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本近代优秀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发扬[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近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作为推动近代化向前迈进的重要动力,教育的力量功不可没。笔者试图从海外教育的发展、硬件设施的投入与使用以及特色活动的开展三个方面,探析日本近代教育发展历程中得以传承、发扬的优秀教育理念,以此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海外教育 硬件设施 特色活动
  日本是二战前在亚洲唯一取得现代化成功的国家,二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虽然满目疮痍,却奇迹般地迅速复兴,并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之位。在其成功崛起的背后,教育所发挥的影响不可忽视。日本的近代教育开始于明治维新时期,1868年明治政权建立后,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颁布了基本施政方针《五条誓文》,①其中就明确提出“破除旧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的“教育立国”的口号。1872年8月,日本文部省颁布了教育改革法令《学制》,这成为日本实施近代化教育的开端,使日本教育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动力。除了对本土教育的投入,旅居海外的日本侨民子女的教育问题亦未被忽视。以上海为例,自1862年“千岁丸”首航上海起,日侨踏驻上海,逐步发展壮大成为近代在沪人口最多的侨民群体。侨民子女虽身处海外,但作为日本国民,同样享受与日本国内同步的国民教育。可以说,海外居留民教育作为日本的国家事业,直至侵华战争爆发前夕,亦展现了日本近代教育的改革成果。现如今,当我们回首日本近代教育的发展历程时,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理念和特色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视海外教育,海外教育与国内教育同步
  明治初期,政府为探讨近代的诸多先进制度,派使节团赴欧美进行考察,此次考察让政府深知教育关于文明开化的重要性。明治初期基础教育的就学率很低,因此摆在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普及基础教育。就在此时,作为教育改革法令的《学制》应运而生。1872年8月颁布的《学制》,在日本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扫除了日本江户时期武士、农民、町人的身份制度,给予国民均等的教育机会,明令“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自此,日本的近代教育以基础教育即小学教育为起点发展起来。在日本国内的小学教育受到高度重视的同时,上海的日本居留民教育也慢慢发展起来。日本最早在中国进行佛教活动的机构――东本愿寺认为,日本孩子如果在所谓亚洲第一贸易大港的上海未能接受现代教育,将令日本蒙羞。它们于1888年1月将日本传统的寺子屋学堂“亲爱舍”改制为开导学校,开展起了上海最早的日本小学教育。开导学校与日本国内教育水平保持同步,采用根据日本政府《小学校令》编写的教科书,并根据东京地方政府的规定教授相应的课程。在距离1872年《学制》的颁布仅过去了十六年之后,日本就已经在海外开展起了与国内教育水平同步的小学教育,这充分反映出了日本对海外基础教育的重视。到了20世纪初叶,日本国内的义务教育年限延长至6年,就学率达到98/,②初等教育已基本普及。与此同时,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已有日本小学10所、中等学校6所,上海的日本小学校可以满足所有居留民子弟的基础教育需求,几乎没有失学者。
  现如今,日本在上海依旧设有日本人小学、中学。2017年4月,作为日本设在海外88所学校中的首个高中部,也在上海顺利迎来了建校、开班。③在笔者看来,日本政府将重视海外教育这一传统传承下来,注重对海外教育的投资,已不再仅仅把着眼点放在“让海外日本青少年能接受到本国教育”这一问题上,而是触及到了日本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众所周知,日语论文,日本公司尤其是大型跨国企业在世界各地设有分部或办事机构,每年由日本国内派遣到海外工作的员工数量庞大。这些员工普遍为日本的青壮年,在多为2-3年的海外工作期间,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日益突显出来。将子女留在日本国内而造成的一定程度上的父母关爱的缺失,不单是摆在一个个家庭面前的难题,更会发展成为动摇日本根基的社会问题。对此,发展海外教育,特别是与国内同步的海外基础教育,不仅能帮助日本青少年快速适应海外的生活,使学习得以延续,更为重要的是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日本家庭在家庭成员赴海外工作期间依旧保有其完整性,把因家庭成员缺失而造成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扼杀在源头。
  二、注重硬件设施的投入与使用
  随着日本近代教育的不断发展,财政上对教育的投入也逐年加大,其中,硬件设施的投入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一点从近代上海日本学校一流的教学设施中就可见一斑。东本愿寺于1888年1月成立的日本开导学校后被上海居留民团接管,称为北部日本小学。其于1917年在四川北路建成的校舍就已经采用当时颇为先进的钢筋水泥构筑,拥有一座大礼堂和面积达五千多坪的运动场,这样的校舍在当时的上海都是一流的。此外,集中在虹口地区的两所日本高等女学校也颇具规模并拥有女校自身的特色。于1936年竣工的第一女高新校舍就已经根据女生的特殊生理情况在校内设立风雨体操馆,并拥有游泳池和弓场等体育设施。于1942年开校的第二女高除了校园内有如绒般的绿色草坪外,也设有室内体操馆。这些教学硬件设施的大规模以及人性化地投入,为日本近代教育的飞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由于教学硬件设施的一流,上海的日本学校在侵华战争结束以后大多被保留下来,作为学校被接管得以继续使用。如华师大一附中(原第二中部日本小学)、虹口中学(原中部日本小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原第二日本女子高等学校)等。客观来说,近代上海的日本学校在战后上海本地教育的起步阶段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影响。
