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二战后美国占领日本的前提是美国在战争中击败日本,而无论是驻军的现实情况还是美日层作为交战国的背景,都左右着美日联系在战后的走向。本文意在根据战后初期美日联系的变化,略论美国对日本所谓的“民主改造”,从而对战后初期的美日联系和改造日本这一事件进行梳理。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战后初期;美日;联系; 若把日本继续当做二战中与美国交战的国家,美国必然在占领日本后,改造日本以达成抑制日本成为世界和平威胁的目的;若把占领下的日本当做一个盟友扶植,那么让日本在政治上接受美国的领导,在军事上容忍美国的驻军乃至在意识形态上接受以“民主”、“自由”为标签的美国文明是美国的必由之路。所以基于对战后美日联系的考量,美国对日本的改造是必然的。 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使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并将其发展成按美国式民主准则运作的政府。①在这个目标的导引下,以“民主化”、“非军事化”、“自由化”为中心的对日改造应运而生。应当说,美国对日本的改造,其初衷是符合时代潮流的,也符合战后世界人民对和平渴望的需求,当然,美国是更多的是出于彻底摧毁日本战争能力的目的。 在美军占领日本本土尘埃落定的情况下,以远东军事法庭的审判为开端,拉开了清算日本战争责任的序幕。在政治上美国占领当局要求日本政府保障公民言论和新闻自由,经济上解散财阀、产出农业结构上的封建残余,思想上要求日本政府清除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1945年10月4日,占领军当局发布指令废除限制思想、宗教信仰、集会、言论等自由的法令和规定。日本政府根据这一指令,废除了《治安维持法》、《治安警察法》等有关法令。这很大程度上鼓舞了日本群众,促进了民主文化的发展。②可见美国改造的方法迎合了日本民众要求改造自明治时期即存在并在二战期间得以深化的封建落后的制度。总体来说,日语论文题目,通过占领和改造,美国已经取得了对日本灌输美国式的民主自由思想的胜利,而且这种改造还深入普通日本人的生活方式。 需要看到的是,以上符合时代发展的改革要求,都是基于战后最初几年还在延续的反法西斯同盟联系之上。战后的日本,40%的城市建筑被摧毁,近50%的工业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损失了45%的国民财富,2200万人失去了家园。可见日本战后经济状况的举步维艰,在这种状况下战后遗留下来的外务省也认为进行战后重建只有依赖对外贸易的和平工业国这一条道路。③一个更重要的实际状况是美国占领军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旨在使日本非军事化。正如华盛顿当局给麦克阿瑟的去信中提到的:“阁下对回复和加强日本的经济建设不负任何责任。”这无疑体现了战后最初的两年中,美国对日本的态度还是顺延自二战,把日本当做一个对手。美日联系更多的为人看做战胜国与战败国乃至正义与邪恶的联系。 在这种美日联系下,美国对日本的改造考量的因素无非有二。其一是彻底铲除日本挑动战争的能力,结束日本自十九世纪末就开始的对外侵略斗争。于是无论是在工业生产上不允许日本军事产业的发展还是政治上要求日本放弃战争权利,都旨在达到这一目的。其二是美国要扶植一个亲美的日本,所以才有了灌输美国式民主的改造。 二战的胜利给美国树立了一个等量齐观的对手。苏联秉承着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给许多通过二战胜利达成独立的国家以新的希望与出路。十月革命打破了现代化即资本主义化的认识,现代化第一次不以西方化作为前提。这关于既在意识形态热衷于传播西方文明,又在现实世界企图夺取世界霸权的美国来说是新样式的威胁。美国更加关注苏联作用的扩张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这种重视甚至达到了恐惧的程度。到了1948年,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几乎已经牵扯到国际上的每个问题。④中国、朝鲜、菲律宾、马来亚、越南等亚洲国家的革命形势对美国政策产生了深刻的作用。“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不仅意味着美国和苏联战时同盟联系的不复存在,而且也说明美国决心将苏联作为对手。 随着远东太平洋的确政治形势的剧变,一个被改造的日本,很有可能投入与美国对立的政治军事集团,一时间削弱日本的国家力量成为美国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中国革命胜利和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需要挽回其在中国和亚洲侵略政策的失败,加紧在亚太地区建立军事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947年美苏等国在对德国、匈牙利媾和会议失败之后,美国国务院已经在考虑日本在亚洲政策中的地位问题,当时意见集中在日本应作为“亚洲的生产工厂”,以此在亚洲对抗共产主义的渗透。⑤1948年10月7日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了NSC13\2号文件,作为美国改变对日本态度的纲领性文件,提到在安全问题上,在和日本签订正式条约后再根据国际形势和日本国内形势确定美军的去留问题。NSC13\2文件表明美国已经不再把日本当做敌国来进行改造,而是期望日本替代中国抵抗苏联势力带来的冲击。 美国决策层的变化已然是确定了日本成为抗击苏联共产主义控制远东的堡垒,那么先前的民主化改造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了。 于是无论是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不了了之,还是铲除日本军事工业的计划乃至在日本国民中明确日本的战争罪责,这些作为民主化改造进程中的关键无一例外的被淡化。 在这个时期,日本政治领导层深感日本的机遇来临,在谋求战后国家安全为核心的外交考量下,战后日本吉田内阁从一开始就力图借助联合国集体安全保障的名义,暂时不再军备的前提下与美国订立一种特殊盟约,以对美军提供基地为条件换取美国对日本的安全保障。⑥吉田内阁关于日本重新建立武装态度消极,寄希望于美国能完全负责日本在苏联威胁下的安全。 虽然日本意图完全将国家安全保障抛给美国,但在美国看来日本必须实施再军备、必须直接承担冷战中的军事防卫责任,这是美国人给日本设定的结盟条件。无论美国态度是否积极,日本战后对自身安全保障的态度就是依赖美国。这是日本政界对美日联系在冷战前夕美苏对立已成为必然的状态下做出的定位。 1951年9月8 日,美国单独与日本签订《旧金山合约》,日本被纳入美国“遏制”政策的轨道,成为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反苏堡垒和军事基地。美日同盟的建立,实际上是美国对日本改造在国际局势作用下的美日联系发展而成的。美国没有像一战结束后一味的以理想主义的态度对待战败的德国,而是在国家利益的趋势之下因势利导,为了在即将到来的美苏冷战中占据有利战略态势而积极地改造日本、扶植日本、提携日本,最终把美日联系升华到政治军事同盟的地位。虽然美日之间仍然是大与小、强与弱的联系,但美日毕竟各得所需,都得到了适用于自己国家定位的发展机遇,所以美国对日本的改造不得不说是因循国际形势对两国联系最科学系统的评判。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大学) 注释: ① 仇朝兵.1947―1948年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及其作用[J],哈尔滨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② 崔世广.美军占领与战后日本文化(J).日本问题,1990(3). ③ 原朗.赔偿、终战处理[A].论文集.日本大藏省财史室.昭和财政史.[100].日本:东洋经济新报社,1984. ④ 顾维钧.顾维钧回忆录(第6分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8. ⑤ Record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Part2,1946-1953.Far East,University Publication of America,Inc.1977,日语毕业论文,Reel7. ⑥ 肖伟.战后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历史原点[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