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大众共有文化词及其对法语教学的启示[法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法语论文 责任编辑:黄豆豆更新时间:2017-05-0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已经是学界的共识,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与重视。为了有效地进行文化教学探究,法国教学法专家Galisson对文化作了知识文化和大众共有的区分,并提出了通过词汇学习日常文化的观点。大众共有文化词的内涵和特点,使其对法语教学实践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大众共有文化词 文化教学 文化内涵
  大众共有文化词的法语原文是les mots à charge culturelle partagée,是指具有被大众共享的文化附加意义的词语。这一概念最先是由法国著名的外国语言-文化教学法专家罗贝尔・加里松(Robert Galisson)教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年提出的。与其他诸多学者一样,Galisson认为在外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文化教学是其重要的一部分。他在文化教学法探究和探讨中独辟蹊径,提出了“法语词汇文化语用学”理论(la pragmatique lexiculturelle),即通过词汇学习目的语文化,进而有效地实现跨文化教育。大众共有文化词是其中主要的一类词汇,涉及的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词汇,探讨这类词汇的含义、特征,对法语语言文化教学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大众共有文化词的提出与含义
  Galisson不仅是法国语言-文化教学法律的创始人,还是名满欧洲的教学法专家,他对于外语语言文化教学法的理论和观点,对欧洲外语教学界产生了深远作用。在他所有的贡献里,引起最广泛关注的是他对于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的论述。他将文化分为知识文化和大众共有文化:“知识文化”也被称为“观念文化”,是抽象的、显性的文化,属于知识范畴,因此属于理性思考。文学、艺术、历史、科学技术知识都属于此种文化范畴,这种文化的教学与语言的教学是分开的,可以通过专门的文化课程实现。 “大众共有文化”也称“行为文化”,是日常生活文化,是具体的、隐含的文化,属于行为范畴,是感性的。这种文化体现了目的语国家民众的价值观念、行为表现和风俗习惯,这些方面恰恰是外语学习者最难掌握的内容。关于跨文化交际而言,大众共有文化发挥着核心影响,法语论文网站,因为它是一种横向文化,属于整个群体,不像知识文化只属于某个阶层(受过相关教育的群体)。外国语言文化教学的优先目标不是制造知识文化所有者,知识文化只会武断地将人分类,让小部分人得益;而是掌握属于每个人或属于绝大部分人的基础文化、日常文化,因为这种文化的缺失是构成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原因。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产物,是学习目的语文化的最佳媒介,而词汇又是构成语言的三要素之一基本单位,因此Galisson提出了通过词汇学习目的语文化,尤其是大众共有文化,形成了“法语词汇文化语用学”理论。其主要探讨法语中具有文化附加值的词汇,如法语拼接词、法语文化隐迹词、法语大众共有文化词、境遇词、常用物品商标名称等。
  在所有的语言中,都存在一些具有为同一文化和语言群体所共有的隐含所指和内涵的词语或者词组,它们大量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普通词汇中,这类词被Galisson称为大众共有文化词(les mots à charge culturelle partagée),它的文化附加意义是隐性的,法语论文范文,但是为目的语国家的民众所知。比如在法国,提起铃兰(muguet),大家都会想到五月一日的劳动节;糖衣果仁(dragée)让人联想到婴儿的洗礼、教父,因为在法国,通常由即将受洗的婴孩的教父准备糖衣果仁。同时,蓝色果仁让人想到小男孩的洗礼,粉色则是小女孩的受洗;冷杉、马槽让人想到圣诞节,等等。所以,铃兰、糖衣果仁、冷杉都属于大众共有文化词。
  二、大众共有文化词的特征
  通过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大众共有文化词的特点是它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完全是隐含的、主观的。从符号学上看,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每一个词都是一个符号。所有的符号都由两个层面构成:形式层面的能指和内容层面的所指。关于大众共有文化词而言,它以能指作为形式,但是其内容具有双重性:不仅包括所指,还包括为大众所共有的文化附加意义。所指是符号的第一层内容,属于语义范畴,也就是一个词的本义,是客观存在的;大众共有文化附加意义是符号的第二层内容,属于语用学范畴,是符号和其使用者之间关系的产物。它来源于以目的语为母语的讲话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自己的世界观诠释事物的主观性。相关于符号的所指,它所蕴含的大众共有文化有很大的自主性和自由。我们以法语为例:
  (1)Quelle pie!
  这句话可以译为:真是多嘴多舌!pie一词的本义是喜鹊,但是在这句话里,pie一词的所指完全失去了意义,取而代之的是它的大众共有文化意义,即喜鹊一词蕴含着多嘴多舌、饶舌的意义,并且这种意义是绝大多数人法国人都共享的。
  (2)Il faut que je fasse des heures supplémentaires pour mettre du beurre dans les épinards!
