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概述[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日本于2017年6月14日发布了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就今后5年日本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成果目标以及基本方法进行了规划部署。针对日本社会及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该计划强调构建“自立、协同、创新”的终身学习型知识社会。该计划提出教育发展的4个基本方向,即培养在社会中生存的能力、培养跨向未来的人才、构建学习的安全支撑网、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并建立富有活力的共同体。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本;教育振兴基本计划;方向;目标;方法
  2017 年6月14日,日语论文,日本发布了内阁会议通过的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这是继2017年第一期计划之后的又一期教育振兴计划,它就今后5年日本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成果目标以及基本方法进行了规划部署。①
  一、主要内容
  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指出了当今日本社会面临的问题,如少子化和老龄化带来的社会活力的降低、经济环境和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不同地区和代际之间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差距的扩大、社会连带联系的淡化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传统文化和规范意识的传承困难等世界性问题……对此,该计划提出构建“自立、协同、创新”的终身学习型知识社会,以应对各种现实问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该计划同时指出了日本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例如,学前阶段的开销使学生家庭负担过重,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道德教育不力、学生体质下降等问题,高中阶段在减轻学费负担、适应多样化学习需求、与学院阶段有效衔接等方面有待改善,高等教育阶段则需要在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校管理运营、保障学习机会均等以及提高国际化水平等方面加强改革。此外,终身学习方面的问题包括学院接收成年人入学的比例尚低,社会教育机构的质量需要提高,终身学习成果的评价及其运用有待改善等。
  二、基本框架
  针对目前的社会形势和教育发展状况,日本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确立了教育发展与改革的4个基本方向、8个成果目标和30项基本方法,此外还有53个成果指标。在每一个基本方向之下,都有一个或若干个成果目标,每一个成果目标之下又有与之相配套的、作为衡量标准的成果指标以及为实现成果目标而要采取的基本方法。
  (一)基本方向之一:培养在社会中生存的能力
  此基本方向包括4个成果目标、18个成果指标和13项基本方法。
  1.成果目标一:切实培养生存能力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在国际学力调查中的平均得分处于最高水平;儿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习惯得到改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残疾学生个别指导计划及援助计划的制定率增加;自己同他人、社会的相关意识提高(认为自己有优点的学生、希望成为善解人意的学生、拥有理想和目标的学生以及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的学生比例均有增加);欺侮、逃学及高中退学的状况得到改善(欺侮事件的化解比例增加;逃学及高中退学的比例降低);学生体质切实提高(10年内青少年体质争取超过1985年的水平);学校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得到推进(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并体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学生比例增加;设置保健委员会的学校比例增加;不吃早饭的学生比例减少;学校供餐中使用本地出产食材的比例增加)。
  基本方法包括:充实能够培养学生扎实学力的教育内容和措施;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造就学生健康的体魄;综合提高教师的资质能力;增强幼儿教育;推进能够满足特别需求的教育的发展;确定各个学校的监测与改善周期。
  2.成果目标二:培养课题探索能力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学习时间得到更好的管理和调控,高效的学习时间有实质性的增加并得到保障(达到欧美水平);学习环境得到改善;学校的教学体系得到完善和加强(教育课程体系化,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得以实施,课程计划得到充实等);学生、校友、公司、非政府组织等对教育的评价有所改善;成年入学者增加。
