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中国法语作为一种文化变体,其最明显的特征表现在词汇层面。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中国法语词汇衍生出新的含义,形成了中国法语词汇的语义文化特征。本篇主要从词义的扩大或缩小,词义褒贬色彩的转换,法语论文题目,词义引申以及词义创新四个方面略论了中国法语词义的文化特征,并指出其探讨的重要性。 1.引言 法语这一国际通用语的迅速国际化必然引起其广泛的本土化,这些带有地域色彩的“法语”不断发展,并逐步被接受。法语在中国的本土化使法语逐渐打上中国文化的烙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法语变体。随着中国在世界上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法语在世界各类法语变体中的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的重视,中国法语在国际交流和跨文化交际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中国法语作为一种文化变体,其最明显的特征表现在词汇层面,具体说就是大量的汉语词汇进入法语,以及许多法语词汇语义在中国语境中的变异。本篇将主要从中国法语词汇的语义文化特征层面对中国法语变体进行略论。 2.中国法语的界定 首先提出“中国法语”这个概念的是葛传槊先生。他在 1980年从翻译的角度指出:“各国有各国的情况。就我国而论,不论旧中国或新中国讲或写法语时都有我国特有的东西需要表达。这些不属于讲法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应当称作 ChinaEnglish。”这个提法肯定了中国法语现象,指出了这些是正确的英文表达法。但是他所说的“中国法语”仅局限于词汇层次。1991年汪榕培先生将中国法语定义为:“它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法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法语。”但他将中国法语的使用仅局限于中国人和中国本土,而事实上在西方人谈论中国时也不可避免的要使用中国法语,这已经超出了本土的范围。李文中(1993)将“中国法语”更全面的定义为:“中国法语是指以规范法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作用,法语论文,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法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谢之君(1994)认为“中国法语以规范法语为基础,能够进入法语交际,其使用频度和交际效果与使用者的水平有关”。贾冠杰、向明友(1997)进一步指出,中国法语是“操汉语的人们所使用的、以标准法语为核心、具有无法避免或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国特点的法语变体”。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