  这句话如果从字面看,应翻译为:为了往菠菜里放黄油,我必须得加班!显然,这样理解的句子不合逻辑,让人不知所云。但是如果知道beurre一词在此句的意思与其所指“黄油”毫无关系,而是指它的隐含意义:富有和宽裕,那么就不难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改善生活处境,我必须得加班。
  (3)Fais gaffe!t’es mal stationné,tu vas te prendre une prune!不难看出,理解这句话的关键是se prendre une prune这个短语,尤其是prune(李子)这个词,因为整句话讲的是停车,跟李子有什么关系呢?大部分法国人都知道,违章停车的罚款单颜色跟李子一样,所以在法语里,se prendre une prune就是吃罚单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 小心!你没有把车停好,你会吃罚单的!与之类似的例子还有用carte blue(原意是蓝色的卡)代替银行卡,carte orange (橙色的卡)代替地铁月票。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大众共有文化词的两方面内容:所指和隐含的大众共有文化是完全不同的,法国人不会意识到词语的这两个内容的存在,因为那是他们约定俗成的文化,法语初学者只能意识到所指是词典里收录的意义,可以通过词典查询,他们只有在跨文化交际失败的时候才能意识到大众共有文化的存在。但是,这二者之间也存在紧密联系,正如Galisson所指出的那样:必须承认大众共有文化植根于整个符号的土壤中。
  此外,属于语用范畴的大众共有文化不仅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这种主观性关于不同的社会群体而言是相对的,因此,一些能指和意指一样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含义完全不同。这一点不难理解,以汉语和法语为例,在汉语里,“龙”是帝王的象征,有威严、祥和、吉兆之意,汉语里对于龙的成语几乎都是褒义;而在法语里,龙则象征着邪恶、怪兽、烦恼。汉语里“鹤”意味着长寿,有“松鹤延年”之说,而“鹤”在法语里隐含着女人轻浮、放荡之意。同样,红色在中文里有兴旺、喜庆之意,在法语里却没有这些文化涵义。
  三、大众文化共有词对法语教学的启示
  对大众文化共有词定义和特征的略论,对法语教学有以下几点启发:
  第一,法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同等重要,文化教学不容忽视。胡文仲教授指出,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法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和要求,但是交际能力不可能仅仅通过语言能力实现,学生还需要掌握各种与法国相关的文化和社会知识。因为文化反映一个国家的风俗、传统,而这些恰恰是跨文化交际最大的障碍,所以,在法语教学中,应当语言与文化能力并重,不可偏废一方。很多法语系学生可以说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但是无法实现与法国人的无障碍交流,或者阅读法语文章时无法做到畅通无阻,这都是因为缺乏对法国文化的了解。
  第二,要重视大众共有文化的教学。作用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存在于大众共有文化中,知识文化可以通过学习法国历史、地理、文学、语言学课程习得,但是大众文化产生于社会中,体现在日常生活交际中,在教学中操作比较困难,因此是学校教育容易忽视的内容。法语教学中应当重视大众共有文化教学,积极探究教学手段。现在国内法语系开设的视听说课程多采用的是交际教学法的教材,即真实支撑材料,内容丰富,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可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日常文化教学。此外,口语会话课也可以引入日常文化知识。
  第三,词汇是文化教学的重要手段。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言与文化的桥梁。但是长久以来,外语教学越来越向语言学靠拢,因而非常重视语音、词法、句法,而忽略了词汇。Galisson开创的法语词汇文化语用学,把词汇视为学习大众共有文化的有效途径,对法语教学有指导意义。大众共有文化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涵义,是日常文化的沉淀和积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对这类词汇给予特别重视,尤其是它的文化附加值。常见的颜色、节日、动物、地点等词汇都是教授日常文化的切入点,还可以通过法汉文化词汇对比辨析,让学生体会到法语和汉语之间在词汇的文化内涵和语用方面的异同,体味法国文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DGALISSON,R.Cultures et lexicultures.Pour une approche dictionnairique de la culture partagée.In Hommage à Bernard Pottier.1988:325-341.
  [2]GALISSON,R.De la langue à la culture par les mots,Paris,CLE International,1991.
  [3]GALISSON,R.La pragmatique lexiculturelle pour accéder autrement,à une autre culture,par un autre lexique,tudes de Linguistique Appliquée,1999:116,477-496.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外语教学与探讨出版社,1999,11.
  [5]王秀丽.当代法国语言学理论探讨.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5.
  [6]傅荣.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发的演变与分类.法国探讨,2010(3).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