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新任务,而农村教育问题,特别是义务教育问题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在义务教育方面已有百余年的宝贵经验,对日本农村义务教育在经费投入、师资力量以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经验的总结和借鉴有助于我国高效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本;农村;义务教育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家里,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的义务教育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在目前,党和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这其中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就被放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历史和管理体制等原因,我国义务教育长期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城乡义务教育在教育投入、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别。合理借鉴发达国家农村义务教育的经验并汲取它们的教训,可以为我们成功解决此问题提供一些启示。日本和中国同为具有东亚文化的国家,而且已有百余年的义务教育经验,因此,对日本经验的借鉴对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将是大有裨益的。 一、日本的农村义务教育及其经验 (一)日本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情况 日本农村的义务教育是全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从6岁开始,期限包括小学6年和初中3年,共9年。它以高度一致和机会均等为特征。课程设置标准由国家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教科书由政府审定。一般来说,全国同一年级的学生几乎同时或同一进度学习基本上相同的内容。各校的设施、标准和教学措施十分相似。在义务教育阶段,日语毕业论文,日本的教育制度尽量避免根据学生能力和成绩对他们进行区分,不按能力编班,不设补习项目和选修课。只要学生上课,升级几乎是自动的,学生几乎从来不留级或跳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农村和城市一样有针对残障儿童的特殊教育体系。对盲聋儿童的义务教育始于1948年。1979年特殊教育扩大到包括其他种类。有重大残疾的儿童在特殊学校进行教育,几乎所有这些学校都是公立学校;有轻微残疾的儿童在普通学校或同大多数学生一起或在特殊班接受教育。2017年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小学设有特殊班。 日本提供义务教育的学校大多数是公立的。我们可以看出自1955年以来,国立小学数量没有很大变化,主要变动的是县立和市立小学,数量上呈减少趋势,私立小学有小幅增长。从总体来看,公立的学校占绝对优势。由于日本农村公立义务教育所需的经费由中央、县和市政府分担。私立教育机构的经费来源于学生交付的学费和中央及地方政府的补贴。所以,大量的公立学校保证了稳定的经费来源,使得义务教育可以有序、持续不断地推进。 (二)日本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 根据日本《教育基本法》、《义务教育费国库负担法》和《义务教育诸学校设施国库负担法》等相关法令的规定,日本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负担,其中包括由国家财政直接出资部分和地方财政中以转移支付形式分担的部分构成。其中地方的义务教育学校和公立学校教育费用,分别由都道府县和市町村二级财政按教育财政法令规定各自负担。例如,日本《义务教育费国库负担法》规定,所有农村公立中小学编内教职人员的人头费(包括工资和相关福利保障费用)以及学生人头补助费和特殊补助费的50%由国库直接负担(国立学校则100%由国库负担);同时日本《义务教育诸学校设施费国库负担法》规定义务教育各学校计划内新增建筑、新增基本设施费用的1/2和危险建筑翻建改建费用的1/3也由国家财政直接负担。其余部分则由各公立学校的设置机构――都道府县及市町村级财政分担。 地方财政所分担的转移支付金即国家为了平衡和支持各地区自主发展和执行政务,按一定比例将地方交付税返还给地方行政团体,以平衡各行政区域间的财源和发展。它的运作过程是主管大臣按照各地区财政状况和其事业规模,制定地方交付税预算,并将所确定的金额交付给地方财政。如果地方财政所需要的转移交付金额超出地方税收上缴总额时,由自治大臣在协调各地区财政状况的基础上,调整和补足超出部分的请求金额,并负责交付给地方行政团体,用于发展包括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因而,日本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中的地方分担费用,实际上出自地方税收的返还。这些资金大部分用于教职人员的薪金、学生的补助费用、相关的福利费、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各种教育器材的采购上。 所以,所有农村公立学校的教育经费实际上是由国库直接和间接负担的。最近10年,日本的教育经费在整个国家预算中一直占有8.3%~9.1%的比例。我们可以看出,在1998年时,日本公立学校地方分担费为16181785百万日元,占教育经费总额的53,3%,由都道府县级财政分担其中的29.7%(8947863百万日元),另由市町村级财政分担23.6%(7096821百万日元)。而日本文部科学省2017年度总预算额的6兆5784亿日元,占日本政府年度预算的13.52%;在文部科学省2017年度的总预算额中,由国库直接负担的义务教育费用为3兆153亿日元,占文部科学省总预算的45.8%。 (三)日本农村义务教育中的师资力量和学生就业 在日本农村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每班由一名教师负责,除极少数情况外,这名教师负责所有科目的教学工作。教师们平均每周直接参加教学活动22―23小时。他们在课外也花费大量时间在一起工作和制定计划。大约60%的小学教师为女性。所有教师的三分之二年龄在40岁以下。一半以上(58%)的教师获有四年制的本科学位,大约三分之一的教师初级大学毕业。不到1%的教师获有探讨生学位。教师们每年教不同的年级,因此,对整个6年级的课程和特点均有广泛的接触。