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玄”代表着一种日本风格的美学理念,日语论文,是日本艺术论方面的术语。实际上,“幽玄”一词最早产生于中国。据考证,“幽玄”最初被用来指代“幽冥世界”或是“难以捉摸的事物”;继之出现了“深奥微妙,难以揣摩参透”的用法;后来“幽玄”被赋予了哲理性,用来阐述老庄思想及佛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迁,“幽玄”一词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逐渐脱离了老庄及佛教思想的范畴,开始出现在纯文学词汇的范围之内,用以表示文章含蓄深奥的风姿。但是回顾中国文论,既没有形成所谓的“幽玄体”,也没有出现“幽玄论”这样的诗论。也就是说,作为文学理念的“幽玄说”是“幽玄”一词传到日本后、在日... 引言: “幽玄”代表着一种日本风格的美学理念,是日本艺术论方面的术语。实际上,“幽玄”一词最早产生于中国。据考证,“幽玄”最初被用来指代“幽冥世界”或是“难以捉摸的事物”;继之出现了“深奥微妙,难以揣摩参透”的用法;后来“幽玄”被赋予了哲理性,用来阐述老庄思想及佛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迁,“幽玄”一词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逐渐脱离了老庄及佛教思想的范畴,开始出现在纯文学词汇的范围之内,用以表示文章含蓄深奥的风姿。但是回顾中国文论,既没有形成所谓的“幽玄体”,也没有出现“幽玄论”这样的诗论。也就是说,作为文学理念的“幽玄说”是“幽玄”一词传到日本后、在日本形成的。 在日本,“幽玄”在佛教方面的用法与中国相同,但道教方面几乎没有被使用过。另一方面,“幽玄”作为表现艺术美的用语而被广泛使用。在诗文、和歌、音乐、连歌、能乐等领域里,“幽玄”的相关用例不胜枚举。与上代的质朴美以及中古的调和美相比,作为中世文学理念的中心,“幽玄”不仅贯穿于中世的诗歌、小说、戏曲、随笔等领域,其作用力波及到整个中世的艺术、文化、生活等方面。甚至在近世,松尾芭蕉的俳谐、小说等也受到这一精神的作用。幽玄不仅在文学史上有很大的价值,从美学观点上来看,它也兼具复杂性和纯粹性、壮美与优美的高度调和统一的性质。 20世纪以来,日本的文学界对“幽玄”的探讨进入了一个兴盛期。遗憾的是,对于“幽玄”与中国诗歌文学联系方面的考察,还只停留搜集中文典籍中出现的“幽玄”的例文这一层次上,似乎尚未见到从中日两国“幽玄”的差异点着眼,考察其作用及变迁的比较探讨。笔者自知才疏学浅,在充分阅读、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时代的变迁为主线,尝试追溯“幽玄”一词的源流,并且试从歌学论的立场来略论“幽玄”的演变过程,同时略论中日两国“幽玄”的差异点,考察“幽玄”所代表的美意识。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