞亚洲大陆东端,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人口位居世界总人口数的第一位,邻国众多,有着悠久的历史。日本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位于亚欧大陆东端,属于亚洲。国土狭长,面积约为3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28亿。而且,中国和日本同时面临老年化问题,如何解决好老年化问题,直接联系到将来医疗保险改革的成败。
  日本经济从1955年开始持续高速增长了20年,20年中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的年增长率达10%以上,经济规模扩大到原来的4.4倍,曾一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高速增长增加了国库和个人的收入,为全民医保的构建和进一步充实、完善提供了充实的物质基础。1955年以后医疗保障制度加速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于2017年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长的快速时期,可以说,日本这一时期的医疗保险改革政策对中国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二、中日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
  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认为医疗保险制度是实现社会保障目标的一种措施和手段。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改革和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密切相关。
  (一)两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时间、经济状况、社会环境比较相似
  二战后,日本开始着手建立近代社会保障制度。当时,日本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打击,日本的社会秩序也处于混乱状态,日本要解决大量无业人员以及面对严重的失业问题,同时还要解决物质匮乏、人民生活贫困的问题。同样,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处于贫困状态,通货膨胀,还要面对大量的无业和失业人口。显然,两国在建立近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时候都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低下,大量的无业和失业人员,社会问题、社会矛盾非常突出。
  (二)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速度不一样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一直处于较快的速度,这主要得益于其经济的快速恢复和高速发展。此外,日本政府在不同时期根据当时的社会发展状态、国民的生活水平、收入水平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及时调整社会保障政策,以有效地利用社会保障资源。同时,吸收借鉴欧美福利国家的经验,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其社会保障体系。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阶段明显有一个断层面,主要从1978年,由于中国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为扭转社会保障制度领域的混乱状态创造了较好的政治条件和社会条件,在十七大召开之后,政府确立的社会保障发展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两国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的范围不一样
  日本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时候几乎在短时间内就确立了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把参保人的家属囊括进来。虽然农民刚开始并没有被纳入到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当中,但到20世纪50年代时,就专门为农民建立了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而后实现制度一体化,达到“国民皆年金、国民皆保险”的程度。而中国从一开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时只是覆盖了很少的一部分国有公司和事业单位的职工,改革开放后才逐渐扩大覆盖范围。中国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究,但一直发展缓慢,到2017年才开始试行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并于1998年开始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17年建立起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确立了中国的三大医疗保险制度。
  三、中日医疗保险制度的比较
  (一)中日医疗保险制度构成的比较
  从整体框架上来看,日本的医疗保险体系由被用者保险和国民健康保险组成,被用者保险又包括针对不同被用者群体的医疗保险;中国的医疗保险体系大致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构成。
  从医疗保险保障的人群来看,日本的被用者保险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日本的国民健康保险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之和,如表1所示。此外,日本的被用者保险被细分为针对不同被用者群体的医疗保险,根据不同职业特点设立不同的医疗保险,有利于医疗保险制度公平与效率的实现。
  (二)中日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比较
  在覆盖范围上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广泛,日本的所有国民都必须参加医疗保险,日语论文,这也是“国民皆保险”的意义所在。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是日本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日本政府强制规定所有国民都要加入医疗保险。日本的医疗保险的两大支柱被用者保险和国民健康保险几乎覆盖了所有国民。被用者保险的覆盖范围是各个公司的从业人员和在职职工,而且还包括参保人的家属、子女。其保障内容涉及广泛,从生病补贴到子女抚养补贴,日语论文题目,再到分娩补贴等。国民健康保险又叫地域医疗保险,用于被用者保险未覆盖的人群,比如,农民、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无业人员等,这些都是国民健康保险的参保对象。而且在日本居住的外国人同样根据一定的条件也可以加入国民健康保险。
  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从两个方面几乎可以覆盖到所有国民,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是把所有人按照单位和居民身份不同分为城镇公司职工、城镇居民、农民分别适用不同的医疗保险制度。中国的医疗保险在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上只覆盖了各企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即在职职工和公务员,而且保障水平不高。而且可以注意到,中国的农村居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的,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情况才慢慢有所改善。同时,十七大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卫生事业发展目标,使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向覆盖全体国民的方向发展,重点建设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三)中日医疗保险制度运行机制的比较
  日本医疗保险中被用者保险的资金来源是由参保人自己和所在的单位双方承担,被用者保险把参保人的月收入分成不同等级,参保人按自己所属的等级来缴纳保险费。国民健康保险是由当地政府提供的补贴,所以患者只负担1/5的医疗费用,即可接受优质的医疗服务。一个普通工薪阶层只要花费其月收入的五分之一左右,便能享受一个月的住院医疗服务。而关于个体户和从事农业的人来说,资金来源主要是来自个人缴纳的保险费和国家财政拨款两方面。关于其他公司单位雇佣的职员和从业人员来说,其资金来源是由职员和雇主分别缴纳的保险费加上国家拨款的补贴。
  中国的医疗保险费用都是需要国家、单位、个人共同承担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要求雇主缴纳工资总额的6%,职工缴纳本人工资的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也同样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其交费水平由当地政府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医疗水平来确定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需要交纳的费用。政府每年进行调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村居民每年最少要缴纳多少元,根据当地具体经济情况由当地政府制定相应的缴纳标准。另外,有条件的乡村有集体扶持,国家每年每人补贴不少于120元。
  (四)中日医疗保险在服务项目的比较
  在医疗保险服务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中日两国的情况存在很多异同(见表2)。总体上来说,与日本医疗保险制度相比,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医疗服务可及性受限较多;医疗费用报销过程相对复杂;医疗报酬没有严格规定;公共性质的医院占大多数,私人医院较少;120救护车不仅付费使用而且到达现场及送达医院的时间较长;紧急救护医疗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小结
  中国和日本同为东亚国家,不仅文化较为接近,而且都经历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都面临老年化问题,如何解决老年化问题,直接联系到将来医疗保险改革的成败。在作为医疗保险制度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中日两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时间、经济状、社会环境比较相似,但是两国社保制度的发展速度不一样且其覆盖范围也不一致,这就导致两国医保制度必然存在异同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医保制度的构成存在异同,医保制度的覆盖范围存在异同,医保制度的运行机制存在异同以及医保制度在服务项目上的异同。
  参考文献:
  [1]熊菲.日本医疗保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D].武汉科技学院,2017.
  [2]崔万有.日本社会保障探讨[D].东北财经学院,2017.
  [3]邹宝玉,吕汝泉.中日医疗保险体系的对照探讨[J]. 景德镇大学学报,2017,(06):131-132.
  [4]赵曼.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J]. 湖北社会科学,2017,(07):60-63.
  [5]嵯峨座晴夫, 武川正吾・白波//佐和子/, 『格差社会の福祉と意/R』, /|学出版会, 2017, (A5), viii/214p. 2017(49): 97-98.
  [6]梁雨晴.日本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探讨[D].吉林学院,2017.
  [7]贾嘉.中日医疗保险法制度异同比较的法理略论[D].山西学院,2017.
  [8]梁鸿,赵德余.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解析[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123-131.
  作者简介:
  堀口淳扬,日本人,中国药科学院国际商大学药物经济学专业学生,探讨方向:卫生经济学与医疗保障。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