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和“刚才”的句法语义功能及其偏误略论[法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法语论文 责任编辑:黄豆豆更新时间:2017-05-0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时间词“刚”和“刚才”是留学生容易发生偏误的一对易混淆词。在考察“刚”和“刚才”的句法语义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发现韩国留学生习得“刚”和“刚才”时,主要有“误用、错序、误加、遗漏”四种偏误。本文在归纳偏误类型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适当的教学建议。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副词“刚” 名词“刚才” 偏误略论 偏误类型 教学建议
  “刚”和“刚才”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常用时间词,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是甲级词汇,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刚”和“刚才”是留学生容易发生偏误的一对“易混淆词”。本文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语义略论句法描写相结合,在对“刚”和“刚才”句法语义功能方面的异同重新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考察韩国学生习得“刚”和“刚才”时所出现的偏误情况,归纳偏误类型及成因,最终提出适当的教学建议。
  一、时间词“刚”和“刚才”的区别
  学界对时间词“刚”和“刚才”的意义和用法等方面进行过讨论,如冯成林(1981),周小兵(1987),周晓冰(1993),聂建军、尚秀妍(1998),谢成明(2009)等。我们将在前人探讨的基础上,对时间词“刚”和“刚才”在句法语义方面的异同作进一步的梳理。
  (一)语义范畴的区别
  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指出,“刚”是副词,表示“发生在不久前”①;“刚才”是名词,表示“说话前不久的时间”。在它们的的释义里,都有表示短时的义素“不久”,但两者在主观性程度和表示时量大小方面有所不同。谢成明(2009)认为,“刚才”作为时间名词,具有固定的参照点-说话时间,它在时间轴上占据一个固定的位置。跟“现在”“今天”这样的时间词一样,表达绝对的时间概念。“刚才”作为某个具体的时点,表达的不是绝对客观的时间,而是一个相对客观的时间。我们可以把说话时间以前两个小时划定为“刚才”的范围,但是如果时间更长,如说话时间之前十个小时,就很难说它也在“刚才”的范围内。例如“我刚才背了十个小时的单词”,这样的句子就很少有人能够接受了。因此,“刚才”所覆盖的时间范围的相对性必须在词义的模糊性能够容忍的范围之内。
  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作为时间副词的“刚”可以再分为两个义项:一是指说话前不久发生;二是指紧挨在另一动作之前发生,后面常用“就、又”呼应。这两个义项的侧重点不同:前面一个义项以说话时间为参照点,强调动作的发生时间与现在的关系;而后一个义项以句中出现的另一动作的发生时间为参照点,说明两个动作之间间隔的时间很短,强调两个动作之间前后相继的关系。从这两个义项来看,“刚”自身没有固定的参照点,它的参照点是根据表达的内容确定的,表示两个时点之间的关系。这便决定了“刚”表达的是相对主观的时间,比如“他刚走”中“刚”表达的时间可以是几分钟,可以是几个小时,也可以是几天几年,只要主观上觉得时间不长就可以用“刚”,这个标准比较主观。
  “刚才”的参照点固定,表达的是相对客观的时点,而“刚”着眼于时段,表示“两个时点的间隔短暂”,?而且这种短暂是通过说话人的主观认定来实现的。②
  (二)句法表现的区别
  关于“刚”和“刚才”的词性问题,学术界有过争论,但现在一般的教科书和对外汉语教材中对它们的词性表述一致,即“刚”是时间副词,“刚才”是时间名词。现代汉语八百词对它们的句法表现作了如下描述:“刚”只能用在动词前,“刚才”还可以用在体词前(刚才的事)、介词后(比刚才舒服些了);“刚才”之后后可以用否定词(刚才不说),“刚”之后不可以用否定词。“刚”作为时间副词,最基本的句法功能是充当谓词性成分的状语;“刚才”作为时间名词,在句中充当状语之外,还可以作定语、介词宾语以及主语。
