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论文:《从教学环境、教材的选择和课堂活动看法语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法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法语论文 责任编辑:黄豆豆更新时间:2017-05-1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法语论文:《从教学环境教材的选择和课堂活动法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

摘要:在传统的法语教学中,老师扮演着知识的传播者与课堂的控制者的角色。 在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法语教学采用交际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所以法语老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日语教学论文文章通过课堂观察的措施,试图从教学环境教材的选择和课堂活动三个方面略论法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实践证明,教师角色的转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和交际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法语课堂;教师角色;交际教学法

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赋予教师支配和控制教与学的权力,这种绝对的权威使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 课堂是教师的舞台,教材是他的剧本,老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在当前中国的法传播者和课堂的控制者的角色,在学生面前是绝对的权威。本文试从教学环境、教材的选择和课堂活动三个方面略论法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教室、课桌的安排,老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所站的位置,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相对距离等等。这些因素看似和教学内容没有直接关联,却能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作用。
心理学相关探讨表明,教室的巧妙布局是高效的教学活动的前提,师生之间的空间距离会直接作用他们的心理距离。我们学院的法语课程采用小班教学模式,每班 16 人左右,法语课一般在小教室进行,这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空间距离。
课桌的安排也经过精心思考:通常情况下,课桌围成半圆形,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再站在他的三尺讲台旁,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他可以走到每位同学身边,及时了解他们的课堂反应。这种课桌的安排方式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缓解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情绪,而且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
按照传统的课桌摆放方式,前后排的学生交流起来不大方便,而当学生围坐成一圈时,他们之间不仅可以用语言交流,而且可以配合眼神和手势等身体语言的使用,这样沟通效率更高。在角色扮演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后到半圆中央进行表演,老师则站在一旁观察或指导,这样学生成为了舞台的中心,课堂教学的进行不再依靠老师一人自导自演,老师成了导演,他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扮演好各自的角色,这样,课堂及教学的中心地位由老师向学生转移。

2. 教材的选择
目前,在中国,大多数学校的法语课都选用中国传统法语教材,这类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传统的教学法风格:即所谓“语法--—翻译”教学法。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中国传统法语教材着重培养学生读与写的能力, 学生对法语语法的掌握比较扎实,表达时更加注重句子的准确性,犯错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但是传统教材的课文语言与真实生活脱节, 缺少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尤其是交际能力的活动和练习,所以“在自主学习能力 ,表达和沟通能力, 创新能力等方面学生都缺乏锻炼 ”(张宁 ,2006:39)。 中国老师在使用这类教材时一般得心应手,因为教学的全部内容都在老师的掌控之中,事先可做充分的准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扮演着知识的传播者和权威者的角色。
在我们这所中法合作办学的学院, 法语教学更多地借鉴了法国的教学模式,在教材方面,我们选用法国原版对外法语教材Taxi! 这套教材的编写以交际教学法为理论指导,其中每个环节都十分注重对学生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套教材有两大特点:首先,教材所选的大部分材料都是真实的,语言生动鲜活,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就把学生放到真实的交流情境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真正的交际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触和了解法国的社会和文化。 其次,每一课都以“发现”板块为引子,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对教材提供的真实材料进行观察,借助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判断猜测每课谈论的主题,并再此基础上对比中法两国文化异同。这一板块旨在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进行跨文化思考的能力。所以,这套教材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使用它的老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法语老师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法语词汇,具备较高的法语水平,而且必须熟悉中法两国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最好有在法国生活的经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辩能力,这对老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且,因为教材设计的很多问题都是开放式的,不像中国传统教材的练习都是封闭式的,有标准答案,所以老师不再是知识的绝对权威,学生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观点(事实上我们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出和老师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见解。这样,老师的角色就从知识的传播者和权威转变为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的人。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