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阁寺》看“日本美”的反抗[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战后初期,在美军对日全面占领和推行民主改革的同时,其强势文化也严重冲击着日本传统文化生态。一系列对此痛心疾首的作家纷纷在其著作中表达了对日本传统文化的担忧,以此形式作为文化上的反抗与自卫。而在这些著作中,以《金阁寺》为代表的三岛由纪夫文学,“反抗”特质尤为明显。本文以民族主义为主要视点,以对《金阁寺》的解读为主要切入点,兼从三岛由纪夫文学素养形成的背景、相关著作的特色来研讨东西方文化冲突这一命题。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民族主义;传统美;三岛由纪夫;金阁寺;反抗
  中图分类号:I313.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43-01
  一、“日本美”不同程度的反抗
  众所周知,二战以日本的惨败结束。而战后美军对日本的全面占领和肆意改造,虽然是军国主义罪有应得,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对日本的文化生态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与挑战。当自己的“精神家园”面临践踏时,文人们也纷纷拿起笔,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反抗文化侵略,保卫精神家园。
  关于美军的肆意改造,川端康成那种带有浓重散文气息如记录日本传统风景的纪录片一般的小说《古都》只是默默“吟诵日本的悲哀”,而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也只是“像一份阴翳的病例,详细记录了这一强制的过程”。与此相比,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则是以制造生死二律背反的强烈戏剧冲突这一一贯手法,来将其对传统文化之美的狂热所导致的极端化的民族主义热情喷涌式地表达,简直是对外来文化的殖民暴政公然举起暴动反抗的大旗。
  二、三岛之强烈反抗形成原因初探
  当然,基于著作中东西文化冲突和民族主义的激烈程度所进行的这种划分,不仅仅是基于著作本身,亦是对作家本人的艺术生活与创作经历所归纳的。实际上,接受了西方文化精神的三岛由纪夫只是将西方文化精神用于弘扬和丰富日本的传统文化精神,诸如古希腊的斯巴达精神关于新武士精神的充实等等——简言之,关于西方文化精神的吸收,不仅没能使其关于战后西方文化的涌入采取宽容的态度,还加剧了其思想的冲突性,日语毕业论文,其著作反西方的色彩反而最强烈,可谓“无冲突,不三岛”。
  三、从《金阁寺》看“日本美”的反抗
  1950年7月,一名金阁寺的精神病僧侣突然纵火焚烧了金阁寺。经过作者对此事件的艺术化加工处理,作者构建起一套庞大的话语体系,来暗示作者对日本遭受屈辱的愤慨和对古典美惨遭凌辱的悲痛。而表达“爱国主义”却要通过毁坏“国宝”这一“反操作”来实现,着实令人费解。笔者认为,欲解读这一“悖论”,仍应从三岛文学生与死二律背反的主要特征切入。
  三岛从小就同时接受东西两方文化的熏陶。然而,日本文学有一种悲哀的气质——“诸行无常,视死如归”,往往是从生命的终点,即死,来观照多舛而悲苦的生命;而发端于古希腊的西方文学,则是一开始便继承了渴望生与解放,歌颂活生生的人性的特征。而三岛最是醉心于这种旺盛的“生”的希腊古典文学。而向生性和向死性的两种素养在其心中各自生根发芽日益成长成两股生来便“不共戴天”的力量,最终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在三岛文学的特殊环境里,向生性和向死性终究还是统一在一起——这是在一种激烈冲突以后的强行调和,即在最璀璨烂漫之时最悲壮暴烈地殒身。三岛文学中,于风华正茂之年,为某种崇高理想壮烈牺牲生命骤然终结者不胜枚举。
  其实《金阁寺》也不例外。当我们套用这一公式略论时,则会发现,日语论文,金阁寺完全可以理解成一种阳刚与力量的雄性美的延伸,以一种典雅的传统建筑的雄姿展现。然而,在战后美国化的环境里,金阁寺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却也不再是一方净土。这几乎是在宣告日本精神的腐朽与溃败。于是此时,一场大火,甚至有了类似于古代祆教洗礼的意义——火是世上最洁净的存在,故一把烈火则是把纯净的传统美,与浊臭逼人腐朽不堪的世俗世界隔离开的绝佳屏障——为维护其尊严而焚烧之。如此一来,“自尽守节”,也成了“爱国”的方式。
  四、以之为鉴,理性爱国
  纵使三岛由纪夫在《金阁寺》中发扬了日本美学使该作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但是焚烧“国宝”来维护传统文化“尊严”的行为,与日本在战时提出的“玉碎”口号又有何异?正如审美要保持感动与审美距离的平衡,在欣赏过三岛热血沸腾的语言之后,我们更应保持理性思考——爱国固然可贵,但更可贵的是,将这一种热情化作绵长而稳健的动力,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使其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靳飞,邱华栋,祝勇.日本意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7.
  [2]三岛由纪夫.金阁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刘舸.民族主义视野中的日中文学探讨[M].长沙:湖南学院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宋秋林,天津外国语学院探讨生院,在读硕士,探讨方向:日本文学。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