  现如今,日本的教学硬件设施条件在世界范围内依旧处于领先地位,政府在加大教学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教育发展的均衡性。以日本小学为例,无论是地处偏远的乡村,还是繁华的都市中心,教学楼、运动场、图书室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足见缩小地区异同、保障教育公平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此外,各校还会根据自身的需求配备很多公共设施,如家庭科室、美术室、计算机室、音乐室、理科室、保健室等。这些设施设备的投入虽大,但并不盲目,均是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适应教学措施多样化的角度进行配置的,其使用率也相对较高。例如:很多学校都会辟有专门的活动室,用于介绍学校所在当地的历史文化名人、风俗庆典活动以及学校校史荣誉等,让学生对学校、家乡有更深刻直观的认识,把爱学校、爱家乡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环节。而家政课作为在日本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课程,也需要硬件设施的具体跟进。对此,家庭科室的设置就很好地提供了能够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教学场地,对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起到了很大的帮助。除此以外,日本的每个学校都拥有各式各样的社团,这些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更需要与之相配套的设施与活动场地来提供有利的硬件保障。社团对日本学生来说是个性爱好驰骋的天地,每位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发觉培养自身的兴趣特长,多样化地体验书本外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对此,每个学校都会不遗余力地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活动配置与场地,尽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三、注重教学过程中特色活动的开展
  日本近代教育的改革不仅体现在书本知识的变革与教学硬件设施的优化上,还集中体现在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各式特色活动的开展正是对这一要求的探究与贯彻。例如:修学旅行就是日本教育开展的特色活动之一,其指的是在校学生在学习期间,为了配合课堂及书本所学并弥补其不足,开展的以丰富知识、增长见闻、扩大视野、培养素质、增进交流以及学科实践等为目的的旅行活动。④早在1896年,日本修学旅行的目的地就已不仅局限在国内,当年,公立长崎商业学校的师生就把他们修学旅行的目的地定在了海外――上海。在当时,远离父母、漂洋过海的海外修学旅行,不仅使日本学子体会到了互助协作、团结友爱的重要性,更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异域文化与生活的魅力,为不少日本学子在今后人生机会的选择方面提供了新的启示。与此相对,上海的日本居留民子女则更多地将修学旅行的目的地放在祖国日本。关于离开祖国在异乡学习的日本学子来说,了解自己的祖国无疑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除了修学旅行,日本学校还会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典、运动会、远足等特色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的制定无一不是以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增长见闻、扩大视野为宗旨的。
  现如今,大多数特色教学活动都被很好地保留下来,并以其独特的魅力使日本教育确立了其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地位。拿修学旅行来说,与从前相比针对性更强,学生因年龄不同而倾向有别。小学生主要在当地进行徒步郊游活动,以达到亲近自然、增进友谊等目的。初中生的修学旅行目的地不再局限于当地,往往会乘坐新干线等交通工具离开家乡,参观一些著名的名胜景点。到了高中,随着学生阅历的增长,倾向于将了解日本的历史文化这一环节纳入到修学旅行中,因而常常会去京都、奈良等充满历史底蕴的城市。现代社会,旅游关于普通的日本家庭来说早已经是家常便饭,学校似乎已经没有必要在授课之余,再组织学生跑到外地乃至国外进行修学旅行了。但是多数的日本家长依旧赞成这样的教学活动,在他们看来,学生时代修学旅行的体验是孩子们今后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与全班同学一起在外生活的时光虽然短暂,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不仅如此,还能陶冶情操,丰富阅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格的培养。拿运动会来说,日本的小学每年都会举行运动会,届时家长亦可到校为孩子们加油鼓劲。运动会分集体项目与个人项目,集体项目一般不以班级、年级为单位,而是将全校学生大致分为红、白两个大组,进行各项赛事的比拼,最后得分较多的大组即获得胜利。在个人项目方面,一般也只进行小组赛,因而不会分出绝对的胜负、名次。可以说,在同学、老师、家长的加油助威声中,整场运动会自始至终都强调与贯彻着重在参与的准则,通过参与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集体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目前,日本教育虽然也存在不少弊端,但其对传统优秀教学理念的继承与发扬以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值得我们学习。反观我国,教育虽然正在快速向前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海外,为外国人学习汉语提供优良条件的“孔子大学”开展得如火如荼,而中国人学校却不受重视,寥寥无几。在国内,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教学硬件设施依旧落后,在不少贫困乡、贫困县内,最豪华的建筑不是教学楼而是政府办公大楼。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富裕,虽大多能提供优良的教学硬件设施,却由于国内应试教育的限制,普遍造成设施设备形同虚设,利用率低的局面。此外,我们的教育也并没有探究出属于自己的特色……诸如此类现象的产生值得每个人深思,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维是否应该有所转变?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规定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本世纪末达到4/的目标,但这个目标至今仍未能实现。现如今,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我们在发展现代化教育这条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释
  ① 《五条誓文》: 庆应四年(1868年)3月14日,由日本明治天皇发布的明治新政府的施政基本方针.主张公议世论、人才录用、开国进取等.其内容虽然未能完全摆脱封建思想的作用,但却表现了新政府改革封建旧制度和积极向西方学习的决心.
  ② 此数据摘自日本文部省调查局(昭和三十七年度)『日本の成/と教育/教育の展/と//の//』.
  ③ 2017年4月16日,地处上海浦东新区的上海日本人学校举行了高中部的成立及开学典礼.该高中部接受与日本国内高中相同的教育课程认定,首任校长由曾任东京都都立町田高中校长的安保尚子担任.
  ④ 陈祖恩.寻访东洋人――近代上海的日本居留民(1868-1945)[M].上海社会科大学出版社,日语论文,2017:122.
  参考文献
  [1] 陈祖恩.寻访东洋人――近代上海的日本居留民(1868-1945)[M].上海:上海社会科大学出版社,2017.
  [2] 郭胜.试析日本基础教育改革及给予我们的启示[J].经济探讨导刊,2017(2):234-235.
  [3] 徐永祥,初礼清.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近况及特征略论[J].普教探讨,2017(4):34-35.
  (作者单位:东华学院外语大学)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