通常一名教师连续两年负责统一个班级的教学。有才华和经验丰富的教师经常被分配去负责一年级,因为这个阶段被认为是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活中确立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教师中女教师也约占三分之二。四分之三的教师都有学士学位,有探讨生学位的仅占1%。每周平均授课时数为22节,日语论文,班级平均规模为36名学生。每班都有自己的教室,整天都在同一教室中上课。每个班级都配有一名班主任,班主任的职责包括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和社会生活指导,包括对个人和行为问题进行咨询。班主任参加每日和每周的班会并处理班级各种行政事务。对9年级的学生来说,班主任为每个学生选择合适的高中进行指导。 日本的非学院毕业生直接就业主要有三类:初中毕业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毕业生和完成中学后职业培训的学生。而其中义务教育后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只有0.7%,反映的就是自1955年以来义务教育后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从中可以看出这一百分比是逐年减少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升学率的提高和对高学历的追求逐渐成为社会大多数人的共识。其实在日本,从中学能够十分容易地过渡到就业,而这都是源于日本有着一个切实有效的工作分派体制(就业服务制度),这一体制同样对日本农村那
些完成了义务教育后想进入社会寻找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提供有效的帮助。这项工作的程序是,首先由企业决定要聘用多少人,对每一类工作发一种招聘卡。该卡详细说明招聘何种工种、企业名称、期限及工作条件等。招聘卡要经过公共就业保险办公室审核符合各项有关规定包括工资、福利等。经过审核同意后,招聘卡就成为学校帮助学生安排工作的基础。许多企业还派代表到学校会见安排工作的顾问,但不能与学生直接见面。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要做大量的工作。每所学校设有安置办公室以便学生来查阅招聘卡,而老师则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向用人单位推荐人员。一般在每年的八月中旬学校的内部挑选工作基本结束,九月份的时候学生开始向企业提交申请。企业正式招聘考试是在每年的十月举行,十一月中旬以后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上述安排工作的措施为绝大多数学生提供了有益和准确的信息与帮助。 (四)日本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设施 在日本农村,小学的校舍是简易和功能性的。通常校舍为三层长方形的水泥建筑,缺乏中央供暖和空调。气候寒冷时一般在室内使用炉子。缺乏装饰和布置被认为有利于儿童集中精力学习和培养性格。然而,所有学校的教育设施齐全,包括图书馆、音乐室、艺术室、体操房和操场。75%的公共学校有游泳池。校长和教师的办公室均在一楼。同一年级教师的办公桌相连,授课之余,教师在这种面对面的环境中备课和休息。这有利于他们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各个年级的教室在同一部位或者同一层楼,各个班级均有各自的教室。桌子通常面对黑板而放,每排宽度为两个座位,每对座位一般由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使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桌子重新安排成马蹄形,以便促进班级讨论,或者安排4―6个桌子为一组,以开展分组合作活动。多数公立小学没有校服,但所有的学校均要求学生有如校帽或校徽等标志物。有些学校要求学生购买统一的运动服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初中阶段的基础设施一般和小学阶段的相同,只有略微的差别。公立初中的校舍和操场一般是同小学和高中分开的,规模适中。在教室里,书桌排成长列,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课椅和书桌,书本白天放在书桌里。教室布置一般很简单,经常只有一张全班学生的值日表或每周的课程表。室内缺乏陈列和装饰标志着教室的主要用途是为严肃的学习。虽然是在农村,计算机和用于学习的其他技术设备在初中还是很常见的,这使得农村的孩子也能够及时地了解外部世界的最新信息,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五)日本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和体制建设 在战后的几十年中,日本大体上每十年就要对《学习指导要领》修订一次。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临时教育审议会以后,作为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的中小学课程改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受到重视。针对日本教育面临的偏重学历、过度的考试竞争、青少年心理健康、学校教育的统一化和僵化等一系列问题,临时教育审议会提出教育应朝着尊重个性的方向改革。这次改革同样涉及到日本农村的义务教育。具体而言,在小学阶段,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是:使儿童具备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和一个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应具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基础,具有丰富的人格;在接触自然、社会、人和文化等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个性并培养自立意识。初中阶段的教育目标是: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和中学教育的前期,初中教育要使学生能切实掌握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和一个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应具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人格,发现、发展自己个性和自立意识。 