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1世纪的学校教育目标与价值观教育[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转型引发了一系列国际性教育问题,也进一步促进了各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面对危机与挑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扎实的信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确立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学校教育目标已成为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主要介绍和略论了日本21世纪以来的学校教育目标价值观教育的新方向,以及相应的政策方法。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教育目标;价值观教育;社会责任;职业观教育
  [作者简介]田辉,中央教育科学探讨所国际与比较教育探讨中心,副探讨员
  
  二十一世纪高度的信息化、全球化使得日本经济迅速成熟化的同时,也引发了日本社会、环境、经济、教育等各方面的严重危机,日本年轻人心理上的自立意识发育迟缓、不能构建良好的人际联系、不能自主决断、缺乏自信、缺少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缺少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和生涯规划等社会成员应有的基本素质与核心能力。文部科学省在2017年7月出台的“教育振兴基本计划”指出,为了促进日本社会的公正及可持续性发展,使日本社会充满活力,同时使人们的思想意识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步提高,使个人真正感受与他人协作与共生的快乐,必须重建教育目标,高度重视伦理道德等价值观的培养,提高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一、21世纪的
  教育目标与价值观的确立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2017年11月提交的“创造新时期的义务教育”的审议报告中强调指出,21世纪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充满国际竞争的时代,它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需要明确义务教育的根本目标与价值取向。为了有效解决全球化背景下日本教育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日本确立了“教育立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并于2017年 12月修改了《教育基本法》,于2017年3月制定了“教育振兴基本计划”,确立了21世纪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制定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法。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对于修改教育基本法的咨询报告[1]中指出,新基本法的最大特点是,继续以“致力于民主、文明国家的发展,为造福人类与实现世界和平贡献力量”为指导思想,在尊重人的尊严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公共精神、培养丰富的人性与创造性、继承文化传统等新主张,并为21世纪日本的教育改革确立了尊重人的发展、尊重公共精神、强调社会责任的基本价值取向 [2]。新基本法设定的教育目标包括以下五点。
  第一,掌握广博的知识,养成追求真理的态度,培养丰富的情操与道德品质,锻炼健康的体魄;第二,尊重个人价值,发展个性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养成自主、自律精神的同时,关注职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勤劳的生活态度;第三,追求正义与责任,尊重男女平等,爱他爱己互助协作,秉承公共的精神,主动参加社会建设,树立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价值观;第四,培养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等环境保护意识;第五,尊重传统与文化,热爱祖国,同时尊重其他国家,致力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
  修改后的教育基本法规定了日本教育的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理念,为了实现教育目标,2017年6月日本部分修改了《学校教育法》,进一步确立了日本学校教育的具体目标,以解决“如何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日本人”的问题。《学校教育法》将日本基础教育一直倡导的培养“生存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目标。所谓的“生存能力”具体表现为“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复杂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独立发现问题、主观判断、自主行动、妥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自律、协作、爱心、感动等丰富的内心世界”[4]。扎实的学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体魄构成了“生存能力”的三大支柱,为学生顺利走入社会生活及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人基本能力要素
  
  进入21世纪,高新科技与信息技术已成为政治、经济等各社会领域的活动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迅速凸现,从而构成了“知识基础型社会”的格局。在这种背景下,学校教育究竟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对此,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对此都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成员国从2017年起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学生学业成就调查(PISA),以“核心能力”为目标体系,在检验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同时,注重考察学生的技能、态度以及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运用能力。所谓“核心能力”具体包括以下三个维度:第一,对社会、文化、技术工具的交叉、关联性使用的能力;第二,在多元化社会团体中建立人际联系的能力;第三,独立性的能力。与此同时,“共生、协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核心能力”成为被大家广泛接受的教育目标。
  为了参加经济合作组织新近开发并即将实施的国际成人能力调查(Program for the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of Adult Competencies),日本早在2017年便由经济产业省专门成立了“社会人基本能力探讨会”,经过大量的调查与反复论证,提出并确定了“日本社会人基本能力要素”,根据基础学力、基本社会能力和专业知识三大方面的十二项指标,界定个人在机构、团体社区中与他人共事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能力。其中包括[5]:
  第一,前进力(行动)。1.主体性,即处理事务的能力,不等、不靠,主动找出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并独立处理的能力。2.号召力,即对他人的号召力,召唤和动员他人共同参与行动实现目标的能力。3.行动力,即设定目标并具体实施执行的行动能力。不被动服从,自己确定目标,不怕失败、付诸行动、坚韧不拔的能力。
  第二,思考力(思考)。1.发现力,即略论近况,发现目标和问题的能力,认准目标,自己制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2.计划力,即明确设定解决问题的步骤程序的准备能力,制定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中找出最完善的办法,为解决问题作好准备的能力。3.创造力,即创造新价值的能力(创新力),不局限于既定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措施的能力。
  第三,协作力(团队精神)。1.表达力,即清晰地表达个人意见的能力,清晰整理并准确传达个人意见以取得对方的理解。2.倾听力,即认真听取对方意见的能力,为对方营造轻松的语言环境,适时提问引出对方的意见。3.灵活性,即对不同意见、不同立场的理解能力,不固执己见,尊重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意见。4.理解力,即理解自己与周围事物和人际联系的能力,正确理解自己在团队工作中的分工和职责。5.自律力,即遵守社会规则和承诺的能力,在各种情况下能够按照社会原则严格自律。6.抗压力,即正确对应压力来源的能力,将压力视为成长的机遇而轻松面对。
  
