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强调 法语 专业翻译教学离不开母语及母语文化。只有理性地理解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异同,教师才能拓展翻译教学的纬度,提高翻译教学质量;学生才能掌握中 英文 转化的 规律 ,逐步培养起翻译实践能力。 关键词:法语;母语;翻译教学 引言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 艺术 ,只有同时熟谙母语和外语才能驾驭自如,任意驰骋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因为就其实质来说,法语毕业论文,翻译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桥梁。译者是架桥工程师,语言是建筑材料,译者必须对两种语言的本质、特点和变化规律都有很好的把握。翻译的著作如果能够让读者的感受与作者写作时的感受达到近似或酷似的程度,才可视为成功之作。同时,翻译也是两种文化的转换,文化意蕴的缺失牵制了翻译的水平。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信息的转换与编码时,译者只有具备了双语言能力和双文化能力才有可能翻译出高质量的著作。任何外语文化的学习,都不能不以自身的母语文化为基础,脱离了母语文化的外语学习,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正如翻译学专家詹姆斯摩西说过的,从事翻译的专业人员必须是通晓数种语言的人,尤其是要精通母语。 然而,有些学者却认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目的语的熟练程度,了解目的语的文化,母语和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可有可无。这种盲目排斥母语和母语文化积极影响的观念直接导致了外语学习者母语文化素养的降低。有探讨表明,目的语与母语水平的提高相得益彰,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鉴赏能力相互促进,母语和母语文化在外语学习中起着积极的影响。(高一虹,1994) 1 母语文化在翻译教学中的影响 以往谈到翻译能力的高低以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往往强调的是对目的语及其文化的认识,却忽视了对母语及母语文化的认识,仿佛学习者对自己母语及母语文化应该是一清二楚的,但是在翻译实践中的表现却并非如此。陆魁秋(1999)对汕头大学法语系三年级学生的母语文化知识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学生的 中国 文化常识非常匮乏。史国强、王宇通过对沈阳师范学院的130余名考生的翻译试卷的略论指出,“法语系学生身上文化素养的欠缺已经到了令人担心的程度……中国学生竟然不知道抗战是和谁打仗”。(2001) 翻译课一般在法语系三、四年级开设,这些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多的专业培训,大都具有了初步的法语思维模式。然而,处于这一思维模式阶段的学生很尴尬,他们一方面无法用很地道的英文表达思想,另一方面半欧化的思维也造成了对母语及母语文化认识的模糊性。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思维模式对母语的负迁移影响长期以来却被人们所忽视。其实,对语言文化的大量探讨还表明,母语文化在外国语言文化的学习中会发生正迁移影响,即深厚的母语文化功底会对外国语言文化的学习起帮助和促进影响。我国法语界泰斗傅雷、钱钟书、季羡林、许渊冲、王佐良、许国璋、王宗炎等人,他们个个都是学通中外古今,不仅在外语方面,在母语和母语文化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束定芳、庄智象曾指出:“具有良好的母语交际能力的外语学习者,其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相对容易些。”(1996)学习者中国文化知识的匮乏会直接作用外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的学习,作用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正确理解和对待母语与母语文化在翻译教学中的影响是我们搞好外语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性环节。 翻译教学是系统地传播翻译的基本理论、规律、措施和技巧,将学生置于翻译活动中去理解将一种语言中的内容转移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的思维过程,法语论文范文,并应用这些规律、理论、措施和技巧去指导翻译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黄和斌,2001)在翻译教学中,只讲授语言的转换规律和技巧是不够的,必须强调文化内涵(包括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因素,因为译者对两种语言在文化上的细微异同、完整性与多样性的感知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译作的品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