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日本著名漫画家手冢治虫(1928-1989)的漫画著作为中心,以对孙悟空形象的略论为切入点。借鉴文学美学理论中接受文本受读者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等观点,从视听语言的角度对手冢治虫于1952年至1960年在日本漫画杂志《漫画王》上连载的漫画著作《我的孙悟空》进行文本略论。在长达8年的漫画创作中,手冢治虫通过漫画图文并茂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文学著作《西游记》的理解、以及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理解。 本论文一共分为6个章节,序章是对本论文探讨意义和先行探讨背景的陈述;第一章略论了孙悟空形象的历史形成及传播作用;第二章略论手冢治虫著作... 引言:
本文以日本著名漫画家手冢治虫(1928-1989)的漫画著作为中心,以对孙悟空形象的略论为切入点。借鉴文学美学理论中接受文本受读者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等观点,从视听语言的角度对手冢治虫于1952年至1960年在日本漫画杂志《漫画王》上连载的漫画著作《我的孙悟空》进行文本略论。在长达8年的漫画创作中,手冢治虫通过漫画图文并茂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文学著作《西游记》的理解、以及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理解。 本论文一共分为6个章节,序章是对本论文探讨意义和先行探讨背景的陈述;第一章略论了孙悟空形象的历史形成及传播作用;第二章略论手冢治虫著作中的孙悟空人物形象;第三章考察了漫画《我的孙悟空》对中国文化的受容;第四章主要略论了孙悟空形象的受众作用:“接受”与“创新”;第五章为本文的结论。 通过对手冢治虫漫画著作《我的孙悟空》的文本略论,笔者得出: 手冢治虫作为中国文学著作《西游记》的第一层受众,应用漫画的诙谐式手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日本文化结合,使得兼具中国文化精神内涵以及日本时代特征的《我的孙悟空》深受当时读者的喜爱。另外,该漫画的成书过程以及由其改编的各种版本的动画著作,都体现了受众对著作创作的能动作用,使动漫著作中的孙悟空形象既传承了中国的经典文化,又突破传统观念成为一个极富娱乐性、商业性的人物形象。 此外,笔者在日本通过对动漫界学者的实地访问,以及向日本年轻人征集的问卷调查得知,漫画著作《我的孙悟空》不仅在动漫艺术领域上间接促成了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更体现出一部著作随着时代的发展,日语论文范文,以及在受众的作用下必须经历“接受”与“创新”的过程。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