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7 第1章 绪论 14-52 1.1 探讨背景和意义 14-18 1.1.1 探讨背景 15-17 1.1.2 探讨意义 17-18 1.2 句法略论综述 18-35 1.2.1 句法略论树库 20-23 1.2.2 句法略论性能评测 23-24 1.2.3 统计句法略论模型 24-28 1.2.3.1 基于非词汇化PCFG 的句法略论模型 24-25 1.2.3.2 基于词汇化PCFG 的句法略论模型 25 1.2.3.3 基于改进PCFG 的句法略论模型 25-27 1.2.3.4 基于历史信息的句法略论模型 27 1.2.3.5 其他句法略论模型 27-28 1.2.4 句法略论重排列 28-29 1.2.5 中文句法略论探讨 29-31 1.2.6 依存句法略论探讨 31-35 1.2.6.1 基于图的依存句法略论模型 33-34 1.2.6.2 基于转换的依存句法略论模型 34 1.2.6.3 中文依存句法略论 34-35 1.3 语义角色标注综述 35-48 1.3.1 语义角色标注语料库 36-39 1.3.2 语义角色标注性能评测 39-40 1.3.3 基于单棵句法树的语义角色标注 40-43 1.3.3.1 基于特征向量的措施 40-42 1.3.3.2 基于树核函数的措施 42-43 1.3.4 基于n 棵句法树的语义角色标注 43-44 1.3.5 句法略论与语义角色标注的联合学习 44-45 1.3.6 名词性谓词语义角色标注探讨 45 1.3.7 中文语义角色标注探讨 45-46 1.3.8 基于依存句法树的语义角色标注探讨 46-48 1.4 本文的探讨内容 48-50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50-52 第2章 层次句法略论探讨 52-77 2.1 引言 52-53 2.2 层次句法略论模型 53-62 2.2.1 层次句法略论树 53-54 2.2.2 层次句法略论流程 54-56 2.2.3 词性标注 56-58 2.2.4 基本组块识别 58-60 2.2.5 复杂组块识别 60-61 2.2.6 与其他模型的比较 61-62 2.3 基于字的层次句法略论模型 62-63 2.4 层次句法略论模型的改进 63-65 2.5 搜索算法 65-68 2.6 分类器的构造与选择 68-69 2.7 中文句法略论实验结果与略论 69-76 2.7.1 实验设置 69-70 2.7.2 词性标注对句法略论性能的作用略论 70-71 2.7.3 自动分词对句法略论性能的作用略论 71-72 2.7.4 改进的层次句法略论性能 72-74 2.7.5 相关工作及性能比较 74-76 2.8 本章小结 76-77 第3章 语义角色标注探讨 77-127 3.1 引言 77-78 3.2 标注步骤 78-80 3.3 分类器的构造与选择 80-83 3.3.1 SVM 基本原理 80-82 3.3.2 SVM 分类器构造 82-83 3.4 动词性谓词语义角色标注探讨 83-96 3.4.1 角色剪枝 83-85 3.4.2 特征抽取 85-91 3.4.2.1 基准特征 85-86 3.4.2.2 其他常用特征 86-89 3.4.2.3 特征选择 89-91 3.4.3 实验结果与略论 91-96 3.4.3.1 实验设置 91 3.4.3.2 基于正确句法树和正确动词性谓词的SRL 91-93 3.4.3.3 基于自动句法树和正确动词性谓词的SRL 93-94 3.4.3.4 基于自动动词性谓词识别的SRL 94-96 3.5 名词性谓词语义角色标注探讨 96-104 3.5.1 角色剪枝 97-98 3.5.2 特征抽取 98-101 3.5.2.1 基准特征 98-99 3.5.2.2 其他常用特征 99-101 3.5.2.3 特征选择 101 3.5.3 实验结果与略论 101-104 3.5.3.1 实验设置 101-102 3.5.3.2 基于正确句法树和正确名词性谓词的SRL 102-103 3.5.3.3 基于自动句法树和正确名词性谓词的SRL 103-104 3.6 名词性谓词的自动识别探讨 104-117 3.6.1 基于规则的措施 105-106 3.6.2 基于词法特征的措施 106-108 3.6.3 基于句法化信息的措施 108-111 3.6.3.1 基于句法特征的措施 108-109 3.6.3.2 基于树核函数的措施 109-111 3.6.4 实验结果与略论 111-117 3.6.4.1 实验设置 111-112 3.6.4.2 名词性谓词自动识别 112-116 3.6.4.3 结合名词性谓词自动识别的SRL 116-117 3.7 动词性谓词和名词性谓词的联合语义角色标注探讨 117-125 3.7.1 训练实例的扩充 117-118 3.7.2 动词性谓词SRL 特征的运用 118-119 3.7.3 实验结果和略论 119-124 3.7.3.1 训练实例扩充 119-120 3.7.3.2 动词性谓词SRL 特征 120-122 3.7.3.3 动/名词性谓词SRL 联合标注 122-124 3.7.4 讨论 124-125 3.8 本章小结 125-127 第4章 句法略论与语义角色标注联合学习探讨 127-144 4.1 引言 127-128 4.2 相关工作 128-130 4.3 基准系统 130-131 4.3.1 基于1 top-best 句法树SRL 130-131 4.3.2 基于n top-best 句法树SRL 131 4.4 句法-语义联合略论模型探讨 131-138 4.4.1 句法-语义联合略论方案 133-135 4.4.2 语义信息在句法略论模型中的运用 135-138 4.5 实验结果与略论 138-143 4.5.1 基准系统实验结果 138-140 4.5.2 句法-语义联合学习实验结果 140-142 4.5.2.1 句法-语义联合学习 140-141 4.5.2.2 语义信息在句法略论模型中的运用 141-142 4.5.3 基于字的句法略论和语义略论实验结果 142-143 4.6 本章小结 143-144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144-147 5.1 探讨工作总结 144-145 5.2 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145-147 参考文献 147-158 附录 158-161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及科研工作 161-163 致谢 163-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