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中因母语干扰形成的语音感知盲点和混淆点略论[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英语学习中因母语干扰形成语音感知盲点混淆略论

摘 要:本文将带有汉语、荷兰语口音的英语元音与美国英语元音进行了可知性对比。作者建构了三组听音人的元音的混淆结构图,利用比较略论理论对比三种语言元音目录并结合语言感知模型进行略论,发现了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因母语干扰形成语音感知盲点和混淆点。

关键词:可知性 元音 英语口语 感知 混淆结构

1.问题

外语口音是指外语学习者把母语中的一些音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转化到目标语中,使其所发出的音段、重音、语调等语音因素偏离了目标语原本的模式,从而导致听音人不能准确、全面地获取发音人的语言信息。Polivanov& Trubetzkoy曾在19世纪30年代对外语口音给以探讨和解释,他们认为二语(L2)学习者的母语,即源语,如同“筛子”一样,过滤掉了学习者原本不熟悉的音素,从而作用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发音,而使外语学习者与以目标语为母语的人(native speaker)明显地区别开来(Polivanov, 1931; Trubetzkoy, 1939/1969)。可见,二语学习者具有导致语音感知的盲点,这些感知盲点阻碍了学习者正确识别外语中的某些音素,从而导致他们以其第一语言一些音素代替目标语中的音素。

本探讨旨在英语音段信息范围内探讨带有汉语口音和荷兰语口音的英语元音与美国本族人的英语元音之间的相互可知性,我们的问题在于:①这些元音是如何被识别的?②未被正确识别的元音的混淆趋势如何?③从发音人的母语音系结构中能否推断出这些未被正确识别的元音?

2.实验设计

我们在中国的吉林大学、荷兰的莱顿大学、美国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三所大学中选出发音人男女各1人①,听音人36人(男女各18人)。中国与荷兰的听音人与发音人均为大学非英语系学生,无英语国家交流及生活经历、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美国的听音人与发音人为以英语为母语的生活在加州的大学生。

实验的元音列表包括19个英语全元音和双元音(不包括中元音),均以相同的/hVd/形式列出②:heed、hid、hayed、head、had、who d、hood、hoed、hawed、hod、hard、hud、heard、hide、hoyed、how d、here d、hoored、haired.

发音人在在录音室中通过SennheiserMKH-416麦克风将资料录制在数码录音机中(DAT),然后整理到电脑硬盘。听音实验在听音人带有标准耳机在肃静的语音实验室中进行。6个发音人的元音组合成的刺激音由听音人在备好的答题纸的选项中选出,元音实验部分进行大约20分钟。

元音的可知性结果如图1。发音人组中,中国听音人的元音识别分数最低(正确率为29-34%,平均值为32% )。荷兰听音人居中(正确率为40-59%,平均值为53% ),美国听音人得分最高(正确率为45-75%,平均值为60% )。直条上方的数字表示Scheffé程序确定的统计分组结构,事后比较检验结果(post-hoc test)(Scheffé程序值α=. 05)说明三组发音人表现均不相同。

本文着重在元音的发生与感知错误上进行略论,我们试图通过实验数据探查出有哪些元音的发生与感知错误使得中国和荷兰的发/听音人与美国的英语母语发/听音人产生了差别,由这些错误能否追溯到这两组源语的干扰,即源语的正负迁移。

3.实验结果略论

3. 1言语感知理论略论

在最近的语言学探讨中对于语音感知的理论不断更新,相关与元音的感知本文主要运用“言语学习模型”(SpeechLearningMode,l Flege, 1987)、“母语磁效应模型”(Native Lan-guageMagnet,Kuh,l 1995)、“感知同化模型”(Perception As-similationMode,l Best, 1995)。在语言感知的探讨中Flege通过比较L2(二语)及L1(母语)实际发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在L1中没有直接等同的L2语音进行定义,称为“新音”,把认为在听觉上与L1“相同”的语音称为“相似音”。Flege的言语学习模型预测,“相似音”在第一语言中具有感知等价,并且并入到L2的相同范畴中,因而它的发生和感知与“新音”相比,给L2学习者造成的困难更大。“相似音”使学习者的在建立L2新的语音范畴时严重受到第一语言的范畴损害,导致L2语音定义的不清晰。Kuhl(1995)在她的母语磁效应模型中提出母语语音范畴是原型范畴。各语音范畴有特定的层次,范畴间间隔(如由元音的共振峰频率决定元音间隔)的大小则为语音的性质。接近原型范畴的则被感知为相似,Kuhl把这种原型范畴比作“磁铁”。L2语音越接近母语语音这些原型时,两种语言间的语言间隔就越接近; L2语音不接近原型范畴时,则不能将其同化。Best(1995)则通过语言发音姿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略论外语口音,从而预测若干成对的同化类型。她认为非母语音段(即外语语音)是姿势要素或内部姿势位置与母语格局不完全匹配的结果。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