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版《高等学校俄语系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俄语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能力要求和课程体系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各高校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新版培养方案,俄语论文,以期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俄语人才。黑龙江大学目前已对照新国标要求,初步形成俄语系、翻译(俄语)专业、俄语系(试验班)三套培养方案,构建包括俄语复合人才、俄语运用人才、俄语拔尖人才的多级俄语人才培养体系。 外语论文网 关键词:新国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12-0052-02 为了促进高等学校俄语系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0年)》《教育部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对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等文件的精神,新版《高等学校俄语系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经过多轮修改即将正式出台。黑龙江大学俄语系人才培养历史悠久,俄语教学传统特色鲜明,自2017年底启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经过专家论证、专题会议研究、任课教师讨论、校内外专家评议等多个环节,系统性的设计,达到国家新版专业质量标准的要求,构建了包括俄语复合人才、俄语运用人才、俄语拔尖人才的多级俄语人才培养体系。 黑龙江大学俄语人才培养涉及俄语系、翻译(俄语)专业、俄语系(试验班2017)三套培养方案。每套方案中总学时不低于2811学时,毕业学分170学分,学制4年,修业年限3~8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课程设置类别及学分比例均为:通识必修课37学分,最低修读学分占总学分比例21.8%;通识选修课15学分,最低修读学分占总学分比例8.8%;学科基础课57学分,最低修读学分占总学分比例33.5%;专业必修课32学分,最低修读学分占总学分比例18.8%;专业选修课29学分,最低修读学分占总学分比例17.1%。 一、黑龙江大学俄语系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一)俄语系人才培养方案介绍 培养目标:基于“专业积淀厚,师资水平高,课程设置全,探讨能力强,培养模式多”的专业特色,利用地缘资源优势,培养德才兼备、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俄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广阔国际视野、熟练掌握俄语综合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职能部门、探讨机构和学校从事与俄语相关的各类工作,符合国家对俄战略需要的精英型领先人才。 培养规格:本专业采用“全面培养,适当分流”的培养模式,学生应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达到以下的培养要求。 知识要求:掌握扎实的俄语语言、文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与俄罗斯相关的社会、文化等各种国情知识,了解本学科理论与实践前沿及发展动态。 能力要求: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及论文写作的能力,具备熟练的俄语听、说、读、写、译等言语能力,具有相应的第二外语使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网络运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素质要求:具有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诚信意识、团队意识和法学意识;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现代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具有科学的思维措施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核心课程:俄语实践,俄语阅读,俄语视听说,俄语口语,俄罗斯文学史,俄罗斯文学著作选读,俄罗斯国情,俄语写作,经贸俄语,俄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现代俄语。 (二)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 凝炼专业特色,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类型,确认人才培养模式,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国家对俄战略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规格方面加入对创新能力的要求,确立“爱国主义”作为俄语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 调整培养方案中各个教学环节的比例,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周数和内容,平衡通识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在保证专业必修课课时的同时,加大专业选修课的课程覆盖面和学分比例,突出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自主化。 设置教学模块和课程群,在高年级实现根据学生兴趣和能力分类培养人才。“俄语语言文学模块”“俄英双语模块”“俄罗斯学模块”三个方向性模块,学生可以任选其一进行修读。根据英语零起点和高起点学生的不同,设有“第二外语高起点课程群”和“第二外语零起点课程群”,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修读。 重新调整教学内容,保证人才的知识结构合理性。在必修课中设置“俄罗斯国情”(一下、二上)“俄罗斯文学史”(一下、二上)“俄罗斯文学著作选读”(三下、四上)等传统课程,保证俄语系知识结构的丰满度,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三)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与新国标的达成度 黑龙江大学俄语系新版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完全达到新国标的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设计等诸方面达到新国标标准。