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5-7 Abstract 7-9 引言 14-26 一、 选题意义 14-18 二、 文献综述 18-22 三、 探讨措施 22-24 四、 基本探讨思路 24-25 五、 主要创新之处 25-26 第一章 收入分配理论略论 26-61 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基本内涵 26-33 一、 什么是收入 26 二、 收入分配的内涵及类型 26-32 三、 收入分配差距的含义 32-33 第二节 收入分配差距的测量措施 33-44 一、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34-38 二、 等分法 38-39 三、 库兹涅茨指数及其“倒 U 假说” 39-40 四、 恩格尔系数 40-41 五、 其它测量措施 41-44 第三节 收入分配理论综述 44-61 一、 古典经济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 44-47 二、 新古典经济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 47-50 三、 福利经济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 50-55 四、 凯恩斯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 55 五、 布坎南的收入分配理论 55-56 六、 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 56-61 第二章 俄罗斯转轨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变迁 61-98 第一节 苏联解体前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回顾 61-70 一、 列宁时期的收入分配 62-67 二、 斯大林时期的收入分配 67-69 三、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收入分配 69-70 第二节 俄罗斯转轨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变迁 70-79 一、 俄罗斯转轨时期的收入分配理论 70-74 二、 俄罗斯转轨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 74-79 第三节 俄罗斯转轨时期的收入分配状况 79-98 一、 俄罗斯转轨时期不同阶层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 79-86 二、 俄罗斯转轨时期不同地区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 86-92 三、 俄罗斯转轨时期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 92-94 四、 俄罗斯转轨时期居民收入总体变化趋势 94-98 第三章 俄罗斯转轨时期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及作用 98-125 第一节 俄罗斯转轨时期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 98-109 一、 收入分配机制发生变化 98 二、 经济自由化的作用 98-99 三、 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作用 99-100 四、 私有化的作用 100-102 五、 特权与垄断 102-108 六、 政府在收入再分配上的职能弱化 108-109 第二节 俄罗斯转轨时期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作用 109-125 一、 俄罗斯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09-112 二、 俄罗斯收入分配差距对居民消费的作用 112-122 三、 俄罗斯收入分配差距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22-125 第四章 俄罗斯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思路 125-168 第一节 税收改革 126-145 一、 税收和调控的理论关系 126-127 二、 税收调控个人收入分配的机制 127-133 三、 税收调控个人收入分配的局限性 133-136 四、 俄罗斯的税收改革 136-145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145-168 一、 失业(就业)保障制度 147-151 二、 养老保障制度改革 151-156 三、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156-162 四、 社会保险和救助制度改革 162-163 五、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163-168 第五章 俄罗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168-198 第一节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历程 168-174 一、 克服平均主义,鼓励勤劳致富 168-170 二、 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体制 170-171 三、 建立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收入分配体制 171-172 四、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172 五、 更加注重公平,全面构建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 172-173 六、 调整和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73-174 第二节 我国的收入分配近况和发展趋势 174-184 一、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近况和发展趋势 174-177 二、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 177-179 三、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 179-182 四、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作用 182-184 第三节 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184-188 一、 初次分配不尽合理 185-186 二、 二次分配有待完善 186-187 三、 第三次分配格局没有很好形成 187-188 第四节 来自俄罗斯的启示 188-192 一、 通过合理的税收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188-189 二、 重视利用收入信息管理系统和先进税收征管手段 189 三、 重视社会救助制度的建设,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 189-190 四、 实现社会保障法制化,尽早出台《社会保障法》 190-191 五、 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方式,尽早开征社会保障税 191-192 第五节 调节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建议 192-198 一、 初次分配关键是提高工资收入 192-193 二、 加强二次分配对收入的调节力度 193-196 三、 加速推进建立第三次分配体系 196-198 结论 198-201 参考文献 201-210 致谢 210-211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学术论文与探讨成果 21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