  三、以职业观教育
  促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社会生存的必备能力。近年来产业经济结构的变化、雇佣联系的多样化与活性化,改变了学业与就业之间的必然关系。为了应对社会的发展变化,使青少年能够灵活应对未来将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成长为独立的社会人、职业人,日本文部科学省认为必须加强职业观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树立起牢固的社会责任感、劳动观和职业观。
  职业观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儿童充实社会经历,为将来顺利进入社会生活积累经验,培养形成个性化专业趋向所必要的情感、态度和能力的教育,是培养每一个学生勤劳敬业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价值观的教育。2017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发表了“推进职业观教育综合调查探讨协议会报告书”,详细阐述了职业观教育的意义、影响以及实施措施,希望通过职业观教育提高学生对“劳动”和“工作”的关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职业、未来发展的关心与期待,提高学生对学习必要性、有用性的理解与认识;支援每个学生的专业发展;加强社会人、职业人员基本素质能力的指导。2017年修订的日本中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将职业观教育作为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环节,强调要通过各学段的课程积极渗透和整体推进职业观教育,开展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相关体验和实践活动。

  职业观教育使每个学生在高中毕业时能具有扎实的学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体魄等“生存能力”,掌握社会人必备的“前进力、思考力、协作力”等基本能力素质,这也成为衡量日本学校是否为社会培养出合格人才的全新评价视角。
  职业观教育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养成和终生发展的视角,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教育的传统认识,指明了教育改革的全新理念与方向,并从传统教育很少涉足的角度改变着学校教育的基本方向。
  
  四、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政策方法
  
  2017年日本制定了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教育振兴基本计划”,这一基本规划高度重视对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并提出了具体方法[6],以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与价值观教育,具体包括:
  第一,促进学校道德教育。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规范意识、公共精神为出发点,进一步充实学校道德教育,建立全校的指导体制,制订道德指导计划,对道德指导措施、指导体制进行系统探讨,研制道德教育相关教材,特别要提倡将符合学习指导要领要求的德育教材作为准教科书使用,并尽早建立国家补助制度。同时,为了促进儿童发展,探讨和研讨国家、学校、社区三位一体推进道德教育的各种有效途径和措施。
  第二,促进传统与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尊重传统与文化,热爱祖国与故乡,同时要尊重别国,致力于促进国际社会和平发展。为学生创造机会,使他们能够在社区的各种文化设施中鉴赏优秀舞台艺术或参加文艺活动,支持学生计划性、经常性地参加社区传统文化的体验活动,振兴日本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为促进跨文化理解,培养能够适应国际化社会发展的人才,各学段要进一步促进国际化教育。
  第三,促进环境教育。与相关部委联合采取方法,推进环境教育,使学生在家庭、学校、社区、公司等社会环境中得到高质量的终身学习和环境教育机会。
  第四,促进劳动观、职业观以及技能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职业观和社会意识,联合相关政府部门,积极争取经团联、PTA、NPO等组织的支持,从小学阶段开始推进职业观教育,中学阶段开展职场体验活动,普通高中开展择业教育。为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生提供多种多样的职业体验机会,使他们理解社会产业的基本构成,通过手工制作等使中小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与价值。
  第五,促进体验活动与读书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和社会意识,有关政府机构将联合推进全日本中小学校以及高中开展自然体验、集体宿营体验、职场体验、服务体验、文化艺术体验等各种体验活动,并为青少年的各种体验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为了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和语言能力,推动以晨读为主要形式的读书活动,并根据“促进儿童读书活动基本计划”的规定,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影响并进一步开展“图书教师”培训活动。
  第六,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家庭是教育的原点,家长在培养孩子丰富情感和基本生活习惯、爱护家人、关心他人、尊重生命、善恶判断等基本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社会习俗,以及耐心和自制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此外,应发动社会团体、社区、幼儿园等有关机构的力量对家庭育儿教育给予大力支持。
  “教育振兴基本计划”指出,对个人而言,教育是个体实现价值和终生幸福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关于国家而言,教育担负着培养国民的重要使命,是民主社会形成和赖以存续的根基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对教育使命的认同决定着日本21世纪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培养智、德、体协调发展的、具有和平民主国家和社会成员必备素质的、身心健康的国民,上述方法为实现21世纪日本教育发展的目标提供了必要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央教育审议会 “制定适合新时代的教育基本法与教育振兴基本计划”, 2017年3月20日[EB/OL]
  [2] 日本文部科学省“教育基本法の施行について(通知)”,18文科/第170号,平成18年12月22日[EB/OL],
  [3] 文部科学大臣远山墩子,“培养开拓新时代的坚韧不拔的日本人”[EB/OL].2017年10月10日,
  [4] 文部科学省,对于部分修改学校教育法的通知[EB/OL],2017年7月31日.
  [5] 田辉.日本将生存能力写入教育基本目标[N],中国教育报,2017―2―2.
  [6] 日本文部科学省,教育振兴基本计划[EB/OL],2017年7月1日内阁决议,
  
  责任编辑/冬晴

日语毕业论文日语毕业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