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环境”塑造的狂人--对于《遥拜队长》的主人公冈崎悠一[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井伏鳟二是日本现代文坛中的一位重要作家。从20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即在井伏60余年的作家生涯里,他的文学创作历时了战前、战时、战后一系列动荡的历史时代。井伏鳟二可谓是日本文坛中的一颗常青树。他的著作独具风格,以短篇小说为主。文笔幽默,含蓄,大多洋溢着平民式的伤感与独特的幽默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井伏文学”。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1941年11月,井伏和其他作家一道被日军征用赴马来前线,目睹了残酷的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在战地从事新闻记者工作的一年,关于井伏来说犹如一场噩梦,同时也对他此后的文学生涯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战后,井伏...

引言:

井伏鳟二是日本现代文坛中的一位重要作家。从20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即在井伏60余年的作家生涯里,他的文学创作历时了战前、战时、战后一系列动荡的历史时代。井伏鳟二可谓是日本文坛中的一颗常青树。他的著作独具风格,以短篇小说为主。文笔幽默,含蓄,大多洋溢着平民式的伤感与独特的幽默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井伏文学”。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1941年11月,井伏和其他作家一道被日军征用赴马来前线,目睹了残酷的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在战地从事新闻记者工作的一年,关于井伏来说犹如一场噩梦,同时也对他此后的文学生涯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战后,井伏以痛苦的战争体验为素材,再次引言:文学创作。他在战后所写的一系列著作中,揭示了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军国主义思想对人的毒害。均流露出对恶政以及战争的强烈愤慨。
  《遥拜队长》是于日本战败5年后的1950年,发表在《展望》杂志上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军国主义战争狂热者--冈崎悠一在战场以及精神失常返回家乡后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文章应用了有限的笔墨,描写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在军国主义的教育下人性扭曲,最后发展成为军国主义狂人的悲剧。同时呈现出了在战争中经历生死,在混乱的战后盲目生活的日本普通民众的消极生活状态。《遥拜队长》基于真实的历史背景,并且以作者的亲身体验为依据,在描写战后日本的一系列文学著作中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拙论从文本入手,整理出了《遥拜队长》的创作背景、结构、主题、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先行探讨成果。在此基础之上,确立了拙论的论证角度,即以主人公冈崎悠一的极端人格为焦点,从家庭、村落、社会、国家等围绕主人公的各层“生活环境”着眼,来略论作用其人格形成的各方面原因。
  为了探求作用主人公人格形成的各层因素,拙论首先对主人公的两方面极端人格进行了阐述。详细的略论了主人公在“军人”与普通“生活者”两种身份背景下的两方面极端人格表现。首先指出了其第一方面的人格表现,即主人公作为“军人”,“职务者”时的拜怪癖。战时,在输送船上,从收音机里一听到有关战况的好消息,冈崎悠一就会命令部下在甲板上整队,向东方遥拜,三呼万岁。在此以后,还必有一番训话。并且,这种异常的遥拜怪癖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强烈。即使到了战后,他仍然对军国主义报以殉死的态度,不时的向东方行以遥拜之礼。从而略论出了冈崎悠一的酷爱遥拜绝不是流于一种形式,而是源自于他对军国主义天皇的衷心膜拜。这正是他长期接受军国主义教育的结果。冈崎悠一已经逐步被军国主义同化,变成了一个丧失自我和理性的机器。接下来指出了其第二方面的人格表现,即主人公作为普通“生活者”时的幼稚与不成熟。战时,在输送船上,每有部队的业余演艺大会,冈崎悠一都要表演他家乡纯朴的童谣《走呀》,以至于士兵们也不知不觉的学会了。返回家乡以后,冈崎悠一竟有一回为了一个馒头喜极而泣,以一种孩童般的滑稽形象出现在村民们面前,充分流露出了其性格深处幼稚的一面。笔者基于以上两种极端人格的表现,得出了主人公的人格发展不协调,处于极端社会化与极端自然化的分裂状态。在冈崎悠一身上,一方面具有作为“军人”时的异常性格,另一方面又极其幼稚与不成熟。