  基本方法包括:为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而对学院教育进行根本性的改变;保障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的质量;构建适于学生成长的弹性化的教育体系。
  3.成果目标三:形成贯穿终生的自立、协同、创造的能力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探讨有关现代与社会课题的人员比例有所增加;体验型活动、读书活动的实施状况得到改善(参加体验型活动的学生数量增加,开展全校统一读书的学校比例增加,制定儿童读书推进计划的市町村②比例增加);学习成果的运用得到改善(能够发挥知识、技能与经验的人员比例增加,参加体验型活动的评价、表彰的青少年数量增加);民间办学者为保证和提高学习质量付出更多的努力(实行信息公开、自我评价的民间办学者的比例增加)。
  基本方法包括:推进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学习;促进学习质量的保证与学习成果的评价和运用。
  4.成果目标四:培养学生立足社会及职业自立的能力和态度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儿童学生的前途意识得到提高(对未来抱有理想和目标、认为学科学习对将来走上社会有所帮助的学生比例增加);针对岗位不合适等问题,为改善年轻人的就业状况(就业率、早期离职率等)采取更多的改进方法(初中及高中、学院及短期学院③、高等专业学校以及专修学校的实习状况有所改善;学院及短期学院、高等专业学校以及专修学校的问题解决型学习的实施率提高,学院等机构接收成年人的状况得到改善,女性学院教师数量增加,将毕业生就业状况予以公开的学院增加,就业咨询辅导员和就业咨询室的设置增加)。
  基本方法包括:充实终身教育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就业,日语论文题目,以及强化基于“产学官”协作④的专业核心人才及高级职业人才的培养。
  (二)基本方向之二: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此基本方向包括1个成果目标、12个成果指标和3项基本方法。
  1.成果目标五:培养能够主导社会变化及创造新价值的人才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能够创造新价值的人才培养方面:在国际学力测试中的平均得分处于最高水平;不畏艰难失败且勇于挑战的儿童学生数量增加;参加国际科学技术竞赛的人数增加;为培养引领社会的领军人才而实施的跨学科教育课程增加;能参与国际竞争的“探讨型学院”10年后增加一倍;学院的国际评价有所提高。第二,在全球化的人才培养方面:学生英语能力得到提高(实现学习指导要领规定的英语能力目标的初中生和高中生比例达到50%;设定毕业生英语能力标准的学院数量及达到标准的学生数量增加,设定毕业生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学院增加);满足英语能力标准(实用英语技能考试准1级⑤、托福网络考试80分、托业考试730分以上)的英语教师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初中50%,高中75%);本国学生的海外留学人数以及接收外国留学生的人数均有所增加(2020年本国学生留学海外人数增加一倍);学院教师中的外国教师比例增加;学院的外语授课实施率提高;学院的入学时间灵活化(在普通入学月份以外入学的人数增加)。   基本方法包括:提供促进优秀才能与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高端化的学习机会;通过强化学院院⑥的功能形成卓越的教育探讨基地,促进学院探讨能力的提升;加强外语教学、留学生双向交流与国际交流以及学院国际化等适应全球化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法。
  (三)基本方向之三:构建学习的安全支撑网
  此基本方向包含2个成果目标、12个成果指标和3项基本方法。
  1.成果目标六:确保所有愿意学习者的学习机会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幼儿园的入园率增加;因经济原因而在高中阶段退学的人数减少;国际学力测试中成绩处于熟练水平以下的的人数减少;家庭经济条件及教育环境异同对学力产生作用的状况得到改善;欺侮、逃学、高中退学的状况有所缓解;升学机会及学习条件得到改善(成功申请学院奖学金贷款的人员比例增加,低收入家庭学生中接受学费减免的人员比例增加);社会成年人的入学人数增加一倍。
  基本方法包括:实行减轻学生教育经费负担的经济援助;为学习困难者及社会生活困难者提供学习机会等援助。
  2.成果目标七:确保安全放心的教育探讨环境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中小学设施的抗震化率提高;被指定为避难场所的学校防灾设施的配备状况得到改善;学校管理下的学生灾害事故受伤人数降低,并争取实现零死亡;为提高学生的危机应对能力而采取相应方法的学校数量增加;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的抗震化率提高。
  基本方法包括:通过完善教育探讨的环境设施及开展安全教育来确保学校学生的安全。
  (四)基本方向之四: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并建立富有活力的共同体
  此基本方向包括1个成果目标、11个成果指标和3项基本方法。
