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法语二外教学中 ,教语言的同时要教文化 ,但文化教授的重点应首先放在日常文化上。对话是法语二外教学的主要形式 ,因此利用对话教授日常文化关于法语二外的学生而言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近年来在国内法语界 ,人们对文化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在教语言就必然要教文化这点上已达成共识。但关于将法语作为第二种外国语言来学习的学生应该学什么文化 ,以及以何种形式教这两个问题分歧仍然很大。不少教师将教文化等同于教一些文学、 历史及地理概况等的知识 ,他们认为这些文化知识的介绍主要是在专业法语高年级的一些诸如文学选读、 文学史、 法国概况等专门的课上进行的。而事实上国内外一些著名教育家已经提出:教文化首先应教授体现在日常交际中并对日常交际最有作用的普通文化 ,而且这种文化的教授应从教语言的初级阶段进行并贯穿于法语教学的整个过程。 一、 知识文化与日常文化 为更好地将文化融入外语教学 ,许多中外的教育家们都提出自己对于文化的分类法。例如我国跨文化交际领域专家胡文仲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高层文化、 普通文化及深层文化。对外教育专家张占一主张把文化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美国教育家 E. D. Allen 和 R. M. Valet te 则认为文化应分为 “大写的文化” 和 “小写的文化” [1 ]等等。笔者认为这些分类法 ,或内容上存在交叉 ,或界限难以分辨 ,或组成部分的命名过于笼统抽象。比较而言更适于外语教学的是由法国教育家 R. Galisson提出的知识文化和日常文化的分类法。Galisson认为知识文化包括文学、 艺术及科学技术 ,经过培养和学习得来 ,是抽象的 ,经过大脑思考的结果。因此它只能被少数人掌握 ,而且他们也只能掌握其中的一部分。日常文化又称普通文化 ,是一种经验和行为的文化 ,是具体的 ,人们亲身经历着的文化 ,因此它被最广大的人群所拥有。Galisson 还提出由于知识文化并不是天然形成的 ,它们常常只是一种表面的、 人为的并总是围绕着一些不合常规的内容 ,而日常文化则避免了只被一部分人掌握 ,是属于某一社会集团的每个人的文化。外语教学的目标不是为了培养区别于普通人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而是使学习者能进入持该语言的人的基层社会 ,并能与他们相互交流。 [2 ]因此 ,文化教学的重点应由知识文化转向日常文化。目前国内法语界教授文化的近况正如北外复荣教授所说的那样 , “在中国高校中 ,知识文化一直占据着过于重要的位置以至于损害了日常文化的教授” [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谢咏教授也深有同感 , “一些教师过于重视法国文化、 历史及概况课而忽略或忽视了对法国人的一些习俗、 惯例及深藏其后的价值观念的教授” [4 ]223 - 226。而事实上日常文化关于法语教学 ,特别是法语二外的教学更为重要。首先 ,日常文化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法语二外教学中的重要性。由于 “日常文化是一种属于所有社会成员的横向的文化” [2 ], 关于学二外的学生来说 ,最重要的就是了解大多数而非部分法国人所共有的文化 ,因此日常文化的教授有利于学生了解多数法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习俗、 惯例及行为规范。其次 ,我们还要考虑到我们的留学作业教学对象 — — — 学习法语二外的学生。由于是初学者 ,他们所学的语言大部分都是基础法语。如果我们要教给他们知识文化的内容 ,势必会依赖母语的讲解。这样 ,语言与文化的教学就会脱节 ,学生学习法语的兴趣或多或少会有所减弱。再次 ,二外学生的学习时间也不能被忽视:他们一般只有两年的时间用于系统学习法语 ,而且由于是二外 ,他们也不太可能投入太多的课余时间 ,因此我们还得考虑教授文化范畴的可能性。我们要考虑学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 ,这样才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教授语言和文化。综上所述 ,对法语二外的学生来说 ,在教语言的同时教授的首先应该是日常文化。有的教师会问 ,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 ,如何在教语言的同时教文化呢 ? 以下我们将就此进行具体的阐述。 二、 日常文化与对话交际 日常文化与对话交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交际都产生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 ,即交际总是发生在某个习惯时间、 某个社会地点及某些社会成员之间。