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代诗人崔颢的存世著作不多,但是他的黄鹤楼却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程抱一,法兰西学院唯一的华人院士,他对唐诗的法语翻译形神兼备。本文具体评析他对黄鹤楼的法语翻译,以及他从中法不同的文化视角,对黄鹤楼的评析。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黄鹤楼 三美论 中国诗语言探讨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英国翻译理论家哈特姆与梅森认为,翻译是一个动态的交际过程。译者站在这个动态过程的中央,在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充当协调者的影响。译者不仅具有两门语言知识,而且还具有两种文化事业,他在两种不同文化中为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协调意义。这就对译者提出了很高的双重语言和文化要求。 在各种文体的翻译中,诗歌翻译被普遍认为是最难的,而翻译中国古代诗歌尤其之难。因为中国古诗高度凝练,音律讲究,修辞丰富,典故颇多,意味深远,同时兼具“意美、音美、形美”。对此,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早已有所论述,像这一类浑然天成的名句,它的好处太玄妙了,太精微了,是禁不起翻译的……‘美’是碰不得的,一黏手它就毁了。” 翻译家许渊冲针对中国诗歌的特点,提出了诗歌翻译的标准――“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和形美。诗歌翻译不但要传达原文的内容,不能错译、漏译、多译,而且要选择和原文相似的韵脚,借助双声、叠韵、重复、对仗等措施来表达音美。此外语句要对仗工整,长短大体整齐。在这三美中,意美是第一位的,音美是第二位的,形美是第三位的。 崔颢的黄鹤楼位列唐诗三百首七律第一篇,该诗以七古笔法运律调,浑浩流转。难怪李白登黄鹤楼,见到崔颢这首诗后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至今黄鹤楼已有多种法语译本。而程抱一的译本尤为突出,兼具“三美”。 程抱一,法籍华人,法兰西院士,作家、诗人、翻译家、艺术评论家及汉学家。他的中国诗语言探讨(L’?criture poétique chinoise)被誉为西方汉学探讨中的一个转折点。作为长期生活在法国的华人,程抱一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角度略论中国诗歌的内涵,又引进西方结构主义理论略论诗歌的构架,同时将中国诗歌和汉字、书法、绘画、神话、音乐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加以略论,视角独到、论点精辟。此外,他还大量翻译了中国古代诗歌,其译本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程抱一关于崔颢的黄鹤楼特别偏爱,在中国诗语言探讨中也多次提及该诗。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Le Pavillon de la Grue Jaune Les Anciens sont partis,chevauchant la Grue Jaune Ici demeure en vain l’antique pavillon La Grue Jaune disparue jamais ne reviendra Les nuages mille ans durant à l’infini s’étendent Rivière ensoleillée,arbres verts de Han-yang Herbe fra?che,foisonnante, le au Perroquets Où est-il,le pays,par-delà le couchant? Vagues noyées de brume,homme de mélancolie 一 程译本黄鹤楼的形、韵略论 黄鹤楼是一首七律,四联,共八句,每句7个音节,节奏为4/3。在韵律上,崔颢采用了交叉韵abab,偶数句都押ou韵,奇数句分别押u、an、u、i韵。前两联呈古体诗,结构较为自由,后两联严格遵守了七律的平仄、对仗。 程译本较完整地保留了这首七律的特征,四联八句,每句的字数在7个单词左右(最少6字,最多9字)。形式整齐,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原汁原味。 首先,从形式上略论程译本。由于中、法语言的巨大异同,形似是诗歌翻译的一大难点。而程抱一灵活地规避了这一障碍。原诗每句两个节奏组,4/3 停顿,程译本每句也分为两个节奏组,停顿处基本符合4/3准则。 原诗前两联呈古体诗,第1、3、4句皆为主谓结构,第2句为主谓倒装结构。程抱一遵循了崔颢的这种文体,1、3、4句以名词主语开始(les anciens,la Grue Jaune,les nuages)用来表示“昔人、黄鹤、白云”, 后接谓语动词(chevauchant,reviendra,s’étendent)来表示“乘、返、空悠悠”。第1、3句中的两个“去”,程抱一分别使用了两个过去分词(partis, disparue)用来表示动作先已发生。而第2句的主谓倒置(动词demeure 在前,名词pavillon 在后),正好和其他三句形成对比,避免了头重脚轻之嫌。古体诗的特点接近于散文,语句流畅平实,修辞较少。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程抱一的翻译正好抓住了这个特点,使用了陈述句的语序,配以方式(en chevauchant,en vain)、地点(ici)、时间状语(mille ans,à l’infini),两联一气呵成,一如口语,纯朴生动。 崔颢在后两联采用了律诗的格律,平仄对仗工整,这就给翻译增加了难度。巧的是,第三联中,诗人为了对仗而变动的中文语序恰巧符合法语的语序,无意中成全了翻译的形式美。主语“晴川历历、芳草萋萋”都是名词在前,形容词后置,这一特点符合法语语法。