  成果目标八:形成互助合作的富有活力的共同体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中小学及终身学习方面:在所有学区构建学校与社区有组织的关系与互动的机制,例如成立“地区支援学校本部”;地区居民和家长参与的“共同体学校”占公立中小学的比例扩大到10%;居民的社区参与度提高(参加社区活动的儿童学生比例、参加社区学习等活动的老年人比例,有所上升在社会教育场所注册的志愿者人数以及参加学校支援、课外活动的社区居民人数均有所增加);针对所有学校和社会教育场所开展运营状况评估及信息发布;在所有市町村设立综合型地区体育俱乐部;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支援力度(在所有小学学区确保家庭教育的学习机会并由家庭教育支援分队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等援助活动,家庭当中的亲子交流及孩子的基本生活习惯得到改善)。第二,在高等教育及终身学习方面:学院与地方性公司及官方机构合作开展的教育课程数量增加;与地方性公司共同开展的探讨数量增加;为解决地方性课题而开设的教育课程数量增加;学院关于震灾救援等学生志愿活动的支持得到加强;学院面向社区的公开讲座数量上升、学院校园开放度(体育馆、图书馆等)得到进一步加强。
  基本方法包括:为形成彼此纽带和富有活力的共同体而推进学习环境及协作机制的完善;促进高等教育机构作为社区核心的建设;在丰富的社会联系中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支援力度。
  为了保证以上4个基本方向的改革方法得以顺利实施,日本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还制定了8项保障教育环境和条件的基本方法,包括:推进重视一线工作的学校管理运营和地方教育行政改革;健全教师教学指导体制以适应开展细致、优质教学的需要;为实现良好、优质的学习而完善教育设施环境;强化学院的管理职能;推进学院在明确个性与特色的基础上强化探讨服务功能;确立学院等机构的财政基础并完善个性与特色的设施;振兴私立学校;强化社会教育的推进体制。
  此外,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还强调遵循一些共同理念以推进改革,例如尊重多样性,重视贯穿人生不同阶段的教育的纵向连接,加强社会各领域、各部门分担教育角色的横向联合。同时,该计划还强调,国家和地方需担负各自的教育职责,加强联合与协作,国家在维护全国的教育机会均等和提高教育水平上负有最终的责任。国家的具体责任包括:制定教育的基本制度框架;制定全国标准,包括学校设置标准、课程标准、班级编制及教职员工编制标准等;为完善教育条件提供相关支持和帮助,例如收集、略论和发布全国教育信息数据,为教师工资和教育设施提供国库补助;支援教育教学实践,例如提供指导和建议、开发教学措施、组织研修等;批准学院的设置,为教育部门提供财政支持等;通过构建人际网络和宣传引导来号召全社会参与教育振兴。
  三、评价
  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是在第一期计划的基本方向与政策方法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在相当程度上延续了第一期的内容,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做出了调整和修订。第一期计划提出的有关培养目标的基本方向为:一是尊重个性、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二是培养富有教养和专业性的知识丰富的人,以支持社会发展。而第二期计划则针对迅速变化和日趋严峻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强调了对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同时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出了跨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此外,第二期计划还在成果目标之下列出了成果指标,使计划目标变得更加具体明确。与基本方法不同,成果指标是衡量成果目标是否实现的检验标准,具有评估指标的功能,而基本方法则是为实现成果目标而采取的政策举措。第二期《教育振兴计划》不仅制定了规划目标,同时也明确了成果指标,使得计划方法的实施与评估更富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也使第二期计划的内容比第一期更加充实和完备。
  注释:
  ①文中信息均来自文部科学省网站.http://www.mext.go.jp/a_menu/keikaku/detail/。
  ②市町村是日本关于市、町、村等“基础自治体”的总称,也是日本基层地方行政单位。
  ③短期学院是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旨在培养学生进入社会后能直接运用的技能,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
  ④“产学官”协作是指公司、学校及探讨机构、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通常情况下,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负责制定发展规划以及建立相关制度、给予政策指导和提供经费支持,学校和探讨机构负责基础研发和人才培养,公司则负责将探讨成果转化成产品的实际运用开发。
  ⑤日本的实用英语技能考试分为7个等级,即5级、4级、3级、准2级、2级、准1级和1级,1级为最高级,准1级是仅次于1级的第二个等级。
  日本学院院通常是指在日本的教育体制中,继学院教育之后的更高层次的教育院校,相当于中国的探讨生院。
  编辑 许方舟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