  下面我们对“刚”和“刚才”充当状语时与其他成分的共现情况作一下梳理。我们认为,“刚”和“刚才”在相同句法位置上的不同语法表现是由它们所属的不同语义范畴决定的。
  第一,与表时间的词共现时,“刚”比较自由,“刚才”要受一些限制。
  首先,与时点词共现时有如下区别。
  (1)a.早上刚摘的,看,还带着露水呢。
  b.*早上刚才摘的,看,还带着露水呢。
  例(1)中的“早上”是时点词,表示动作“摘”发生的时间,“刚”作为时段词能与它共现,表示以“早上”为参照点,行为动作发生在参照时间之前,而且与参照时间间隔短。而“刚才”本身就是时点词,语义上与另一个时点词“早上”发生冲突,不能共现。
  其次,“刚”和“刚才”都可以与时段词共现,但两者有区别:
  一是“刚”可以与表示较长时间段的时段宾语共现,而“刚才”不能与像“一天”这样表示较长时间段的宾语共现。例如:
  (2)a.李厂长刚离开几分钟/一天。
  b.李厂长刚才离开了几分钟/*一天。
  二是以说话时间为参照点的句子中,“刚”句谓语所指的行为或其产生的状态往往持续或作用到说话时,而“刚才”句谓语所指的行为或状态在说话前不久已经结束。例如:
  (3)a.小王刚回来一会儿。(说话时小王还在)
  b.小王刚才回来了一会儿。(说话时小王已不在了)
  第二,与“在、正、着、呢”等表进行、持续体的副词、助词共现时,“刚才”比较自由,“刚”要受较多限制。
  (4)a.你爷爷刚才正念叨着你呢。
  b.*你爷爷刚正念叨着你呢。
  “刚才”表示的是一个具体的时点,其后的谓语可以表示在这段时间里动作在进行或者持续;“刚”表示动作开始或完成后到某一时点间隔的时间短,其后的谓语不能表正在进行或持续。
  第三,“刚”不能与句尾“了”共现,“刚才”可以。(谢成名,2009;胡建刚,2007)
  (5)a.*我刚做完作业了。   b.我刚才做完作业了。
  谢成名(2009)认为,“刚”所在的小句一般是背景句,“刚”所修饰的动词常常给另一动作行为提供一种时间背景。而句尾“了”表示一种新情况的实现,它所在的小句负载着新的信息,是说话者的表意焦点,为前景句。因为“刚”和句尾“了”的语用环境不一致,所以不能在同一个小句共现。而时间名词“刚才”只是提供一个时点,动作行为在这个时点内展开,由于两者语义没有重复,“刚才”不作用句中“了”的使用,“刚才”和句尾“了”的共现是根据表达的需要确定的。
  第四,跟其他状语共现时,“刚才”倾向于在前,“刚”倾向于在后。例如:
  (6)a.我们刚才也到家了。(*我们也刚才到家了)
  b.我们也刚到家。(*我们刚也到家)
  例(6)中“刚才”出现在副词“也”的前面,“刚”出现在“也”的后边。
  二、“刚”和“刚才”的偏误类型
  汉语母语者一般不会用错“刚”和“刚才”,但二语学习者经常会用错。为了弄清韩国学生“刚”和“刚才”的使用情况,我们在40份调查问卷③及“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选取107条含有“刚”和“刚才”的偏误句,其中包含“刚”的偏误句66句,包含“刚才”的偏误句41句。考察发现,韩国学生“刚”和“刚才”的偏误类型主要有“误用、错序、误加、遗漏”等。
  (一)误用
  误用,指在句子中应该使用这一语言单位,却使用其他语言单位。主要有如下表现:
  一是与表进行体的“在”共现时使用“刚”而导致的偏误。如:
  (7)*我刚在洗衣服。
  (8)*我刚在读课文。
  例(7)、例(8)中有进行体标记“在”出现,“刚”不能与进行体标记共现,应该用“刚才”来表示这个时点范围内“洗、读”这一动作正在进行。
  二是与时点词搭配使用时出现的偏误。如:
  (9)*我昨天刚才到北京。
  例(9)中有时点词“昨天”出现,不能与本身就表示过去时点的“刚才”共现,应该用“刚”来表示“到北京”这一事件发生在参照时间“昨天”之前,如“我昨天刚到北京”。
  (10)*我现在刚到北京。
  例(10)中也有时点词“现在”出现,但“刚”不能与表现在义的时间词“现在”共现,可以与表过去义的时间词共现,如“我昨天/前天刚到北京”。
  三是“刚”与否定词搭配使用而导致的偏误。如:
  (11)*你怎么刚没有说这件事。
  “刚”不能与否定词搭配使用,应该用“刚才”来表示动作或状态没有实现。
  四是出现某一事件的发生时间为参照点的句子中使用“刚才”而导致的偏误。如:
  (12)*如果你现在去找他,他可能刚才下课。
  (13)*你来找我的时候,我刚才上完课。
  “刚才”具有固定的参照点-说话时间,法语论文,但例(12)、例(13)的参照点不是说话时间而是“去找他”“来找我”这一事件的发生时间,因此不能使用“刚才”,而应该用“刚”来表示“下班”这一事件发生在参照点之前。“刚”自身没有固定的参照点,它可以以另一动作行为或事件发生时间为参照点,表示动作或事件发生时间与参照点之间间隔很短。