根据以上准则,日本在对农村义务教育进行改革的同时,也开始对农村义务教育进行体制建设。其方法主要包括:第一,解决现行课程和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过度的“应试教育”和竞争、评价标准单一、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等;第二,使学生灵活地适应社会变化,使教育从以灌输知识为主转变为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思考为主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其掌握学习措施,发展其个性;第三,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基本能力和基础内容的学习,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并严格精选教学内容,转变以知识的量来衡量学生学力的观点;第四,改善学习指导和评价措施,改变从前偏重知识灌输的教学措施,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习过程、学生的优点、可能性和进步状况的评价;第五,根据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准则,改善课程管理,发挥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给予地方和学校更大的编制和实施课程的自主权。 二、日本农村义务教育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 (一)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和所做的重要改革 相比日本而言,中国的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严重滞后,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城乡教育差距日趋拉大,由于农民收入有限,学杂费成为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障碍,农村中、小学辍学问题严重,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受到很大挑战;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教育投入缺乏,教师工资的拖欠成为普遍现象。此外还存在办学不规范、乱收费以及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忽视等问题。 近年来,针对上述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启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并对生活困难的学生提供补助;优化公共教育资源配置,部分省和自治区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项目,让农村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培训,并选拔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乡镇学校任教,还促进城乡教师的交流,从城镇中小学选派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支教,同时大力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和生活待遇。这些改革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日本农村义务教育对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启示 首先,学习日本的财政转移支付、公私立学校分离制度,继续推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的经费制度改革是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中央与地方加大财政投入来完成的,以湖北省为例,省、市、区一般按2:5:3的比例分担。在今后应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确保其成为一项制度性行为,并将今后的支付重点放在改善教师的收入,提高其待遇的方向,努力缩小城乡差别。此外,在有条件的地区要允许社会力量办学,开办私立学校,拓宽办学渠道。 其次,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和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除上述所说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外,还要对其进行定期培训,加强城乡教师的交流,以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在这方面可以参照日本的做法,建立以县为单位的城乡教师定期(如3―5年)轮岗制度,定期交流。当前我国有些省份已经在这一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尝试。 再者,在加强农村学校基础建设的同时,搞好农村义务教育后阶段的升学和就业工作,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扶持力度。学习日本的工作分派体制(就业服务制度),对那些完成学业后想参加工作的学生,指导他们参加就业,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的学生。 最后,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加大对学生个性和技能的培养,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建设。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教育改革和体制建设中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这也成为他们改革的重点。中国现在同样也正在这一方面实施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措施、授课重点、考试方式等方面。这些有利于培养全面型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