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认识世界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语言与文化的习得同其他一切认识世界的活动一样,都是认知的过程。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的交际,也是一种认知方式。跨文化交际是外语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国大学法语系教学,应根据专业自身特点,遵循认知规律,结合各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认知 文化 语言 跨文化交际 法语 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225-03 学习语言的目的通常是用目的语言进行有效交际或应用该语言了解目的语言所在社会的文化,进而更好地理解或融入该语言所在的社会。外语学习者不仅要学习和掌握母语,还要学习和掌握至少一门外语。而学习外语,不仅应学习目的语言的语法、单词等基本语言学内容,还应了解目的语言所在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语言和文化彼此相依、不可分离。在学习目的语言及其相关文化的过程中,自然会对自我及他人的相关文化信息进行加工和塑造,这种对自我和他人的文化信息加工的过程,即为认知过程。处理这些信息的机制受社会文化情境的作用。不同社会的人们会因其所处的情境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异同。通常情况下,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和应用一门外语即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对跨文化交际所产生的文化异同,尤其是我国的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一门西方语言的时候,这种东西方文化异同更为鲜明。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语言文化的认知能力及水平,缩小跨文化的异同,提高外语习得和跨文化交际的效率,是外语教学工作者在外语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研讨跨文化交际认知、我国大学法语系学习的特点及大学法语系基础阶段教学法之间的关系。 一、跨文化交际与认知 (一)文化与认知 文化是什么?一直以来,各国的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等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准确地界定文化的概念,但是至今也未得出一个科学、准确而全面的定义。①通常,学者把文化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而英国文化人类学家Tylor在其原始文化中首次提出了对于文化的概念,即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学、习俗及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在社会上所能获得的能力和习惯。② 而基于文化的概念,“跨文化”通常指的是跨越两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更有学者认为,因每个个体的成长背景、思维方式、能力习惯等皆有异同而各自具有其自身的文化,凡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切事物的接触和交流,都可以认为是一种“跨文化”现象。 文化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信息的传播与储存的工具。一个民族的文化通常都是通过其语言及文字进行传承后人,传播向远方。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所以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只讲语言。反之亦然。因此,外语的习得不仅要系统地学习目的语的相关内容,还要充分地学习该语言的文化知识,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语言及其背景文化,从而应用该语言进行有效地沟通,抑或融入其社会。 认知(Congnition)也称认识,指的是人获得知识或学习的行为或本领。认知是指人认识世界的过程。该过程包括了人的知觉、记忆、思维、言语、解决问题、概念形成等一系列的认识活动。认知是个体对外部信息的接收、检测、转换、合成、编码、储存、提取、判断等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关于认知进行探讨的科学即为认知科学。 自20世纪中期以来,学术界对认知从心理学、社会学、认知功效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认知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探知世界、了解世界的认知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讨和探讨。由此衍生了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等学科,还促进了与认知科学有关的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哲学等外围学科的发展。认知语言学是用人类认识世界本质的心理认知过程来略论包括语言的生成在内的文化、语言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措施。根据认知语言学家的探讨观点,人类认知世界上的事物的方式和过程是没有分别的,都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的认知过程,语言的习得的方式和过程也是如此。语言学家认为,人类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在文化作用下的语言系统。同理,文化的习得也是一种认知的过程。 如前文所述,语言与文化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晶,认知是人类思维的过程。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通过语言,人类可以表达自己的所感所知;通过记忆和判断等基本思维程序,语言也得以储存和传播。语言即为人类认识事物的工具。而人类的认知有其发生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因此无法脱离文化而进行认知的过程。反之,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亦须经人类大脑的思维,即认知的过程。语言、文化与认知三者是彼此互动、制约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两者不可分割。语言与文化的认知也是同步进行的。中西方语言与文化存在着异同,关于外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若只从表面或细微纷杂的现象去观察略论,则很难达到透彻的、系统的理解。所以,引导学生了解目的语国家及地区的人们的认知世界的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模式化的认知体系,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方面有异同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交际的过程既涉及语言也涉及文化。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地球村”趋势越来越显著。世界各国之间的往来与沟通日益密切,跨文化交际,不再像过去只存在国与国之间所进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层次交流中,可以说如今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随时都可能发生跨文化交际。由于交际双方拥有彼此不同的历史、社会、习俗而形成不同的价值观、行为原则、思维方式等,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异同、误解等不利于沟通的因素。