  (二)错序
  错序,也称错位,指某个或某些语言单位的位置或顺序弄错了。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刚”出现位置的偏误。如:
  (14)*刚你说想去,现在怎么不想去了。
  “刚”的副词性质使其通常选择在主语或者话题之后出现,例(14)应将“刚”置于主语后,变为“你刚说想去,法语论文网站,现在怎么不想去了”。还可以把“刚”换成“刚才”,如“刚才你说想去,现在怎么不想去了”。“刚才”作为名词,可以出现在主语前。
  二是充当状语的“刚才”与其他状语共现时的位序出现混乱。例如:
  (15)*他高高兴兴地刚才给朋友打了个电话。
  (16)*他一个人刚才回家了。
  上面的例句弄错了“刚才”的句法位置,“刚才”与其他状语共现时要置于这些状语之前。例(15)应改为“他刚才高高兴兴地给朋友打了个电话”;例(16)应改为“他刚才一个人回家了”。
  (三)误加
  误加,也称“添加”,指句子中多出现了不该出现的语言单位。主要有如下表现:
  一是在“刚”出现的句子中出现句尾“了”。如:
  (17)*我刚吃完饭了。
  (18)*我刚回宿舍了。
  “刚”所在的小句一般是背景句,句尾“了”表示一种新情况的实现,它所在的小句是前景句,两者语用环境不一致,不能在同一小句共现。例(17)、例(18)应去掉句尾“了”。
  二是在“刚/VP”之后出现“之后/以后/后”等词而导致的偏误④。例如:
  (19)?刚到中国之后,很多人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场面让我感到惊讶。
  (20)?刚到中国以后,我感到又陌生有没有自信感。
  留学生可能是用“刚/VP”加上“之后/以后”来表达一个事件发生之后不久的情况,比如例(19)、例(20)是用来表达“来中国以后不久”,“我”的情况,但这样的句子让汉语母语者觉得别扭,去掉“之后/以后”就变得很自然,如“刚到中国,(看到)很多人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场面让我感到惊讶”“刚到中国,我感到又陌生又没有自信感”。
  (四)遗漏
  遗漏,是指在表达过程中应该使用某一句法成分却没有使用。主要表现为在“刚才”句中遗漏“了”而导致的偏误。例如:
  (21)*我刚才看见我的爸爸。
  (22)*他刚才迟到。
  (23)*我刚才看电视。
  “刚才”是时间名词,它只是提供一个时点,动作行为在这个时点内展开。“刚才”和句尾“了”的共现是根据表达的需要确定的,在例(21)中,“我刚才看见我的爸爸”关于说话者来说是一个刚明白的新的信息,所以应改为“我刚才看见我的爸爸了”。例(22)应改为“他刚才迟到了”,例(23)应改为“我刚才看电视了”。   综上,我们在107条“刚”和“刚才”的偏误语料中,统计出误用、错序、误加、遗漏等的偏误类型,其分布情况如下:
  在107条偏误语料中,误用偏误较为突出,占一半以上(60%),其次是错序(17%)、误加(9%)、遗漏(7%)。可见,韩国学生还没有彻底掌握时间词“刚”和“刚才”的用法。
  三、偏误成因及教学建议
  韩国学生在习得“刚”和“刚才”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误,主要是受到目的语和母语的双重作用。为此,在教学中应该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偏误成因
  第一,目的语的作用。学习者对“刚”和“刚才”在句法语义方面的异同掌握不充分,导致出现各种偏误。比如时间名词“刚才”着眼于时点,以说话时间为参照点,这与着眼于时段,参照点不固定的时间副词“刚”显然是最大的不同。但有的学生混淆两者的用法,与“前天”等时点词出现的句子以及与参照点不是说话时间的句子中也使用“刚才”造成误用偏误。还有处于状语位置的“刚”和“刚才”跟其他状语共现时,“刚才”倾向于在前,“刚”倾向于在后,但有的学生没有掌握两者的使用规则造成错序偏误。
  第二,母语负迁移的作用。学习者在习得目的语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初级阶段易受到自己母语的干扰,导致出现各种偏误。“刚”和“刚才”在韩国语中的对应形式有“??”“??”“??”“??”。由于韩国语中的这些副词均可出现在主语之前,也可出现在主语之后,在句中的位置相对自由。受这种作用的韩国学习者自然会根据这种方式造出“刚”位于主语之前的句子,造成错序偏误。“刚”作为副词,通常选择在主语或者话题之后出现。例如:
  (23)a.??/?? ??? ??? ??.
