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或B”格式的句法语义关系再探[法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法语论文 责任编辑:黄豆豆更新时间:2017-05-0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内容摘要:“A或B”格式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格式,其语义并非简单的选择。本文试图通过对其组成成分“A”、“B”及“A或B”整体结构的考察,揭示“A或B”结构的语义功能、结构功能,说明“A或B”结构的多种选择关系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或” 等同关系 选择关系 位序
   一.引言
   现代汉语中存在这样的句子:
   [1]近代西学输入并没有摧垮儒学,而是很快与儒学结合,并由此为改革或革命提供急就章。
   [2]有的还采集一些中草药配上捉来的蛤蚧或活蛇浸泡成土药酒,早服晚用,补养身体。
   例[1]中的“改革或革命”和例[2]中的“蛤蚧或活蛇”就是本文要讨论的“A或B”格式。这种格式里的“或”是连词,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相当于连词“或者”,表示选择关系或等同关系。然而A与B是什么关系,这种选择关系内部是否完全一致?这有待我们进一步考察。
   二.格式考察
   “A或B”格式是由固定因子“或”和两个变化因子“A”、“B”构成的,根据A、B的词性我们可以把“A或B”结构分成以下几个小类:
   1.A、B都是体词性成分
   [3]如果全社会都能重视拓展家属或活体供肾这一供体来源,将大大缓解器官短缺的矛盾。
   [4]我只希望如何来保留这种热忱到文字中。关于爱情或友谊本身,已不至于如何惊心动魄来接近它了。
   例[3]中的“家属”、“活体”和例[4]中的“爱情”、“友谊”都是名词。
   2.A、B都是谓词性成分
   [5]凡有心事的人,无论喝酒抽烟,他只会一直地向前喝或抽,不知道满足的。
   [6]立场?我看把我所有的力量拿出来,直接的或间接的去杀几个敌人,便是我的立场。
   例[5]的“抽”、“喝”都是动词,例[6]的“直接”和“间接”都是形容词。
   3.A和B一个是体词性成分,一个是谓词性成分
   “或”连接的A、B,表示选择多是在同一范围之内,因而词性大多相同,同为体词性成分或者同为谓词性成分,但也存在A、B一个是体词性的,一个是谓词性的,例如:
   [7]况且现在是多么切迫的时候,作者的任务,是在关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上例中“反响”是名词,“抗争”是动词,整体结构做“给以”的宾语。由此可见“或”作为连词既可以连接体词性成分,也可以连接谓词性成分,其整体结构的性质多与A、B的词性相同。“A或B”整个格式因A、B词性的变化在句中也可充当主语(如例[3])、谓语(如例[5])、宾语(如例[1]例[2]例[7])、状语(如例[6])等多种句法成分。
   三.语义功能
   连词“或”的语义功能主要有两种。
   (一)表示等同关系,法语毕业论文,“A或B”指的是同一事物,相当于“A即是B”。例如:
  [8]玉米又叫包谷或棒子,如果不解决这个纷歧,拼出来还是彼此不懂。
   “或”表示等同关系时,A与B是可互换,例[8]也可以说成“玉米又叫棒子或包谷”。
   (二)表示选择关系。“A或B”并非等同,而是要在A、B之间进行选择。根据A、B之间的相容性又可以把这种选择关系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交替性选择,“A或B”表示经常交替出现的两种情况,即“时A时B”。
   [9]这副对联,我一直挂在我的案头或床头,从北京到重庆到日本又回到北京!
   [10]我曾用“男士”的笔名写了几篇对于女人,却因病或忙没有每期交稿,而实秋却是每期都写,一直写到抗战胜利!
