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尝试通过略论日本在治理经济高速发展期环境污染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及教训,日语论文题目,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环境近况,研讨解决我国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1章、经济高速发展期的环境污染问题。
1.环境污染问题概况。
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随着战后经济的复苏和继之出现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纷至踏来,在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污染事件中,有不少是在日本发生的。
2.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背景。
(1)产业结构的重化学工业化及能源消耗结构的转变。
(2)工业区高度集中。
(3)片面追求发展的... 引言:
本文尝试通过略论日本在治理经济高速发展期环境污染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及教训,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环境近况,研讨解决我国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1章、经济高速发展期的环境污染问题。
1.环境污染问题概况。
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随着战后经济的复苏和继之出现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纷至踏来,在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污染事件中,有不少是在日本发生的。
2.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背景。
(1)产业结构的重化学工业化及能源消耗结构的转变。
(2)工业区高度集中。
(3)片面追求发展的错误指导思想。
第2章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期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
1.建立并完善环境法规体系。
(1)制定公害对策基本法。
(2)召开“公害国会”。
2.健全环境行政管理机制。
(1)成立环境厅。
环境厅是内阁中统管环境问题的最高权力机关,在环境管理方面环境厅有高于各省厅的地位,主要负责环境法规的制定,统一监督管理全国的环境工作。此外,日本还在其它19个省厅中设立了专门负责处理环境事务的部门,环保产业由通产省统一监督运营。日本地方政府(地方自治体)也都设有专门的环境行政和执法机构,日本还成立了一些独立于政府机构以外的环境保护法人机构,协助政府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
(2)地方政府的先锋影响。
由于工业污染问题最初是以地方环境问题的形态呈现出来的,所以,最先面对居民投诉抗议、反公害运动的也是地方政府。另外,地方政府还是环境政策的主要创新者,如环境作用评价制度。
3. 大力推进公司环境公害防治事业。
(1)加强公司环境管理监管。
日本政府通过对公司进行环境管理规制,制定高标准的环境政策并通过对其严格的实施,使得公司不采取污染防治方法的代价高于采取方法的成本,以此来促使公司进行大量的环境投资。日本政府还鼓励支持公司进行自主环保技术的开发以及环保事业的发展,使污染防治成为公司盈利的商机。
(2)建立有效的环境投资体制。
巨大的环保投入是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的关键及重要保证。为激励和帮助公司进行污染治理投资,日本建立了一套成功有效的援助机制,对日本公司有效地进行环境管理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4.大力实施环境综合管理方针。
大力实施环境的综合管理,政府要求制定出综合性的、有预见性的环境保护方针与政策,并提出了努力防止环境污染、自然破坏与未然的口号。这已被日本政府确立为八十年代的基本环境政策。
(1)调整产业结构。
(2)调整能源战略。
(3)污染治理与国土开发相结合。
第3章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期环境污染治理的教训。
1.公害治理初期政府与公司的被动立场。
日本的公害防治运动首先是从受害居民的反公害运动开始的,而非日本政府。逐步蔓延开来的环境公害,激起了受害者对政府和加害公司的强烈不满,日本各地掀起了由受害居民发动的反公害、反开发运动。正是由于这种受害者自发的“自下而上”的反公害运动、公害投诉,促使日本政府与公司开始正视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而罔顾环境所造成的恶果,并开始致力于公害防治。日本实行的是地方自治制度,地方行政长官直接由当地居民投票选举产生。巨大的政治压力促使地方政府积极、主动地采取了产业污染治理对策。
2.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日本环境法制建设的停滞。
自197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低增长时期。日本司法实务界也多追随政府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制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现象。
3.公害防治违规案件的发生。
公司出现违规案件的原因,从公害防治环境管理体制方面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公害防治相关业务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2.关于环境法令、公害防止协定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2.公害防治环境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的问题。
结语:
