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传播文化的基本工具,也是人类用来进行思想和进行交际的基本工具。没有脱离文化的语言,在二外法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文化因素的导入。本文从法语二外课程的发展近况和导入后的积极效果论述导入的必要性,思索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导入方式和文化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二外法语 文化因素 导入 课堂教学 每一种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与这个社会的特定环境紧密相连。语言反映社会文化,但又不能代表文化;文化以语言的形式具体体现,没有不表现任何文化的语言。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正如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所说: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创新和社会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人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理解和处理好语言与文化内在的丰富内涵,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适时地引入相关的文化知识,抓好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才能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才能正确把握语言教学的规律,培养出优秀的语言人才。 大多数的法语二外学生从未接触过法语,使他们在短短的一至两年时间里,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是每位教师关注的课题。而在这其中,由于二外教学长期以来面临的现实和社会因素,迫使许多教师急于求成,只顾突出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忽视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一体性,忽略文化因素在二外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导致学生在后阶段的学习中困难重重。 一、文化因素导入的必要性 语言具有表达形式与表达功能两套系统。目前绝大多数的二外法语教学均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思想和模式,过分注重语言表达形式而忽视语言表达功能。一般遵循“生词―课文―语法―练习”的教学程序,教师大多依次讲解词语句子的含义,讲授词汇、句法和语法,学生主要的课堂活动是听和记。这种程序对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同时也导致学生们记了很多的单词和句型却无法活学活用,“哑巴法语”和“聋子法语”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教学模式遵循的是“教师为主”的准则。教师在讲台上拼命地“拉内容”,学生在下面拼命地赶笔记,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消极接受者,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乏味的“填鸭式”教学,成百上千个单词,繁杂的语法规则无不让学生望而生畏,二外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沉重的负担,更无兴趣可言。 当然,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弊端颇多,可仍沿用至今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目前的高校二外法语教学普遍面临着开课时间较晚、课时少、班级人数较多、教材内容单一等困难。再加上近年来愈演愈烈的“考研热”,在此条件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许多教师不得不把教学目标放在教授语言表达形式上。殊不知,学生被这样的教学模式压得喘不过气来,疲于应付,硬是把有血有肉、活生生的语言肢解成一个个彼此毫无关联、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可考因素”。其实,许多学生起初选择法语作为二外是满怀着对法国文化的憧憬和对法语语言的向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二外法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全面系统的法语语言知识,帮助学生打好语言知识功底,全方位地训练语言技能;更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化素质,有计划地在教学中进行文化移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认识真实的法国,学习法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习惯,掌握真正的法语。 二、文化因素贯穿教学始终 二外法语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具备一定的法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的人才。教师们不应为了让学生能应付考试或考研,把教材讲完,认为这就是二外课程的任务。只注重量的教授,却疏忽了质的把握。要知道,语言千变万化,内容无穷无尽,教授学生这门语言的能力才是二外教学中应把握的准绳。二外法语教学不同于大学英语教学和专业法语教学,法语论文范文,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能死板地沿用其他教学模式中的文化教学方式。在二外学习中,利用学生对法国语言文化的热情,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文化因素的导入不应只被当作“背景”,而应贯穿二外学习的始终。 当然,在二外法语教学的不同阶段,文化导入的层次是不同的。语音学习是法语初学者接触法语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普遍感觉难以把握、枯燥乏味的阶段。在此过程中,光让学生学习口形、舌位、规则和特例显然是不够的。而在教授单词发音的时候导入单词的文化渊源则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二外法语教学的对象多是英语系或有英语学习背景的学生。在法语词汇中有许多英语借来词的发音比较特殊,在教授该类单词发音的时候加入适当的词源介绍通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简明法语第一册第十八课中,week-end一词在课文中没有注音,它的发音并未遵循发音规则,要发[wik?藓nd]。教师在教授这个单词的发音的时候可以解释给学生,这个词之所以发音特殊是因为它是个来自英语的借来词。这样,学生便不会感觉法语单词发音规则混乱、无法掌握,以后再遇见此类词语便能很快接受。 在词汇教学中,适当地介绍在构词上的文化内涵,注意同类词汇中的自然联系,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以前缀re-为例,它在构词上有“重新、再次”的意思。这样,当教授“venir-revenir”,法语毕业论文,“tourner-retourner”和“trouver-retrouver”类似动词的时候,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它们含义的不同和动词变位之间的联系。而在句法教学中,适时地将学生导入交际环境,让学生不仅懂得这个句子的含义,还能明白这个句子确切的使用场合和对象。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一直将简明法语这套教材中的“交际法语”版块的内容贯穿每课教学的始终,甚至认为它的教授要远远重要于单纯的词汇和句法讲解。在每课的实际教学内容中,笔者一直按照先讲解“交际法语”和基础语法,然后才是课文讲解的顺序进行。在“交际法语”的讲解中,教师可以虚拟一些具体的语境引导学生理解。例如,在第一册第九课后的“交际法语”中出现了大量的问候和告别的句型。若仅仅只停留在向学生解释每个单词和句子的意思上,就无法体现“交际”的主旨。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来共同模拟每个句型使用的语境。假如两人晚上刚见面打招呼时,可以互相说“Bonsoir!”(晚上好!)。而如果两个人在夜晚即将到来的时候分别的话,则可以互相说“Bonne soirée!”(晚上愉快!)。这样的方式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此外,在语法教学中,关于已经具备基础法语能力的学生,在安排学生完成教材上准备的大量的结构性练习的同时,也可以适时地安排学生完成一些交际性练习。例如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利用课后时间围绕自己喜欢的主题准备一小段情景对话模拟,或者用法语介绍自己感兴趣的法国文化的某个方面。这样的练习让学生跳出了课本的局限,真正做到活学活用,虽然过程中有许多的错误,却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中求乐,乐而好学。 三、文化因素让教师面临新的挑战 在二外法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是时代特征和社会需要的体现,它的发展对新阶段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关键性和决定性的环节,只有把这一环节抓好,教学质量才可能得到保证。教师要用自己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化氛围。法国一向被人们认为是浪漫的代言词,被认为是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民族。作为法国语言的传播者的教师同样也应该呈现给学生自己最热情活跃的一面,在课堂上制造一种愉快的勤奋,正是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们才会愿意开口说话,才能实现师生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此外,在教学中适时地导入文化内容的教学也是对教师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双重考验。法语教师应当不断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必须具备语音、词汇、语义、语用各方面的知识和较高的外语听说读写技能。同时法语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国文化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对有碍理解和交际的词汇、短语和句子从文化的角度尽可能地导入必要的文化知识。 目前我们处在现代与传统外语教育观念的交替过程中,这一时期的法语教师更应不断学习,了解外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加强多方面的自身修养,言传身教,从一言一行中给学生作出具体榜样,逐步实现教师角色新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沈银珍.多元文化与当代英语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王惠德,曹德明.中国法语系教学探讨[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李鸿军,石慧.交际礼仪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4]程依荣.法语词汇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孙辉.简明法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