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产的空间分布与专业化是如何形成的探讨,围绕着“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得以活跃的引言:。“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作为公司群集中在特定区域的一种现象得到了广泛的认识,并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经济现象。随着国际化经济的进展,在产业集聚发展探讨中,都市(区域)作为空间单位的重要性被日益体现出来。而集聚经济作为都市的主要职能之一,与都市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联系,经济活动集聚于都市,并促进都市的发展。 当前,我国关于都市集聚的探讨大部分都是以省级区域为空间单位,对产业集聚进行略论。与此相比,邻国日本的产业集聚发展已经过了一个漫长的... 引言:
对于生产的空间分布与专业化是如何形成的探讨,围绕着“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得以活跃的引言:。“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作为公司群集中在特定区域的一种现象得到了广泛的认识,并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经济现象。随着国际化经济的进展,在产业集聚发展探讨中,都市(区域)作为空间单位的重要性被日益体现出来。而集聚经济作为都市的主要职能之一,与都市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联系,经济活动集聚于都市,并促进都市的发展。 当前,我国关于都市集聚的探讨大部分都是以省级区域为空间单位,对产业集聚进行略论。与此相比,邻国日本的产业集聚发展已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程。都市(区域)经历了战后经济高速发展,通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固有的产业集聚(公司、人力资本、技术、情报、知识等)。这种固有的产业集聚经过有效结合,产生的集聚经济效应对日本的都市(区域)产业发展及都市化进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国的产业集聚发展与城市化建设正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对日本产业集聚与都市发展的探讨对我国具有很强的运用性及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的构成共有7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提出了本探讨的目的与意义所在,并对相关的概念进行了定义与辨析,介绍了本探讨的思路、措施、内容安排。最后,提出了本探讨中可能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2章对相关集聚理论文献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作为后面略论的理论基础。首先,对传统的集聚理论进行了回顾,重点讨论了产业集聚理论、都市集聚理论、区位理论,并做出了略论和评述。最后,对日本都市产业集聚探讨进行了总结与评述。 第3章首先对相关的产业集聚测度措施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在选择了EG指数与克鲁格曼集中指数对日本制造业产业集聚现象进行了测度。计算了1989-2017年制造业19个行业的集聚度,观察了这个期间的集聚水平变动趋势。可以发现日本制造业整体呈现明显的集聚特征,虽然集聚水平不高,但却保持着稳定的态势。在此基础上,观察了日本7大都市圈及中心都市的专业化程度,发现传统3大都市圈及中心都市具有明显的多样化特征,而新兴的4大地方都市圈及中心都市表现出较高的产业专业化水平。由此验证了集聚~分散的发展阶段,同时也说明了日本产业政策的取向。 第4章对动态外部效应与都市产业(都市化)发展的联系进行了实证略论。以产业从业人数为基准,略论了动态外部效应对83个中心都市的15个制造业行业从业人数(人口规模)变化的作用。由于本探讨更注重产业集聚发展过程的略论,因此设定了1972-98年,1985-1998年2个期间。得出结论是,2个期间均表示出显著的动态外部效应。通过对初期时点的比较,可以发现1972年时点的动态外部效应大于1985年。同时,也确认了MAR型经济与Jacobs型经济的并存。 第5章以都市产业从业人数为基准,略论了MAR型经济、MAR-Porter型经济和Jacobs型经济下,都市的生产环境对都市圈发展的作用。得出的结论为,MAR型经济对都市圈的发展产生了作用,特别是区域专业化的作用较大。此外,都市圈中心都市的各产业部门均表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并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而Jacobs型经济虽然也作用了都市发展,但是作用比较小。 第6章基于对日本集聚经济与都市发展的略论结果,综合日本区域产业政策对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影响及取向,略论其优势与弊端,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政策建议。 第7章简要的回顾了全文,并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对以后探讨的展望。 参考文献: ,日语论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