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恐怕再也难以找到像中国与日本这样难以捉摸的双边联系了。两国间有二千年的交往史,有大量的人员相互交往,相互学习,有相似的文字,甚至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可以用笔互相沟通。但在地球越来越小的情况下,中日联系却变得越发复杂。在上届日本政府当政期间,先是高层断绝来往,随后是两国的民众互相厌恶,甚至互相攻讦。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一种奇特的状况的呢?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思考和探讨,发现中日联系的特殊性,首先在于日本文化的特殊性。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读目前中日联系所处困境的症结所在,也能为推... 引言: 世界上恐怕再也难以找到像中国与日本这样难以捉摸的双边联系了。两国间有二千年的交往史,有大量的人员相互交往,相互学习,有相似的文字,甚至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可以用笔互相沟通。但在地球越来越小的情况下,中日联系却变得越发复杂。在上届日本政府当政期间,先是高层断绝来往,随后是两国的民众互相厌恶,日语论文,甚至互相攻讦。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一种奇特的状况的呢?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思考和探讨,发现中日联系的特殊性,首先在于日本文化的特殊性。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读目前中日联系所处困境的症结所在,也能为推动现实的中日联系的改善提供某些助益。 论文共分导论、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四部分。 导论部分就目前有关本课题的国内外探讨近况和写作初衷作必要的介绍。 正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基于对日本的文化结构进行剖析,略论日本文化,发现与中国文化的根本不同之处,并进而说明正是由于这种深层次文化功能结构的异同才导致中日两国在重大事件认识上的分歧,并引发冲突;第二部分应用例证,从三个方面来论证目前中日联系的主要问题植根于对对方的认识方面;第三部分略论中日之间客观存在着的互相冲突的文化心理观。最后尝试提出解开矛盾的一些建议,如加强文化交流,尽量减少由于文化观的不同而引起的冲突;在现实利益方面,尽量寻找共同点,以达到中日交好的目的; 本文结束语最后结论认为:中日联系的改善必须在文化认识观上求得相互理解与谅解,才有可能建立真正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日联系。但是可以预测到,这有着相当大的艰巨性。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