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去拜访亲友习惯带水果、食品,而外国人去朋友家做客常常带鲜花,在中国人眼里鲜花算是华而不实的东西,也许还会引起男女主人之间的误会;再如,作为答谢,中国人会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带一份体面的礼品甚至礼金,而外国人则常送人一些看似轻小不贵重,但对他本人来讲往往具有某些特别意义的随身物品等,这样“小而轻”的礼品在中国人看来并不一定具有纪念价值或者经济价值,甚至有可能会产生对方并不注重情分的误解,这样的文化异同不胜枚举。如果在日常交际中,时常发生这样的误会,则会作用双方的沟通效果。 因此,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愈发频繁,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备受关注的新兴学科自美国兴起,并在世界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日益发展壮大。学者探讨的范围通常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的异同,不同社会结构导致的角色关系、行为规范的异同,不同交际情境下的语言规则、交际方式的异同,等等。根据探讨的角度不同,跨文化交际的表现形式也有不同。对以上异同的探索,就涉及了认知科学探讨的内容。根据认知语言学家的探讨观点,人类认知世界上的事物的方式和过程是没有分别的,都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的认知过程,语言的习得方式和过程也是如此。语言学家认为,人类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在文化作用下的语言系统。同理,文化的习得也是一种认知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的双方各自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当两种彼此不同的文化相遇,势必会产生一定的碰撞或异同。据此,跨文化交际要求交际双方对自我文化、他文化及共用语言都有足够的认知。交际双方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各自具有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习惯风俗等异同,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能否准确地接收、判断、储存、加工信息,关于交际的效果来说至关重要。 作为我国的外语学习者,在母语是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东方语言的前提下,再去学习其他语言,尤其是学习西方语言,会遇到相当大的语言和文化的异同,使我国外语学习者面临不小的难题,也促使我国外语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一直努力探究如何缩小异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外语应用能力。 二、我国大学法语系基础阶段的学习特点 从18世纪起,法语越来越多地作为外语被学习和使用。我国法语教学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末年,但是法语教学的真正普及和发展是随着20世纪改革开放后外语学习的热潮而开始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多种形式的交流愈发频繁,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扩大。尤其是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动越来越密切,对法语人才的需求也突显出来,一直呈稳定增长的趋势。 对于我国大学法语教学,过去由于师资力量较为欠缺,流通使用的教学资料也少之又少,整体基础比较薄弱。近年来,随着法语人才市场的需求扩大,法语教学环境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法语系。但目前大部分院校的法语系基础阶段的教材还在使用1992年出版的法语(1―4册)教材,有些院校同时利用一些原版教材作为辅助教材。在20世纪之前法语系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教师是绝对主导,由教师根据教材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主要采取的是“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向学生讲授语音、语法、词汇、句法等方面内容。 过去之所以普遍采取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也是由我国高校法语系的学习特点所决定的。 众所周知,我国的高校法语系学生大部分为零起点的学习者。换句话说,一般高校的法语系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并未接受过系统学习,甚至大部分学生都是自专业课开始才第一次见到法语字母表。在此情况下,“教学安排一般都是从语音开始。法语语音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法语语言要素,也最容易在初学者的思维中产生这一语言的基本印象,是学习法语的根基。所以在学习的初期必须牢牢掌握语音知识。”③然而,汉语是有声调的略论语,属于汉藏语系,法语论文范文,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既表意又有一定的表音功能,现代汉字还配有拼音④;法语却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是一种表音的文字,通过词根、词缀的组合等来表示词义。两种语言属于相隔甚远的语系,在语言的构成上有着极大差别。语言构成上的异同使得学生在法语语言与文化的认知过程中会感到困扰,甚至形成一定的阻力,所以语音的教与学必须加以重视。 词汇和语法的记忆关于初学者也是个难题。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的特点,大部分高校新生在入学前已形成了牢固的英语语言思维。加之英语与法语属于同一语系,所以在词汇和语法知识上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初学者往往容易混淆了两种语言的内容。虽说学生认知体系中的英语的固有印象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一部分语法结构,但是两种语言还是有细微的差别,尤其是记忆单词时,他们记忆中的英语单词往往会为法语单词的记忆“帮倒忙”。因为法语中有大量的词形与英语单词词形一致,但发音不同或用法有异同;有相当多的法语单词与英语单词词形接近,词义一致,但是有个别字母不同;还有一部分法语单词就是英语借来词,词形一样,但发音不同。并且法语名词有阴阳性之分,关于初学者也是头疼的难题。 另外,文化方面,由于学生之前接触的主要是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法语系的学生在开始正式的法语学习之前对法语国家的文化了解有限。法语国家及地区的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教师如何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深入浅出地讲解和展现文化相关知识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综上,我国高校法语系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学科教学整体基础较弱;学习从零起点开始;学习初期要克服与英语区别而学、快速补充大量的文化知识等种种困难,大学法语系的学生还将在二年级后期迎接全国法语系四级等级考试(TF4)的检验,考察学生是否达到相应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法语系基础阶段的教学工作承担着一定的压力。这些难题同时也是教学工作者与学生努力学习和工作的源泉。 随着全球外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及法国政府对外法语教学(FLE)的大力推广,我国法语教学法也经历了由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等不同的发展阶段,正在逐步地调整和完善,以求适应现实的需要,并使我国高校法语系的教学能够得以与国际法语教学水平接轨,培养出优秀的法语人才。 