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是一项与人类文化、思想交流密切相关的活动。翻译关于语言、文学、艺术思想、科技进步乃至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 我国的翻译理论探讨从汉末记载的佛经翻译开始,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翻译活动历史悠久,翻译的书籍资料之多也令人叹为观止。那么,是不是什么都可译呢?我们认为由于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使得翻译这一活动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不能完全翻译,这就是可译性的限度。翻译理论中的所谓“可译性”,指双语转换中原语的可译程度。 当代的译学观,已不把翻译仅仅看作是两种语言符号,语法构造上的简单对应。关于可译... 引言: 翻译是一项与人类文化、思想交流密切相关的活动。翻译关于语言、文学、艺术思想、科技进步乃至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 我国的翻译理论探讨从汉末记载的佛经翻译开始,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翻译活动历史悠久,翻译的书籍资料之多也令人叹为观止。那么,是不是什么都可译呢?我们认为由于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使得翻译这一活动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不能完全翻译,这就是可译性的限度。翻译理论中的所谓“可译性”,指双语转换中原语的可译程度。 当代的译学观,已不把翻译仅仅看作是两种语言符号,语法构造上的简单对应。关于可译性的探讨,跳出了对原文之间一般字面上的忠实与否之类问题的考察,而注意到译作在新文化语境里的传播与接受,把翻译放到跨文化跨学科的语境中去审视。因此,要创作出优秀的译文,译者首先要明确作用、限制翻译的诸多因素。 该文将作用和限制翻译的因素分为语言的任意性,译语的非对应性,词语的意义范围,语言习惯的相异,音声与字形的再现,比喻的角度,联想的异同,误解以及句子的非语法性九个方面来加以说明。由于以上因素的存在,百分之百完全等值的翻译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原文可译与否除了要考虑到以上限制翻译的诸多因素外,还应结合其文体特点,文章内容,表达意义来确定其可译程度。 利用以上结论,该文以日本的俳句和谜语为中心切实略论了其可译性。由于音声和字形的再现,误解等造成的翻译障碍几乎是不能克服的,加之俳句的特殊文体,可以说日本的俳句是不可译的。谜语作为一种语言游戏,考虑到其译文效果和意义,根据谜语类型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可译不可译两种。这样关于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著作其可译性的鉴定我们就有了明确的思路。 从文体角度来看,探讨者认为科技文章的可译性最高,日语论文网站,诗的可译性最低。在翻译过程中,受到的限制因素越多,可译性的程度越低。 该文在借鉴中西方翻译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语言和文化角度对翻译的可译性进行了论述。希望能成为国内有关领域探讨的一个补充,为具体的翻译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