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源于德国的一个美学思潮。其代表人物是姚斯和伊泽尔。接受美学的核心是受众的接受。在接受美学理论指导下,翻译探讨有了新的突破。首先,译者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译者拥有了双重身份:原文的读者和译文的作者。作为原文的读者的译者,不同的译者对原文的解读也有所不同;作为译文的作者,译者不再隐藏在原作者的身后,译者的理解与创造对译文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的第一章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释了“译者身份二重性”以及其在傅译版《高老头》中的体现。其次,姚斯提出一个新概念“期待视野”,他认为读者拥有“期待视野”,作者应考虑到读者的“期待视野”。以此为基础,接受美学理论家提出一个准则“视野融合”。在翻译过程中,有两次视野融合。第一次是译者与原文作者的视野融合;第二次是译文与译文读者的视野融合。本论文第二章在接受美学理论指导下,分别从译文与译文读者的视野融合层面和译者与译文读者的视野融合层面剖析“视野融合”在傅译版《高老头》中的体现。最后,在翻译探讨领域中,随着接受美学理论越来越深入地运用,“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影响也得到凸显。本论文第三章在接受美学理论指导下,分别从... ,法语论文,法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