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学交流源远流长。在文学交流中,翻译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正是因为有了翻译,人们才能够阅读对方国家的著作,并了解对方国家的情况。与此同时,也可以发现、解决本国的问题。 在日本学界,有很多人探讨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的著作。通过翻译,日本的读者接触到了鲁迅以及鲁迅的著作。读了鲁迅的著作,进而了解了中国。事实上,在20世纪20年代,鲁迅并不是广泛地为日本人所知。在早期介绍、翻译鲁迅著作的日本人中,中国风俗探讨家·翻译家井上红梅发挥了重大的影响。除了《故乡》,他还翻译了《阿Q正传》、《药》、《风波》、《在酒楼》。1932年发表《鲁... 引言:
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学交流源远流长。在文学交流中,翻译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正是因为有了翻译,人们才能够阅读对方国家的著作,并了解对方国家的情况。与此同时,也可以发现、解决本国的问题。 在日本学界,有很多人探讨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的著作。通过翻译,日本的读者接触到了鲁迅以及鲁迅的著作。读了鲁迅的著作,进而了解了中国。事实上,在20世纪20年代,鲁迅并不是广泛地为日本人所知。在早期介绍、翻译鲁迅著作的日本人中,中国风俗探讨家·翻译家井上红梅发挥了重大的影响。除了《故乡》,他还翻译了《阿Q正传》、《药》、《风波》、《在酒楼》。1932年发表《鲁迅全集》,1937年至1938年参与《大鲁迅全集》的计划发行,之后重新翻译并发行改造社版《鲁迅全集》。 然而,被称为翻译鲁迅著作先锋的井上红梅到今天还没有受到重视。井上红梅不受重视可能与鲁迅对他的评价有联系。笔者推测鲁迅对井上红梅的评价与井上红梅的译文有关,而且井上红梅的译文中可能存在问题。本论文将以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为中心,论述原文和译文的异同。作者鲁迅和译者井上红梅有各自的人生经历,原文和译文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在这一前提下,论文将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出发,探讨原文和译文的异同。在形式方面,特别以不同的分段方式、间接对话到直接对话、句子位置的变化为重点,从文章构成的变化进行阐述。在内容方面,从解释性的翻译以及减译、加译、误译等难以逾越的异文化障碍出发进行论述。通过具体略论原文和译文的异同,笔者将阐述在翻译难操作性和翻译创作性方面的观点,并且评价井上红梅的翻译。 本论文仅仅考察井上红梅的译文《故乡》,具有局限性。今后将尝试全面略论井上红梅翻译鲁迅著作,总结原文和译文的异同,探索其内在原因,进而客观评价井上红梅及其翻译。 参考文献: ,日语论文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