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日本作为一个重视教育的发达国家,与我国相邻,并且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在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上,日语论文题目,吸收西方国家先进的美术教育理论,并根据幼儿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安排美术活动内容,如映射幼儿内心世界的绘画活动、满足幼儿成就感的手工制作、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造型性游戏。通过对日本幼儿美术教育内容的略论与解读,对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本 幼儿美术教育 启示 日本与我国同样地处东方,自古以来就有悠久而深刻的文化交流,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近代以来日本的美术教育经历了外来美术教育理念的冲击,但日本文化善于包容与吸收,形成了独特的美术教育理念。并且日本遵循着自己的美术教育理念,安排了独特的幼儿美术教育内容。 一、日本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 (一)映射幼儿内心世界的绘画 绘画活动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活动内容。在日本绘画活动是被重视的,并且认为绘画反映幼儿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那些看上去毫无意义的线条可以捕捉到孩子内心的情绪。具有进取心、活跃的孩子用强有力的线条图画,而病弱、不喜欢运动的孩子留下的则是浅淡不安定的线条。所以日本教育者认为虽然涂鸦期没有具体的形象,但是仍旧可以反映出孩子的思想和情感。日本教育者关于绘画的指导重视绘画与幼儿生活和幼儿的情感表达之间的联系,认为幼儿通过绘画表达对生活的感受,绘画是幼儿心灵的折射,是幼儿心灵之窗,教育者的目的并不是让幼儿简单地描摹物体的外形,而是引发幼儿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 通过绘画,幼儿从想象的内容和直观感受中逐渐学会表达,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各种各样的色彩和形状的组合使幼儿接触到了美和乐趣,培养儿童丰富的感性和感觉。让儿童学会把自己的想法和感觉通过绘画表达出来,也是对自己心情的一种释放,体味到一种解放感。教师通过儿童的画,也能够理解幼儿的心情,能够让其进行更适合自己的活动。 (二)满足幼儿成就感的手工制作 幼儿的手工制作是应用纸、硬纸盒、胶水、毛线等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来表现自己的想法。手工制作让幼儿利用身边的材料,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其组合、制作,使其具备了更大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一边剪剪粘粘,体会到了色彩、材质、形状等的美,同时也体会到了制作的乐趣。 日本幼儿手工制作主张幼儿年纪小,1至2岁时从偶然接触到的形体出发,鼓励孩子折纸和撕纸,并从基本形(方形、圆形、三角形)开始;3岁左右让孩子用碎纸进行拼贴,或者用天然的物品(树叶、铅笔削等)进行拼贴,和矩形长方形进行形体组合;4至5岁教幼儿将黏土揉捏成形体来制作;5岁后可以采纳组合材料和编织物进行制作,在形状上可以增加圆柱形等物体用来拼接成新物体。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注重以明确的目的性来制作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比如包、盘子、帽子等。制作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使幼儿能够获得极大的认同感和成就感,同时通过在生活中使用自己的著作,能够感受到对著作的喜爱,也能够萌生珍惜事物的情感。 儿童在制作的过程中接触各种制作素材,知道不同的东西有多样的材质和形态,在学习更适合的使用措施的同时,还能培养儿童想办法制作物品的创造性。儿童又剪、又折、又贴,能够使其熟悉手中器物的使用情况,有时制作一个东西需要很长时间,儿童长时间地集中精神,能够培养其耐性。 (三)关注游戏与探究的造型性游戏 “造型性游戏”是日本文部省学习指导纲要中出现的活动。“造型”的意思就是创造空间当中三维立体的形状。不单包含了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因素,更包含高低、里外、大小、明暗等空间的概念。所以说造型性游戏一定是有材料的活动,材料可以是泥、沙、硬纸箱等。“造型性游戏”是以游戏为主,以孩子为主体的游戏性活动,不以完成著作为目的。 例如日本幼儿园开展的硬纸箱活动,材料是常见的大大小小的硬纸箱,电器的包装箱等大的包装箱很结实,孩子们可以把箱子撑开、压扁、钻进钻出,任意塑造纸箱的形状,并且进行装饰,把它想象成汽车、房子、浴缸、轮船等进行游戏。纸箱形状的丰富变化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表现力与想象力,让孩子熟悉工具材料的使用措施,提高动手能力,也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成就感。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要学习合作,拉近了孩子与其他小朋友间的距离,使孩子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 二、对中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启示 (一)鼓励幼儿独特的审美与表现 幼儿的美术活动是幼儿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幼儿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展现,虽然幼儿期的绘画、手工还是造型性游戏处于最初的阶段,成人有时对其中的表现内容不能完全理解,但那是幼儿独特的审美与表现方式。不要批评或者损伤幼儿的表现欲望,而应该鼓励幼儿尽情地按照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去创造和表现,关于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关于成人了解儿童也提供了一条走进幼儿内心世界的一个途径。 (二)重视美术活动中的造型性游戏 以平面为主的美术活动,忽略了幼儿对空间的认识和把握及对材料工具的操作练习。造型性游戏是幼儿美术活动中的重要内容,造型性游戏可以帮助幼儿认识高低、里外、大小等空间的概念,并且是自我表达的重要途径。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应尽量多给幼儿提供进行造型性游戏的材料及工具,并且给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造型性游戏活动需要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边玩、边制作、边想象、边造型,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幼儿才能在“造型性游戏”活动中得到发展。 (三)重视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成就感 成就感主要是来自自己成绩的进步和他人的鼓励与赞扬。幼儿美术活动的成就感源自于幼儿完成的著作与教师的评价。所以在活动过程与评价中要重视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而不应仅仅关注著作本身,当幼儿获得成就感之后才会享受表现带来的快乐,日语论文,和培养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教师要多给幼儿提供展示著作、交流著作的机会,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成就感。 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普通的美术教育,这种美术教育并不是培养画家、艺术家的教育,而是一种素质教育。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独特的体验与表达,每位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独特性,并且通过美术教育的内容培养幼儿受用一生的素质。 (注: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基础教育合理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的探讨成果,项目编号:12SSXM006)。 参考文献: [1]张小鹭.日本美术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 [2]/藤隆.幼儿教育指南[M].吉见工产株式会社,2017.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学院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鞠向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