  b.??? ??/?? ??? ??.
  b.他刚去学校。
  韩国语中的副词“??”“??”“??”均可以与进行体标记“-? ?-”形式共现,受这种作用的韩国留学生自然会造出“刚”与进行体标记“在”共现的句子,造成误用偏误。例如:
  (25)??/??/?? ?? ?? ????.
  (26)*我刚在洗衣服。(我刚才在洗衣服。)
  此外,韩国语中的“??”可以与表现“在”义的时间词共现,如“?? ?? ?? ????”,而汉语中的“刚”可以与表“过去”义的时间词共现,但不能与表现“在”义的时间词共现,如“*他现在刚到”。可见,韩国学生用韩国语时间副词的共现规律来替代目的语,导致出现各种偏误。实际上任何两种不同的语言都不可能有严格的对应关系,不能用母语去简单地对应目的语。
  (二)教学建议
  结合韩国学生习得时间词“刚”和“刚才”时出现的偏误情况,在教学中应该采取如下教学对策:
  第一,注重对比教学。首先,要继续深入探讨时间词“刚”和“刚才”在句法语义方面的异同。其次,还要从对比语言学视角出发,加强目的语和母语的比较,在教学设计以及教材编排上,要充分考虑学习者母语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强化分级教学。偏误的产生具有层级性,阶段性特点。不同阶段偏误的表现也不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步骤。“刚”和“刚才”词义相近,所以初级阶段最好不要放在一起讲,可以隔开一段时间分别讲,然后再回顾对照。
  总之,对时间词“刚”和“刚才”的教学,要以汉语本体探讨为基础,但也不能忽视语言类型的异同,要更多地观照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关联性,充分凸显对外汉语教学的针对性。
  注释:
  ①“刚”还表示“正好在那一点上”,如“刚十岁”。这类“刚”
  属程度副词,表达意义与时间概念无关,与这类“刚”有关的偏误,本文不予讨论。
  ②与“刚”意义相近的还有“刚刚”,大部分语法律家和语法作品
  认为“刚刚”同“刚”,是“刚”的重叠形式。而邢福义(1990)指出,“刚刚”可以分化为两个:一个相当于“刚”,是时间副词;一个相当于“刚才”,是时间名词。由于“刚刚”的用法比较复杂,本文暂且不讨论。
  ③问卷设计采用造句、选择适当的时间词、韩译汉等题型。
  ④谢成名(2009)把这类偏误称为方位结构偏误句。谢成明认为,
  这种结构之所以可接受程度低,是因为作为“刚/VP/之后”的参照点的“刚/VP/的时候”本身就主观性强,在时轴上没有固定的位置,从而违背了时空参照点具有“在时空位置上具有相对的固定性”的特点。
  ⑤主要表现为词义不明造成的偏误。
  参考文献:
  [1]冯成林.浅谈汉语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的划分标准――从“刚
  才”和“刚”“刚刚”的词性谈起[J].陕西师范学院学报,1981,(3).
  [2]胡建刚.副词“刚”的语义参数模式和语义发展脉络[J].语言教
  学与探讨,2007,(5).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1985.
  [4]聂建军,尚秀妍.说“刚”和“刚才”[J].汉语学习,1998,
  (2).
  [5]谢成名.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刚”和“刚才”的区别[J].世界
  汉语教学,2009,(1).
  [6]邢福义.时间词“刚刚”的多角度考察[J].中国语文,1990,
  (1).
  [7]周小兵.“刚/V/M”和“刚才/V/M”[J].中国语文,1987,
  (1).
  [8]周晓冰.充当状语的“刚”和“刚才”[J].汉语学习,1993,
  (1).
  (崔玉花 吉林延吉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133002)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