因此 ,不仅 “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 ,文化无处不在” [5 ],而且 “环境往往被认为是交际的催化剂 ,它不仅令听话者觉得合情合理 ,而且使说话者有话可讲” [6 ]。“交际往往受某些社会习俗和惯例的约束” [7 ]。人们总是从某种社会地位出发 ,为某个目的 ,以某种方式进行交际。所有这些因素都带有社会文化的印记 ,并受其约束和控制。交际总是使用和反映社会文化。 “在交际的过程中 ,交际双方使用的互动规则因文化不同而有所不同 ,他们对某些词汇的理解往往也总能反映出双方所共同依附的文化” [8 ]。因此 , 法国社会语言学家 Reboullet 认为 , “交际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只建立在语言交流的基础上 ,文化总是被涉及、 反映和体现在交际的过程中” [7 ]。三、 利用对话教授日常文化的途径对话中所体现的日常文化可以分为两部分: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 “显性文化是指人们能具体说出来的文化 ,隐性文化则指得是人们认为与生俱来的或无意识的文化现象” [9 ]。关于显性的文化项目 ,一般是通过课文直接介绍的 ,如外研社出版的 《大学法语简明教程》 中就有打招呼、 问路、 打电话、 家庭生活、 闲暇活动等主题的对话。这类对话中的文化现象一目了然 ,不必作过多的说明 ,但要向学生强调这些是法国人特有的交际文化模式 ,并和学生一起归纳整理各种表达方式 ,同时辅助以必要的练习。重点和难点是对话中隐性文化现象的介绍 ,比如法语中 vous 和 tu 的用法 , 打招呼中 Commentallez - vous 和 Ô a va 的区别及对恭维语的回答等。关于这些文化项目的介绍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要选一本既重视语言又重视文化教学的二外教材。关于学习法语二外的学生来说 ,由于学习法语的时间有限 ,他们大部分的法语知识都是来自于课本 ,所以一本好教材对他们学好法语起着很重要的影响。比如 《大学法语简明教程》 关于二外学生来讲就是一本很不错的教材 ,它不仅围绕许多日常生活的主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生动典型的对话 ,而且列专栏 《Savoir dire》 和 《Savoir vivre》 来专门介绍法语日常用语和法国文化。其次 ,教师要对对话中所反映的隐性文化做一些针对性的解释说明。由于目前国内使用的二外教材几乎都是中国人自己编写的 ,教材中往往存在着对隐性文化现象介绍不足或多少都带有中国文化印记等问题。对此 ,教师就要进行必要的补充和针对性的说明。要完成这项任务并非易事 ,教师要尽可能为每段对话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 ,如对话的主题 ,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参与者等。这样就能引导学生不自觉地观察对话发生的某些特定背景的文化因素 ,也将有助于教师进一步的讲解。在接下来的讲解中 ,关于那些教材没有介绍的但对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密切相关的隐性文化因素 ,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补充说明。比如 《大学法语简明教程》 第一课介绍了法国人打招呼时常用的 Comment allez - vous 和Ô ® a va的对话 ,但编者并没有具体解释这两种用法的区别及适用对象 ,这时教师就要告诉学生 Com2ment allez - vous 是一种较为正式的用语 ,常用在陌生人或上下级之间 ,而Ô a va则是比较随便的用法 ,可以用在朋友、 家人之间等。最后 ,要做好隐形文化项目的讲解 ,关键的是教师自己要比较熟悉中法两种文化 ,要有能力在必要时通过对比的措施来解释这些文化现象。如法语中的 vous 和 tu 就值得一讲 ,因为这两个词和汉语中的 “您” 和 “你” 不是完全对应的。在西方 ,关于亲近的人不管年龄、 身份是否悬殊 ,都以 “你” 相称 ,甚至可以直呼其名 ,比如孩子可以叫父亲的名字 ,这在中国是绝对不允许的。选择对话作为教授文化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 ,口语交际 — — — 对话是兼顾语言和文化教学的有效手段。对话以一种很直观和自然的方式给学生展示出另一种文化的生活场景和交流方式;另一方面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习法语二外的学生 ,对他们本论文由外语论文网提供整理,提供论文,法语论文,英语论文,论文,英语论文,留学生论文,英文论文,留学生论文相关核心关键词搜索。 ,法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