三、跨文化认知与我国大学法语系基础阶段教学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两个方面的能力: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用能力(Linguistic performance)。其中,语言能力表现的是使用该语言的人对语言基本知识的掌握;语用能力要求使用该语言者除了了解该语言的词汇、语法等语言学知识外,还能够做到在恰当的场合正确而得体地使用该语言。关于外语学习者,要学习和掌握母语以外的其他语言,既要具备良好的目的语言的语言能力,又要具备一定的语用能力,才能自如地应用这门外语。 根据前文阐释的认知与语言文化的概念及关系,笔者认为外语教与学应遵循和利用人类认知的基本准则,将其应用到语言与文化的学习中,是提高语言及语用能力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利用与认知相关的理性的、科学的原理,对外语教学中已存在的各种现象做出合理解释,理出相应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之前,先树立一个全面的文化认知理念,能有效地指导其实现跨文化交际。这就要求外语教学工作者自身也应该用理性的思维进行思考、教学,将外语教学看作是一个有序可循的认知过程。课堂内容应做到合理科学地安排,控制好每个教学环节,精心地设置教学情境,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料,准确、系统地讲解法语国家及地区的语言文化知识,并根据人类存储、记忆信息的规律,结合记忆规律,合理地设计练习和考核的内容。 关于高校法语教学工作,将认知与跨文化交际相结合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考虑到法语学习大部分是零起点及法语自身的特点,法语论文题目,在语音学习阶段,以语法翻译法为主,学生必须牢记每一条读音规则并进行大量反复的练习。在教学开始概述法语的相关知识及语音阶段学习的规则时,可以让学生提前树立对法语的独立认知。当然,为了避免学生对语音被动学习产生倦怠或厌恶情绪,教师应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习积极性,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措施。比如利用任务法,多给出一些典型例词鼓励学生自主拼读,教师纠正其中的错误;利用视听法,播放及教授简单歌曲;利用直接法,组织学生阅读简单的诗歌或做听写练习,等等。⑤可谓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夯实语音基础。语音的学习并不是与其他技能相脱离的,准确地发音是口语表达的基础,听、说不分家,语音的掌握程度直接作用听力,以至于作用对词汇的学习。 关于词汇、语法内容的教学,如前文所述,在我国,在开始法语系学习前,学生的外语学习思维方式已深受英语学习阶段的思维习惯作用,这对法语系的学习来讲利弊共存。那么对此情况如何利用呢?比如,可以比较英、法两种外语单词及语法的差异,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同时词汇的教学同语音教学一样,都应采用兼收并蓄的教学法,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实物、图片、影音资料、动作表情的模仿等方式,激发学生认知方面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不管针对什么教学内容,选择哪种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都应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局面,摒弃单一片面的教学措施,充分利用经典片段、典型例子等启发、引导学生发现特点和规律,使学生自主理解语法点,鼓励学生自行总结重点难点。另外,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优势,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因此,高校法语系的教师除了向学生教授语音、语法、词汇、法语文学及法语国家及地区的文化特点等基本知识外,还应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智力、学习能力,以及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包容性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友好、热爱。 四、结语 人类的文化和语言的语法,如同人类的行为等,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会不知不觉形成一种“模式”。一个民族的语言与文化经过整合会逐渐形成稳定的模式。了解目的语言国的人的认知世界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该语言及其文化背景,更可以促进学生进行高效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我国高校法语系有其自身的特点,基础阶段教学需克服不少难题,有些学生在单词、语法等笔语能力测试时成绩不错,却做不到顺畅、得体地交流;有的学生口语表达及听力不错,但是词汇和语法经常出错,以上这些问题即是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够全面的体现。为了使学生经过系统地学习后,既在语言知识上有扎实的基础功,又能够准确地应用法语进行交流,法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认知规律,结合法语学习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灵活、恰当地应用相关教学措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认知水平,促进学生法语能力的全面发展。 注释: ①何星亮,(1956―),文化人类学教授,著有图腾与中国文化世界文明通论等,在世界文明通论中较为科学和全面地阐释了文化的概念。 ②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1871年,泰勒出版了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是进化论的经典作品。 ③孙欣欣.法语系基础阶段教学法探究及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121. ④新华字典(第11版)[M].商务印书馆,2011. ⑤孙欣欣.法语系基础阶段教学法探究及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121. 【参考文献】 [1]汪亚利.语言、认知与文化交融下的认知社会语言学新探究[J].外国语言文学,2012(03):145-150. [2]韩世辉,张逸凡.社会认知、文化与大脑――文化神经科学探讨[J].心理行为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2012:66-77. [3]孙欣欣.法语系基础阶段教学法探究及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 [4]刘俊,傅荣.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Z].外语教学与探讨出版社,2008. [5]代礼胜.论外语专业学生多元文化认知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外国语文,2009(10):116-120. [6]高宝虹.交际化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认知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3-35. [7]刘爱真.跨文化认知能力与国际化交往[J].江苏大学学报,2003(01):92-96. [8]吴家清.从普通认识论到文化认识论:认识论视角的新转换[J].现代哲学,1999:28-32. [9]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杨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