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下法语学习中的中华文化渗透探讨[法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法语论文 责任编辑:黄豆豆更新时间:2017-05-0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本文基于对各大高校法语学习的调查探讨以及与法语系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讨论,概述了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其成因,从学生的角度,借助不同的途径,探究缓解“中国文化失语症”即在法语学习渗透中国文化的可行性方法。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中华文化失语 法语学习 中国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H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023-02
  2014年,既是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的“金婚年”,更是“中国梦”腾飞的一年。有“法兰西玫瑰”之称的索菲・玛索在中国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曲la vie en rose让中国掀起了一股法语热;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各种外交活动中,举手投足间处处彰显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让世界掀起了一股中国热。这两股热潮的交汇使得越来越多的法语学习者将目光聚焦于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关键点上,因此在法语学习中如何加强中华文化的渗透性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跨文化的双边交际能力,成为法语学习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对外交流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概述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评论家就将西方文学思想的入侵以及中国古代文学思想流失这一现象定义为了“中国文学失语症”。2000年10月,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的文章,首次提出了“中华文化失语现象”这一概念,即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主体方缺乏厚重的中国本土文化涵养,不能用自己所学的语言流畅地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对话中缺乏主动,这种现象不仅阻碍了跨文化交流,而且制约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二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主客观原因略论
  从主观上讲,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根本还是缘
  于法语学习者对本土文化的不自信和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调查发现法语学习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而且大学法语系的学生占据大多数,但青年学生作为法语学习者的主力军,由于缺乏一种平等交流的意识,盲目崇拜西方的价值观和信仰,以适应西方文化生活为荣,而缺失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从而忽视对中国文化精髓的了解和学习,使自己陷入了中国文化知识的盲区,造成在对外交流中文化地位不平等的现象。
  客观上讲,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大学对外语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课程及对于中国文化知识法文翻译版的读物和工具书三个方面都出现了对中国文化不同程度的忽视。
  第一,教学大纲作为教学风向标,主导着学校教育教学的计划和方向。2000年4月版的高等学校英语系英语教学大纲就首次提出了“英语系高年级学生要熟悉中国文化传统……”的要求,在英语教学的最前线,开始重视老师对学生中国文化知识的传授。
  第二,在教学课程设置方面,全国开设法语系的院校大大小小共有100多所,笔者从中抽取了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三峡大学等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材进行调查对比探讨,从中不难发现各大高校均将法国社会与文化、法国文学史等课程列为专业选修或必修课程,对其重视程度不言而喻,而关于类似中国文化课程的编排普遍都是少之又少。
  第三,在法语教材中,北外马晓宏的法语教材是各大高校法语教材的首选,在这样一本最具权威和代表性的教材里,对于中国文化的内容却是微乎其微,其涉及比重几乎为零。
  第四,如今市面上有关介绍中国文化法语版的资料可以用“罕见”两个字来描述,笔者接触比较多的两本读物你好,中国中国文化常识(中法对照),法语论文范文,编纂的主要目的也都是供海外华裔学习者和国外汉语爱好者所学习使用的,并不适合中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法语渗透性的学习和运用。
  三 法语学习中本土文化渗透的可行性建议
  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在法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教学大纲还是课程设置以及教材读物都应该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中国文化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重视母语文化和文化平等交流的意识,结合自身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对中国文化知识的学习及外语表达能力。
  从学生的自身角度来说,首先要树立起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把学习法语的目的提升到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的高度,这样才能避免闹出2005年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学大赛中留学生夺冠的让人唏嘘不已的笑话。具体可从日常法语学习中入手:
  第一,在词汇学习中学会联想记忆和对比记忆,注意引申词汇背后的文化内容。当我们在学习到一个单词的时候,如le No?l(圣诞节),我们可以联想到la fête du printemps(春节),从而对比两个节日不同的习俗,并进一步深入如何对两个节日进行更细致的描述,如相同点或者不同点:圣诞节,我们把巧克力(le chocolat)作为爱的表达;而春节,大人会把压岁钱(le don d’argent)作为对孩子爱的表达。在这一系列的联想与对比中,仅从一个单词le No?l我们就学会了延伸出来的其他有关的词汇如la fête du printemps(春节),le chocolat(巧克力),le don d’argent(压岁钱)等等,这些词汇之间相互联系,相比于一个个记单词的枯燥记忆,这样的联想与对比记忆更容易让大脑接受,从而轻松地掌握中国文化的法语表达法。
  第二,找一个法国语伴也可以促进我们自身对中国文化的掌握,因为日常的交流会涉及两国不同文化现象的话题,在对彼此文化的比较和了解中便可以敦促自己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知识自身掌握及外语表达能力,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争取主动权。
  第三,积极主动地参加甚至组织对于中国文化知识掌握和外语表达能力的竞赛,在比赛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其他选手们一起交流学习经验,从而构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学习模式,共同提高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第四,合理利用网络和杂志资源,互联网上有许多对于法语学习的网站,如沪江法语网、法语角等,这些网站常常会开设一些对于如何用法语介绍中国景点、节日等方面的专栏;如法语学习通常也会介绍当下的时政语言。
  第五,有意识地引导自己大量地阅读有关中国文化的法语文章,从中积累正确的专业术语及表达技巧,为自己的中国文化法语表达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六,每一年各大高校的法语硕士招生对学生中华文化双语能力的考查都特别重视,缓解中华文化失语的根本途径还是要求学生不断深化对法语和母语文化的学习,因此在接受大学本科教育后进入探讨生阶段学习或出国留学深造都是值得鼓励和嘉奖的行为。
  第七,大学本科教育中,法语系的学生二外都是英语,英法两种语言同为拉丁语系,在语法词汇方面都有许多共通性,因此在英法语学习中同步加强中国文化渗透、两语相互对比学习,能最终争取达到三种语言相辅相成、共同进步的效果。
  四 结束语
  中国文化国际竞争力和作用力的增强是我们每一个法语学习者所应肩负的责任,法语毕业论文,积极响应国家“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相结合的号召,在中国“引进来”的同时,昂首挺胸地“走出去”,不断提高自身的双边跨交际能力,搭起中法文化交流的桥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实现我们法语人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石志华.英语系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之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0)
  [2]赵岩.本土文化缺失导致的文化失语现象及对策探讨[J].前沿,2011(24)
  [3]吕敏、张彦.法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的融合――由“中国文化失语”引起的思考[J].法语学习,2014(1)
  [4]赵凤玲.从“文化失语”到“文化渗透”――论英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兼纳问题[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4)
  〔责任编辑:庞远燕〕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