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日语系教育计划的设计 摘 要:略论了我国高职院校商务日语系近况及存在问题,并就商务日语系建设与改革的方案及保障方法进行了研讨。
关键词: 高职院校;商务日语;改革
在我国对外经济关系中,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中国则是仅次于美国的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日双方经济关系日趋多样化,在此背景下商务日语系应运而生并显现出极强的市场生命力, /硕士论文高职院校商务日语系在培养中日商务交流人才方面起着至为重要的影响,而目前商务日语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其运行和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就高职院校商务日语系建设与改革问题进行研讨。
1 商务日语系近况及存在问题 我国各高职院校商务日语教学约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当前专业教育效果,特别是从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流向来看,一方面是人才市场对商务日语系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强,另一方面商务日语系的大量毕业生却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或关联度极小的工作,而造成这种供需脱节的主要原因是各高职院校没有培养出合格的商务日语系人才,特别是学生缺乏应有的专业职场能力,上述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商务日语系建设无法适应时代要求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专业定位及专业面向比较模糊 受传统日语教学的作用,我国各高职院校商务日语系教学普遍存在专业定位不明确,专业面向不清晰的情况,较之普通日语而言,商务日语更直接的实用性与运用性未能凸现,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明显脱节。 1.2 课程结构缺乏针对性 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商务日语系课程结构中商务日语的专业核心课程普遍低于三门课程,结构中缺乏相对完整而系统的商务日语系课程板块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1.3 专业师资群有待加强 精通日语又具有商务实践经历的“双师型”师资严重缺乏是造成专业核心课程偏低的重要因素之一,/硕士论文高职院校中基础日语教师比重较大,商务日语教师偏少,专业核心课的教育几无可依托的专业师资群,应该开设的专业课程无相应的专业教师承担,造成商务日语系教育的名不副实。 1.4 教育与实际相对脱节 商务日语系的实践教育除了多媒体教育之外多采用口头讲解形式,而很少凭借实物进行相关内容的教育.如贸易实务涉及的单证内容的教育在讲授这类文件时教师常常不以实务中所使用的文本对照着授课,而是一味的“纸上谈兵”。 1.5 教育所需的软硬件条件不足 教育设施设备不能满足教学教育发展的需求,诸如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均处于严重滞后状态。
2 高职院校商务日语系建设与改革 2.1 传统的培养模式需要更新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外交和艺术交流的需要,在日语人才的培养上,主要是在少数的几个综合性学院的外语系和几家专门的外国语大学内采取精英式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就思想政治、/硕士论文外事知识、语言训练三个方面进行强化。各院校在笔译或口译上虽侧重点不同,但均为了外事或艺术交流做准备,所以课程设置上除强调语言基本功以外,更多的是强调了学生未来语言探讨发展的能力,除了一些基础的语言训练课程外,还开设了较多的普通语音学、日本文学史,等课程。在教育内容上,语言训练的内容多数为一些政治术语、外事用语、艺术交流用语等。对大量的工业、农业、金融、贸易、旅游等方面的内容涉足较少,程度也较浅。除此之外,对计算机运用能力、文秘工作能力、机动车驾驶能力、涉外商务能力、会计基本技能等其他工作技能基本上未做要求。 在教育形式上,遵循宁缺毋滥的准则,采取小班制教育,有些院校还采取了隔年招生的形式,确保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这一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与当时日语人才就业方向相适应的,培养出了一批知名的外事工作者和语言探讨工作者,对当时的人才培养起了积极的推动影响。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大量日资涌入,为日语人才开辟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日语工作者不仅仅要为外事、艺术交流等上层建筑服务,更多的是要深入经济建设一线,在一些工业、农业、特别是金融、贸易、旅游等特定的领域做很多具体的工作。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就对我们传统的日语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 可从下两点入手: (1)明确专业面向与定位 高等职业教学性质的商务日语系,应根据商务日语零起点教学的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面向。其专业口径未必要宽,但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商务日语系的学生进入三年制高等院校后从“零”开始接受日语教学,经过一年半的基础日语训练后方能进行商务日语的教育教学,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求学生考取其它高职专业所要求的“四证”难度极大而应考虑鼓励学生考取条件占优的一至二门职业证书,包括日语国际能力考试证书。 (2)落实专业培养目标 就目前现实情况看,商务日语运用岗位是一个工作范围、人数及相应条件的限定性都非常强的岗位,我国当前高等 ,日语论文,日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