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的中国认识--以《中国游记》为中心[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对于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的中国认识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作为日本社会精英的近代知识分子的大部分都是侵华战争的提倡者、推进者、拥护者,由于他们错误的中国认识,造成了近代中日联系史上的一系列悲剧,如甲午中日战争、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等。而通过关于芥川龙之介热爱中国古代文化并蔑视近代中国现实这种矛盾的中国认识的探讨,我们则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重大历史意义和文学意义。一方面,芥川(1892-1927)正好生活于甲午中日战争至九·一八事变之间这一中日联系史上的剧变期,通过探讨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的中国认识,我们可以进一步把握...

引言:

对于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的中国认识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作为日本社会精英的近代知识分子的大部分都是侵华战争的提倡者、推进者、拥护者,由于他们错误的中国认识,造成了近代中日联系史上的一系列悲剧,如甲午中日战争、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等。而通过关于芥川龙之介热爱中国古代文化并蔑视近代中国现实这种矛盾的中国认识的探讨,我们则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重大历史意义和文学意义。一方面,芥川(1892-1927)正好生活于甲午中日战争至九·一八事变之间这一中日联系史上的剧变期,通过探讨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的中国认识,我们可以进一步把握这一时期日本知识分子的整体性中国认识和一般国民的对华心态。另一方面,芥川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趣味”的爱好者,他和中国文化、中国文学联系十分密切,通过探讨他与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联系,我们可以深刻理解芥川文学的本质和中国文化对芥川的作用。本文分四章阐述了芥川矛盾的中国认识的具体表现及成因。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二十一条、五四运动等和日本密切相关的芥川生涯中的中国社会变迁,以及当时占主导地位的脱亚论、兴亚论、侵简论的中国认识这一历史背景,然后介绍了芥川唯一的海外旅行--中国旅行的背景和足迹,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芥川热爱中国古代文化并蔑视近代中国现实的矛盾的中国认识。第二章从芥川的“中国趣味”入手,梳理了他少年时期阅读中国古代文学的读书经历,并从他在书简中对于汉诗文的评价、关于《聊斋志异》等怪异谈和雅号等的偏好中,发掘出他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心,接着描述了他热爱中国书画、京剧等中国古代艺术的情况,具体略论了五类著作中的中国形象,以期清楚地展示他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非同寻常的造诣和热爱。第三章首先从本文特别重视的《中国游记》中找出了蔑视现实中国的各种表现,如关于中国人的贫困、肮脏及中国落后、衰败一面的描写,关于俗恶的西洋化的厌恶,关于激变中的中国现实的漠不关心等,然后介绍了巴金等人关于《中国游记》的否定评价及批判,并结合夏目漱石的《满韩处处》,突出说明了这种矛盾的中国认识既不是芥川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时性问题,而是明治末期至昭和初期日本知识分子的共同心理。

参考文献:

日语论文网站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