  其次,以主人公的各层“生活环境”为中心,从三方面详细的阐明了促使主人公极端人格形成的原因。第一方面,指出了在围绕主人公的各层“生活环境”这一同心圆中,与主人公最为接近的即是他的家庭环境。进而,从主人公的家庭环境出发,阐述了其家庭成长背景,尤其是母亲对他极端人格形成造成的重要作用。在冈崎悠一刚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病逝了,母亲为了赚钱做了旅馆的住宿女佣,常年不在他的身边。而且,母亲是一个虚荣心极强的人,把冈崎悠一推进战争火坑的导火索,正是母亲为了满足其虚荣心而竭力建造的壮观门柱。关于冈崎悠一来说,不但没能从父母那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反而也失去了正常孩子童年时代应有的幸福时光。从而笔者得出了其家庭环境正是造就他精神失常的根本原因。第二方面,把围绕主人公的视线向外围扩展,即从他的家乡筱山村着眼,通过形形色色的村民们的言行,阐明了其对主人公极端人格形成造成的重要作用。在此,将村民们的处世态度分为三类分别进行了论述。第一类,消极主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平日里,关于冈崎悠一的异常举动,村民们大多视而不见,甚至遵从于他的疯狂命令。村民们认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听从冈崎悠一的指挥也许是最好的办法。然而,这种盲目的庇护反而使冈崎悠一的人格发展进一步极端化。第二类,无节操—一想法与行为不一致。村长与校长表面上称赞冈崎悠一优秀,属于模范家庭。实质上是为了完成上级的命令,巩固个人地位,从而把青年们一步步推向战争的深渊。还有一部分村民盲目的随波逐流,战争结束前,对冈崎悠一的举止褒扬不已,战争结束后立即转变嘴脸,对冈崎悠一妄加“罪名”。第三类,肤浅的民主主义。到筱山村做生意的带着军帽的青年,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民主主义者,然而,从他对冈崎悠一的暴力性言行可知,他完全不理解民主主义的实质,依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国主义者。此外,从西伯利亚返乡的与十,虽然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民主主义的作用,但是还是不彻底的停留于表层。回到家乡后,在封建的环境下完全不能坚守立场。这些肤浅的民主主义者们只能进一步的刺激冈崎悠一发疯,促使他的极端化加剧发展。基于以上三类村民的处世态度,笔者从而得出了筱山村村民们的行为从不同程度上促使冈崎悠一的极端人格一步步的形成。村民们的错误处世法正是导致冈崎悠一精神失常的重要原因。第三方面,把围绕主人公的视线进一步向外扩展,从当时日本的社会时势,国家体制的层面着眼,阐明了其对主人公人格形成造成作用的深层原因。首先强调了遭受战争摧残后的战地的破损景象,接下来以友村上等兵的死亡事件出发,揭露出军国主义国家体制的丑恶面目。而冈崎悠一正是深受军国主义的毒害,最后演变成像机器一样的战争狂。进而指出了当时在军国主义的支配下,个人不得有自己的思想,只能盲信盲从的残酷社会近况。
  最后,在详细的略论主人公生活环境的过程中,耐人寻味的小说细节,具有全局性的文章结构等,一系列蕴含于著作中的井伏鳟二的创作特色也逐步显现出来,基于此,笔者将其创作特色归纳为四点进行了详细的略论。第一点,即“个人体验的应用”。结合了井伏鳟二在被征用时期所创作的几部随笔的内容,从主人公的人物塑造,马来战场的景象描写等方面进行略论,阐明了井伏充分应用个人的从军经历,从而创作出《遥拜队长》这一著作。第二点,即“人物形象的象征性”。通过对冈崎悠一与士兵们,冈崎悠一的母亲,筱山村的村民们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略论,从而阐明了《遥拜队长》中登场人物的强烈象征性。第三点,指出了与描写战争大环境的景象相比,作者擅长于把重心置于一个小村落,通过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来展现全社会的时势。进而从这一创作过程的略论中得出了作者以局部突出全局的统括性创作手法。第四点,以小说的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所富有的喜剧色彩为着眼点,阐明了《遥拜队长》这一短篇中充满苦涩的独特幽默感。同时,指出了文章的局限之处,即没有从正面追究导致所有灾难的根源--军国主义国家制度,这也就必然妨碍了小说本应达到的深度与广度。

参考文献:

日语论文题目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