   上面例举的“A或B”是指“有时A,有时B”,例[9]指有时挂在案头有时挂在床头。例[10]是指有时因为生病,有时因为忙。此时强调A与B“时此时彼”的交替关系。
   2.非交替性选择关系。“A或B”并不因时间关系而交替出现,A、B的出现或发生与时间没有关系。非交替性选择关系的“A或B”格式根据A与B的关系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叙述者所陈述的两个备选项是相互排斥的,即选择者要么选A要么选B,A、B两种情况是不能同时发生的,即“非A即B”。例如
   [11]她自己虽然不敢给一个肯定或否定的回答,然而在心里却有一个声音叫起来
   [12]他以为天佑不过是个小商人,死或活都与他没有什么关系。现在,他可是动了心。
   例[11]中回答要么是肯定的要么是否定的,法语论文,例[12]中人只有活与死两种状态,这种“A或B”格式中非A即是B,非B即是A,否定一个即是肯定另外一个。
   相互排斥的“A或B”选择格式中A与B常常是一对绝对反义词,A与B之间没有中间概念,例如“死”与“活”、“肯定”与“否定”。有时A、B是同一个词,而在B前面加上一个否定词造成两个相反的选项,例如:
   [13]他不由的多添了钱,忘了他是作生意呢!买成或没买成这样的一件衣服之后,他会挑着担子走出老远。
   (2)叙述者所陈述的两个备选项既无时间交替发生的情况也不是相互排斥的,即行为动作者既可以选A,也可以选B,是“亦A亦B”的。例如:
   [14]如果你没有翻译或细读过莎剧凯撒传的话――只得说,这判断,更是“超乎我底能力之上。
   [15] 那晚上城里人家都在门口烧着芦秆或树枝,一处处一堆堆熊熊的火光,围着些男男女女大人小孩。
   例[14]“翻译”和“细读”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亦此亦彼的,例[15]烧的东西既可以是“芦苇”也可以是“树枝”。这种情况下,A、B多为近义词或同类事物、动作或状态。这种非排斥的选择,当其选择的主体是非单数,即由多数目组成时,往往表示不同主体的不同选择的可能性,可以理解为“有的A有的B”。例如
   [16]中国华丽的头饰通常大而重,用金、银、玉石或珍珠做成凤凰或花朵形状。
   [17]北京的皇宫御苑是多么庄严美丽呀!看,那些绿或黄的琉璃屋顶,那些雕梁画柱,那些白玉石的桥栏。
   例[16]是指有的头饰做成了凤凰的形状,有的头饰做成了花朵的形状,例[17]是指有的屋顶是绿色的,有的屋顶是黄色的。
   四.A、B位序
   “A或B”格式中,A、B的位序从理论上讲是可以互换的,即A、B是并列关系,“A或B”等于“B或A”。例如例[1]中“改革或革命”也可以说成“革命或改革”,整个语句的意思基本上不变。但在实际语言运用中,A、B的位序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而不能随意互换,其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们思维习惯的制约
   由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及人类长期思维所形成的习惯,某些“A或B”格式中的A、B位置是不能随意更换的,例如
   [18]大家复能在一句趣语上,一致微笑或大笑。本应害伤食病的人,因此也都不知不觉间心广体胖起来。
   [19]认为较好的占21%,认为一般的占46%,认为较差或很差的达20%。
   [20]无论是在白天或黑夜,世界都有两个不同的面目,为着两种不同的人而存在。
   例[18]“微笑”和“大笑”,笑的程度是从小到大的;例[19]“较差”和“很差”,差的程度是从轻到重的。这种轻重程度的渐变的顺序是不能改变的,所以A、B的位置也是不能互换的。例[20]“白天或黑夜”一般也不换为“黑夜或白天”,相关于“黑夜”而言,“白天”在人们的认知领域是更为凸显的,凸显的事物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因而一般情况下放在前面。除此外A、B若是正反对立的词语,更倾向把正面的积极的放在前一个。如例[11]。
   2.语境的制约
   “A或B”格式A、B能否互换受到语境的制约,这里的语境主要指的是上下文,上文提到A、B相关的内容,“A或B”格式中要与上文顺序相互照应。如例(5)上文先提到“喝酒”后提到“抽烟”,下文就只能用“喝或抽”。
   3.逻辑先后顺序的制约
   语言表达要为人们所理解,就要符合人们逻辑表达的先后顺序,逻辑先后顺序制约有些“A或B”不能改为“B或A”。例如:
   [21]愿往哪里去,便往哪里去;愿几时出发或停止,便几时出发或停止。
   [22]每逢有敌人的官长来往,文城的人们必须拿起纸旗去到车站上欢迎或欢送。
   例[21]中“出发或停止”不能改为“停止或出发”,只有先出发才会有停止。例[22]中“欢迎或欢送”也不能改为“欢送或欢迎”,只有先来才会有离开,即只有先迎接才会有送别。
   除此之外,A、B的位序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例如音节的因素,人们的表达习惯使人们常常把音节少的选项放前面,音节多的选项放在后面,如例[13]“买成或没买成”一般不能改成“没买成或买成”。由此可见“A或B”虽是并列的关系,但由于语境、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关系,A、B的位序是不能随意改变的。
   “A或B”格式是日常语言使用中常见的格式,通过对其语表、语义和相关格式的对比考察,我们发现连词“或”既可以表示等同,也可以表示选择关系。当表示选择关系时,选择项A、B之间的关系有“时A时B”的相容性选择,也有“非A即B”的排斥性选择,也有“亦A亦B”的非排斥的选择。A、B的位序反映了人们认知和思维的规律,“A或B”包含着丰富的语义关系,关于语言探讨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清平. 连词“或”与“或者”的使用异同及其制约机制[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第3期:367-375.
   [2]谢晓明.“A加B”格式之考察[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9月第3期:50-53.
   [3]吕叔湘.汉语语法略论问题[M].商务印书馆,2007.
  
   马锐敏,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探讨生。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