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华文化政策是一战后日本对华政策调整的产物,与当时远东国际政治格局的调整密切相关,尤其是日美联系。本报告以日本对华文化政策的形成为探讨对象,从远东国际联系格局的宏观框架,论述了日本对华文化政策形成的源头和过程,并对其成效做了剖析,进而阐明了该政策与日美在华竞争之间的联系。 本报告的主要观点是:日本对华文化政策源于一战爆发东亚政治格局的变化。德国势力的衰落使山东成为列强在华利益争夺的主要场所,一方面日本占领胶州湾扩展势力,试图以山东为跳板控制华北,进而控制整个中国;另一方面英美势力尤其是美国则坚持门户开放... 引言:
日本对华文化政策是一战后日本对华政策调整的产物,与当时远东国际政治格局的调整密切相关,尤其是日美联系。本报告以日本对华文化政策的形成为探讨对象,从远东国际联系格局的宏观框架,论述了日本对华文化政策形成的源头和过程,并对其成效做了剖析,进而阐明了该政策与日美在华竞争之间的联系。 本报告的主要观点是:日本对华文化政策源于一战爆发东亚政治格局的变化。德国势力的衰落使山东成为列强在华利益争夺的主要场所,一方面日本占领胶州湾扩展势力,试图以山东为跳板控制华北,进而控制整个中国;另一方面英美势力尤其是美国则坚持门户开放政策,强调利益均沾。这种经济利益的冲突导致了日英美联系的调整,文化成为服务于经济利益的工具。英美人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和在华的文化机构,参与、支持中国人的反日运动,利用中国人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反对日本的帝国主义,从而遏制日本在中国的势力。作为应对方法,日本开始调整对华政策,从对中国的“经济提携”转向“文化提携”。列强在文化实力上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成为一战后东亚政治格局重构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报告分为四章,第一章《山东:一战后日本对华文化政策产生之源》论述了该政策形成的策源地山东相关的国际联系状况,第二章《五四时期英美人在山东的反日活动》略论了五四运动前后英美人在山东的反日运动,第三章《日本对华新闻政策的形成》论述了日本新闻政策的调整,第四章《日本对华文化政策之剖析》剖析了日本对华文化政策形成及其利弊。 第一章阐述了山东如何成为列强尤其是日美竞争的中心地,如何成为日本制订对华文化政策的策源地,进而理解日本对华文化政策背后的深层原因。甲午战后,日本曾一度占据了威海卫,但由于欧美列强的牵制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孱弱,未能顺势占据山东,反而让德国得了先手,1897年将胶州湾划为其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4年8月15日,日本对德宣战,不久即占领青岛,并接管了德国在胶州湾的权益。日本的行动打破了山东地区已有的德国独大和日英美之间的均势,引起了英美的反对,加剧了三国之间的竞争。日本独占山东的策略严重威胁到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围绕山东利权的竞争是一战前后日美在华全面竞争的重要一环。日本认识到对华政策的缺陷,仅有政治、军事和经济政策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文化政策,才能应对美国人的强大作用力。 第二章考察了五四运动前后英美人在山东的反日活动,阐明其性质,进一步从国际势力角逐的角度探索日本对华政策调整。日本占领胶州湾后,大力发展在华势力,抢占山东的资源和市场,与英美形成商战之势。英美人利用已有的文化势力在山东支持并参与了中国人的反日运动,利用中国人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反对日本的帝国主义,牵制日本在华的发展。 第三章从日本与欧美列强竞争的角度,阐述了日本对华新闻政策形成的历史渊源,在此基础上略论该政策如何在日美摩擦中产生的详细过程,进而了解日本对华新闻政策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情况。日本对山东的占领等在华扩张行为破坏了列强在华势力均衡,招致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对日采取遏制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新闻舆论战。如前章所述,英美人为了在经济战中取得胜利,面对一战以来不断在华发展势力的日本,顺应中国民众日益高涨的民族情绪,选择中文报刊作为散播反日舆论的阵地,成为五四前后反日运动的助推器。中国人的反日舆论和欧美人利用中国新闻媒体反日的状况,必然会引起日本人的关注,他们在应对这种情势中逐步形成了对华新闻政策。 第四章从一战期间日本外务省和军方对华文化政策构想的形成、一战后文化政策的试行以及中国思想文化变化三个方面,剖析了日本对华文化政策性质和成效。一战的巨大破坏力给西方列强带来了巨大冲击,也作用到他们对华侵略逐步远离军事强权行为,采用经济、文化形式。这一点在列强对山东问题的态度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受列强之间舆论战的作用,“文化”在国际事务、外交交涉中的重要影响逐渐为日本政府和军方要人所理解。这些构成了1923年日本启动“对支文化事业”的基石。 参考文献: ,日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