因此,程抱一轻松地用rivière ensoleillée和herbe fra?che,foisonnante两个词组对应。“汉阳树,鹦鹉洲”是地点状语,分别省去了动词“沿着……流淌”和“在……上生长”。崔颢将地点置于句尾,也正好符合法语地点状语处于句末的规则。为了形式和音节上与原文统一,程抱一也省去动词,大胆地直接将地点置于句末,留给读者更多的对动词的想象空间。 原诗尾联以一设问句开始。正常语序的“何处是乡关”被主谓倒置,成了“乡关何处是”。句末的疑问词,让读者一眼就望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针对崔颢的这一思想,程抱一也采用了倒装形式,一开场就冷不丁来了一句“où est-il”,让读者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文。而紧接着的主语(le pays)和地点状语(par-delà le couchant)将读者脑中的空白逐一填满。 程抱一对第8句的翻译独具匠心,加入了自己的创造。崔颢采用了“地点状语/主语(略)/谓语”的结构,即在“烟波江上”,“乡关何处是”这个问题“使人愁”。而程译本并列了两个名词词组,都采用同一被动结构“名词/ noyé de / 名词”(第二个noyé省略),将“波”与“人”对比,前者被“烟”笼罩,后者被“愁”笼罩。这一创作比原文更为精彩。 其次,从韵律上略论程译本。律诗的魅力在于语句工整,琅琅上口。因此,钱钟书说过:“以诗译诗,好比带着音韵和节奏的镣铐跳舞。”程译本的黄鹤楼对仗工整,押韵顺口,形似音美,不再是单纯的翻译,而是具有自身见解的文学创作。
程译本的每句分为两个节奏组,音节停顿基本遵循6/6准则,断句措施与原诗的4/3停顿基本符合。原诗的交叉韵,在法译本中也有所体现。在前两联中,偶数句押ong,ang韵,与中文的“楼”、“悠”很相近。后两联中,奇数句都押ang韵。而且第5、6、7句中的两个节奏组,韵脚从ei/ang 到ang/ei,又回到 ei/ang。这种回环往复让程译本也充满了唐律诗的音律之美,朗朗上口。 二 程译本黄鹤楼的意境赏析 程抱一的中国文化底蕴加深了他对中国诗歌的理解,而他对法国文化的熟谙,也让他的翻译更容易为法语读者所接受。这种中西方文化的结合,使程抱一的诗歌翻译折射出独属于他的“第三方”光彩,即在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指引下,应用西方结构主义观点,创造出法译诗歌的意境。 在这种翻译观的指导下,程抱一提出了他对黄鹤楼的独到见解。 程抱一将原诗分为两部分,前两联将读者引入远古黄鹤飞天的故事,后两联又回到黄鹤遗留下的人间,从而形成一“天”一“地”、一“虚”一“实”两个时空。 在第一个时空里,崔颢反复三次使用了“黄鹤”二字,这在律诗中是绝无仅有的,并且程抱一还分别下了不同的定义。第一处“黄鹤”是道家学说中古人羽化而登仙的交通工具;第二处指遗留尘世的空楼;第三处指代乘鹤而去的仙人。这三处“黄鹤”将古人仙去的传说娓娓道来。而第4句,突然将笔锋转到“白云”。首先,在视觉上和“黄鹤”产生对比;其次,黄鹤一去不复返的决绝和白云的悠悠飘荡也形成反差,后者仿佛是一道天然的屏障,置于第一和第二时空之间。因此为了体现前三句和第4句的反差,程抱一在翻译中三次提及“黄鹤”(la Grue Jaune,其中第二处用 pavillon代之),并且遵循原文语序。如第2句中的“黄鹤楼”(l’antique pavillon)被置于句尾,从形式上也反映出了“余”字的意境。而第4句开头的les nuages和末尾的s’étendent,也如同一道鸿沟,隔开了天上与人间。 后两联将读者拉回到现实中,格调也回复到律诗规整的平仄对仗。第5、6句的自然景色和第4句缥缈的白云立刻形成对比。程抱一从结构到意境对这两句诗进行了略论。第5、6 句的前四字都是名词词组,都采用了“名词/形容词叠词”,“历历”和“萋萋”形象地刻画出了“晴川”和“芳草”的动态美,前者不息地流淌,后者繁茂地生长。但是在这两个名词后面,崔颢马上安排了两个地点名词,且省去动词,将动态的景色和静态的地点形成对比。而动词的缺失,仿佛是斩断了自然和时空的联系,让景色能超越时空的限制,源远流长。这种波澜起伏的文势,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所以,在法译本中,程抱一也略去动词,将地点状语直接堆砌于名词之后,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 第7、8句描写长江,暮色苍茫,烟霭沉沉,诗人触景生情,勾起淡淡乡愁。烟“笼”江波,愁“笼”人。程抱一的法译本在原著上加以创作,将水与人,烟与愁形象地对比起来,令译作更多了一份凄婉苍凉之感。 三 结论 文学翻译的最高目标是成为翻译文学,也就是说,翻译著作本身要是文学著作。作为文学翻译中的最高成就,诗歌翻译尤其要遵守这一目标,达到“三美”的境界。 许渊冲在诗书人生中提到,“译诗的主要目的不是使诗人流传后世,而是使人能分享诗人美的感情。”关于诗歌翻译,他提出了“一也”、“依也”、“异也”的措施论,即译文与原文相统一,译文以原文为依据,和译文的创新立异。程译本的黄鹤楼保留了原诗集古体与律诗为一体的特色,在造句上散文与对仗共存,在韵律上交叉押韵,顿挫统一。而程抱一对诗歌意境的捕捉尤为准确,抓住了诗人在穿越虚实两个时空后的落寞与沧桑之感。在翻译中,程抱一有传承,有突破,兼顾到了意美、形美、音美三方面,让人在阅读法译本后,也能产生如同读原诗般的共鸣。 参考文献: [1] Fran ois Cheng,L’ criture poétique chinoise,Paris,Seuil,1977. [2] 蒋向艳:程抱一的唐诗翻译和唐诗探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 夏彦国:对王维“竹里馆”一诗法语翻译的研讨,法语学习,2006年第2期。 [4] 闻一多:唐诗杂论,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简介:王诣理,女,1980―,浙江德清人,硕士,助教,探讨方向:翻译与文化,工作单位: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法语论文范文,法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