“二战”后,日本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震惊中外的污染公害。1960年代的“水俣病”和“痛痛病”事件是对其严重性的真实写照。然而,经过20多年的努力,日本的面目为之一新。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日本是在经历了一段惨痛的公害教训之后才发展成为世界环境污染治理最为先进的国家的。正是由于当时日本国内环境污染极度恶化,国民生命及健康安全受到极大损害,日本各地掀起了由市民发动的反公害、反开发运动,社会矛盾的激化,使得日本政府和公司才不得不正视环境污染问题,开始致力于环境污染公害的治理。此外,自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日本政府、公司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公害和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取得了一定成效。加之日本经济受到石油危机打击而从高速发展期进入低增长时期,国家政策开始向重视经济增长与安定方面倾斜,环境保护的坚决立场发生动摇,环境保护与法制建设工作开始出现倒退。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并向农村地区蔓延,具有不断扩散的趋势。但大多都属于局部性的污染问题,并没有普遍扩散到全国范围内,且污染破坏程度也尚未恶化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环境污染不可调和的程度。同时,我国现阶段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并不具备日本那样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因此,本文认为我国绝不能为了暂时的高速增长而不顾环境污染,而应在环境污染尚未极度恶化之前坚定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正确态度,大力整治环境污染,坚决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同时,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维护好环境污染治理成果,在谋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坚持环境保护的立场不能发生动摇,绝对不能出现环境保护与环境法制建设后退的现象。在制定环境保护工作时,本文认为我国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要避免走日本和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经济开发和建设过程之前或之中制定和实施污染防治以及环境保护方法,从根本上消除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大大减少治理所要付出的代价。
通过对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期环境污染产生的背景以及环境污染治理的略论,本文总结出日本在治理经济高速发展期环境污染过程中的几点成功经验:1、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全面的环境法学法规体系,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法学依据,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公害问题的提供了法学保障。2、建立了一套健全的环境行政管理机制,在中央环境厅的统一监管下,做好环境厅与其他环境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在监督地方执行国家环境法规政策的情况的同时,积极鼓励地方政府改进并制定新型环境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先锋影响。3、通过重视市场,并在金融和税制上对公司实行环境资金援助,利用经济手段来引导公司自主地加强环境管理。4、大力实施环境综合管理方针,注重环境政策与产业政策、能源政策以及国土利用计划的结合,使环境要素参与到国家发展政策中去,使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成为环保的、可持续的发展政策。
总之,日本的环境保护经历了一个“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值得我国认真借鉴。
1.对中国政府环境管理的启示。
中国政府应不断推进环境法学制度的完善,使环境污染治理有法可依;要做到与时俱进,修改和制定针对当前实际环境状况的法规政策,建立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加强政府环境行政管理,促进中央环境行政部门与经济产业等各部门工作的协调与沟通,以利于实现环保决策的民主性和技术性。此外,在重视和加强监督地方政府及地方环保部门的政策落实和实施的同时,支持地方环境自主管理政策创新。政府在环境管理方面多采取有效的市场经济调控手段,加大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并通过经济手段促使并鼓励公司参与到环境保护当中。抓住当前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好时机,积极制定环境与经济相综合的环境政策。
2.对公众参与的启示。
针对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借鉴日本的经验教训,应不断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以充分发挥公众在环保方面的影响。在公众环境素养方面,环境教育是提高民众素质的关键,环境教育和法治教育是提高公众参与效果的有效途径。同时还应实行环境信息公开,让公众了解环境状况,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建立便捷有效的环境纠纷处理制度,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通过经济利益驱动以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提高公众环保积极性。在民间环境组织方面,应培育保护民间组织,鼓励和支持他们开展各种环境保护社会监督和公益活动,使其在环境教育、政策制定、执法监督、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影响。而环保组织自身也应积极参与国家立法的制定,对国家立法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加强自身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建设,加强与媒体、公司、政府、普通市民的合作,引起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3.对中国公司的启示。
日本公司环境管理有个特点,就是通过环境技术的开发,既为减轻环境负荷、改善地球生态状况做出贡献,也为公司开辟了新的事业领域。污染治理投资能够促进环境技术开发、环保产业发展和就业扩大;严格执行环境标准可推动产业技术革新、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在我国,仍有很多公司把环境治理和保护看成是公司生产和发展的一种阻碍和负担。中国公司应将环境资源保护也纳入到经济发展的一环当中,认识到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公司间在环保方面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合作与交流,发挥公司协会在公司环境治理方面的集体协作影响;同时还要与政府管理部门建立良好的协商合作联系,为环保部门提供大量丰富的环境数据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