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幼儿生存能力教育刍议[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在日本由于儿童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导致的社会问题日渐突出。如何培养孩子与他人和谐相处,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儿童教育中很重要的课题。本文简要阐述了日本在该领域的探讨成果与做法,提出了“体验生活”的重要性,希望能对当今中国独生子女的教育起到一定的借鉴影响。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本;幼儿;生存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在日本由于儿童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导致的社会问题日渐突出。日益增多的逃学厌学、自闭、暴力倾向、以强凌弱,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青少年犯罪和自杀现象让日本文部省感到忧虑。如何培养孩子与他人和谐相处,更好地适应社会从而快乐地生活成为儿童教育中很重要的课题。
  从1990年3月开始,日本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在具体的教育内容方面,改“社会”领域为“人际联系”领域, 重点突出对幼儿良好人际联系以及与人相处中的自主性培养,使他们逐步形成社会交往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态度。
  
  一、培养幼儿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幼儿丰富的人格
  
  丰富的人格是指在与他人共同生活中,感受到自己的生存价值,同时尽可能的发展自身的能力与才华。丰富人格的基础是有尊严地好好生活的心态。但所谓的“丰富”,一方面指的是能够经常开朗积极前进的特性,另一方面也包括自身内部的脆弱、易受到伤害等特性。具体包括:对大自然的感动之心、追求正义感的正义之心、尊重生命及人权的心、为他人着想同情他人的善良之心、自立心、自我控制心、责任心等。这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时期正好是从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时期,幼儿首先以表现自我为中心,逐渐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学会为别人考虑和自我控制,进而形成和他人和谐相处的意识。具体发展特征如下表:
  
  丰富的人格可以说是生存能力的基础,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幼儿丰富的人格,日本幼儿教育人员对此进行了探讨与实践。
  (一)广泛体验生活。
  1.与各种不同的人接触,进行丰富的感情体验。如在幼儿园生活中幼儿会为保育人员和朋友对自己的帮助感到喜悦;也为不能实现的愿望感到伤心和懊悔。和喜欢的人相逢和分别,体会高兴和难过;和同伴吵架或被伙伴排斥又体会到心痛和悲伤。不仅体验被家人所爱的舒服,与更多人的接触包括未入园儿童和老年人等更可感受他人的存在,丰富对生命的认识。
  2.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自己的心去思考。生活在城市里,孩子们的空间是幼儿园、家、超市。超市里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蔬菜水果,孩子们不知道什么季节会生长什么植物。回到家里看到的是电视里虚拟的动画世界,还没有亲眼看到小虫虫,就已经在电视上看到了,他们不缺少从书本或电视中获得的间接知识,而缺少亲身接触和领悟知识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我们期待的孩子不是充满电视知识,而是具有丰富生活体验和感受的、用心成长的孩子。
  举一个例子:幼儿园老师对家长说:“紫藤花开了很漂亮,带孩子看一看吧!”一个家长说:“是让孩子记住这些紫藤花吗?”老师的意思是希望孩子和母亲能一起欣赏这个只在春天里才开的花,感受生命的成长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惊喜,而并不是仅仅让孩子记住“紫藤花是春天的花”这一句书本知识。
  放手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游玩。饲养栽培动植物,体验触摸动植物时的惊喜,感受泥土的芬芳,培养幼儿珍视生命、对大自然的感恩感动之心,使孩子们在体验中萌生道德的小芽。
  (二)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为回避当今社会一味被动接受媒体的危险性,近年来日本流行一种略为古老的教育方式――读图画书给孩子们。这种方式不但可增加母子感情,而且可以给孩子很大的想象空间,孩子们通过看和听了解到世界上还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喜怒哀乐,从而理解生命的欢喜悲哀,日语毕业论文,逐渐产生为别人着想之心,成为感情丰富的人。
  另外,读图画书时,孩子认为你在那段时间是专属于他的,这一点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母子在共有的时间
  里共同思考,分享感动的行动本身就是促进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催化剂。
  
  二、培养幼儿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其次要培养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
  
  与他人和谐相处,控制情绪的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在日本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也是着重强调的。为此,日本民间团体组建了“为了孩子的明天委员会”,制作了“日本版分步情绪控制方案”,在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和忍耐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以东京目黑区私立育英幼儿园为例,该园正在实施此项方案。它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相互理解”,即理解对方的感情;然后是“解决问题”,即采取行动之前的情绪缓冲;最后是“应对愤怒”即掌握缓解愤怒情绪的措施。 每次课20分钟,共上28次完成整个学习过程。
  下面举例说明:面向4、5岁儿童的“相互理解”课。 10来个小朋友围成半圆,老师给大家看一张照片。照片上是几个小朋友,有哭的、笑的、头扭向一边的。
  老师:这个小朋友是什么心情?
  小朋友:高兴。
  老师:你怎么知道的?
  (孩子们开始从照片上孩子的表情和身体的方向来推断。)
  小朋友:因为他在笑。
  老师:这个小朋友是什么心情?
  小朋友:不高兴。
  老师:怎么知道的?
  小朋友:他头扭向一边。
  老师:那么我们该为这个小朋友做些什么呢。
  小朋友:跟他说:“咱们一起玩吧”。
  一次课20分钟,孩子们一直看着照片听着老师的话在思考。其集中力和对感情的理解力令人震惊。孩子有无穷的力量,只要给他一点启示,他就开始自己思考,所以应注意不用命令语气,也不能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事实证明一年后孩子们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说话时开始使用“心情”,对他人的心情也变得敏感,他会说:“老师,有那么多‘心情’啊,有多少个呢?”。上了“故意”和“不小心”一课后,日语论文,孩子吵架时会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是不小心。”在学了“生气时先深呼吸十下后再行动”一课后,他会对正生气的妈妈说:“妈妈,别着急,不生气了。”
  从长远的角度看,培养健康的情感和心理状态是幼儿教育最大的目标。日本在具体的教育措施上,贯穿始终的一个词即“体验”。注重让幼儿在与他人的实际交往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受和感悟如何与人交往。这种做法使日本幼儿园的人际联系教育更加符合其自身的规律和独特性。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是造成在对幼儿进行人际联系(社会领域)教育方面理念和侧重点不同的主要原因。中国的《教育纲要》也提出了不脱离幼儿生活的教育。这和日本的生存能力教育理念是吻合的。而日本提出在幼儿期,自然对幼儿具有博大的意义,直接接触体验自然能让幼儿心灵平和、情感丰富,并为其好奇心、思维能力、表现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这一点在当今日益虚拟化的网络社会可以说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日本《幼稚园教育要领》[M].苏镇译.学前教育探讨, 1991(1)年。
  [2] /木政/,《子供の/びと保育者の援助》,//房,1998.10。
  [3] 于开莲. 日本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思想演进――以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为例.学前课程探讨,2017,(4)。
  [4] 北区立うめのき幼稚/, 心を/かす自然体/を/み重ねて「あれ?なに?ふしぎ?」, 2017.9.1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