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致谢语中的跨文化交际误解(2)[法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法语论文 责任编辑:黄豆豆更新时间:2017-05-1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礼貌语言中的致谢语是属于日常活动的言语行为,致谢语是经常重复的,也是一种习俗,一种礼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遵守。按照奥斯汀(J.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对给予的恩惠使用致谢语被认为是言外行为。致谢语也被认为是正面礼貌,许多恩惠可以当作是正面的礼貌惯例,尤其是别人做的一些无偿且有善意的事,如提供一些需要的消息,热心的问候,朋友给予的照顾和关心,邻居的帮助,等等。致谢语属于社会文化的范围,确切地说是在一个社会中实施的礼貌行为,然而在不同的社会里,礼貌行为是不同的、有变化的。正如凯尔布拉-奥尔柯约妮所说的:“人们体会到给予一些恩惠和照顾后会获得谢意,然而对这些谢意的表达,好像并不是绝对普遍一致的……但仍然是大部分社会里已被证实的一种言语行为。总之,在西方社会里感谢是很频繁的,法国人享有的名声是在各种各样的情景下,不论物品是否贵重都要致谢,他们时时刻刻地在交换着‘谢谢’。”[5]57

致谢语也被认为是一种反馈式言语行为,一般来说,在这一反馈的言语行为之前或同时有一个介入的要求致谢的事件;同时,它也是双方在交流时,一位交谈者体会到了对方的善意或恩惠而作出的评价。可以说,这个言语行为遵守着约定俗成的规则:在以三个步骤划分的行为模式里,致谢语属于第二个步骤,而第一步骤的行为模式并不绝对都是言语行为。以下是三个步骤划分的行为模式:(1)初始率先的行为;(2)对初始行为的反馈或使用致谢语;(3)对致谢行为或致谢语的反应和反馈。这三个步骤划分的行为模式可以这样描述: (1)和(3)的行为都是同一个施动者,即第1位说话者对第2位说话者给予了好处或恩惠,而这时第2位说话者处于“欠债”的状况;然后第2位说话者表示致谢来获得均等和平衡,即偿还“欠债”;最后是第1位说话者对致谢作出反应。要是初始的行为相对自主的话,其余两个反馈行为则具有较明显的习惯性特点,它们之间由结构和内容联系在一起,并按照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社会里实施着。

从结构上看,致谢并不是孤立的言语行为,它是一种反馈的行为。致谢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夸张的或暗含的。致谢语具有很强的关系功能,因此成为语言学探讨的礼貌用语,也就是布朗和列文森提出的“面子论”里的言语行为。在此,可以参照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威胁论”来说明言语行为对说话者都具有潜在的威胁。按照语言学的礼貌用语理论,致谢用语当然是提高听话者正面面子的言语行为,同时也是提高讲话者本人正面面子的言语行为;然而,致谢语也可能是威胁讲话者正面面子或负面面子的言语行为:接受别人的恩惠或享有别人的服务会使自己的自主权或自决权受到限制,所以就产生了反馈的行为--—必须要致谢,而不接受别人的好意或赠与(赠送)会被认为是拒绝或抛弃别人。致谢语带有明显的社会文化特征,可以折射出不同的文化价值,所以,根据不同的文化,人们表达致谢语的方式措施也会不同。此外,人们评价致谢用语的标准也是有异同的,如在法国家庭中使用致谢语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以及夫妻、朋友之间,在得到帮助和恩惠后必须要使用致谢语,否则就会被认为缺乏教养,没有礼貌。然而在中国家庭里,家庭成员得到帮助和恩惠后并没有使用致谢语的习惯,而好朋友和熟人之间使用致谢语也会让人感到见外,会有疏远的感觉。可见,中国人与法国人在交流中,在不同的情景下,双方对致谢语的表达是不同的,对致谢用语的评价标准也不同,因此,有时会产生令人不愉快的结果,双方在交流中也可能会产生误会。

三、常用的本论文由外语论文网提供整理,提供论文,英语论文,论文,英语论文,法语毕业论文,留学生论文,英文论文,留学生论文相关核心关键词搜索。

法语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