在人才培养方面,模块制的课程设置方式有利于因材施教,分类教学,培养俄语语言文学人才、俄罗斯通、英俄双语复合型人才,充分体现了新国标中“多元化俄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黑龙江大学翻译(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一)翻译(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介绍 培养目标:基于“厚基础、重能力、强实践、高素质”的专业特色,培养德才兼备、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俄语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俄语言语技能、熟练掌握俄汉口笔译技巧,能在外事、外贸、经济、旅游等领域从事翻译工作的运用型高水平俄语系人才。 培养规格:本专业采用“强化双语,突出实践”的培养模式,学生应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达到以下的培养要求。 知识要求:掌握扎实的俄语基础知识和翻译理论知识,熟悉中国和俄罗斯的社会、文化等各种国情知识,了解本学科理论与实践前沿及发展动态。 能力要求: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及论文写作的能力,具备俄汉口、笔译和交传、同传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第二外语实际运用能力、较强的应用现代化手段记录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科学的思维能力。 素质要求:具有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诚信意识、团队意识和法学意识;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和较高的人文素养、现代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具有科学的思维措施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核心课程:俄语翻译实践,俄语听译基础,俄汉语法修辞,俄汉运用文写作,俄汉对照阅读,俄语专题阅读,现代汉语,俄罗斯国情,俄汉翻译理论与实践,俄汉笔译,汉俄口译,经贸翻译,当代俄罗斯。 (二)翻译(俄语)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 黑龙江大学在我国首开本科俄语翻译专业,经过数轮专家论证和2届毕业生的培养经验,依据《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2017),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中充分体现俄语运用型人才的培养,对强化俄语实践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和国家社会发展的运用型俄语人才;在保证俄语系基本素养的基础上,加大翻译理论课和翻译实践课的比例,在基础阶段将翻译措施、翻译理念溶入专业基础课的多个课型当中;在课程体系中加大汉语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教学进程随时体现双语交替,同时提高两种语言的文学素养;高年级增加经贸俄语、旅游俄语等运用型课程,校内专家与翻译一线专家共同主讲,模拟翻译场景,同时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比重,建立稳定的国内外实习基地。 (三)翻译(俄语)人才培养方案与新国家教学要求的达成度 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编写颁布《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对全国各类翻译专业或翻译方向的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起到指导影响。对照此要求,黑龙江大学翻译(俄语)专业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俄语论文,达成度超过90%。与国家教学要求的异同主要存在于语种异同,由于现有条件限制,国家教学要求以英语翻译专业为主要方向,未能将小语种、零起点的因素加入到教学要求中,语言个性、高校个性引起的与新国家教学要求的异同体现了翻译专业各语种的独特性,有利于不同高校利用各自的优势发展特色翻译专业。 三、黑龙江大学俄语系(试验班)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一)俄语系(试验班2017)人才培养方案介绍 培养目标:基于“扎实基础,强化实践”的专业特色,通过引进和协同国内以及俄罗斯的优质俄语教育资源、先进的大学管理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和管理体制,培养德才兼备、综合能力强、善于思辨、追求卓越的专家型俄语战略人才。 培养规格:采用“一制三化,全程强化”的培养模式,学生应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达到以下的培养要求。 知识要求:掌握扎实的俄语语言、文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与俄罗斯相关的社会、文化等各种国情知识,把握本学科理论与实践前沿及发展动态。 能力要求: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科研论文撰写能力,具备熟练的俄语听、说、读、写、译等言语能力,具有优异的第二外语使用能力,具备高水平的母语应用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诚信意识、团队意识和法学意识;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现代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具有科学的思维措施和创新精神。 核心课程:俄语实践,俄语强化口语,俄语快速阅读,俄罗斯文化基础,俄罗斯文学史,俄语写作,俄汉强化笔译,同声传译,英语口语训练,现代汉语。 (二)俄语系(试验班)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 自2017年起,黑龙江大学启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俄语系作为试点单位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改革,经过多轮论证形成了培养方案,为全国俄语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新路。俄语系(试验班)人才培养方案是推行新国标的升级版,以新国标俄语系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同时突出以下特点。 明确人才培养类型为专家型俄语人才。在导师制的引领下实施探讨型教学,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略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辨式学习习惯。 突出强化性教学。在听、说、读、写传统课程的基础上,突出强化教学,在授课深度和训练强度上加大比例,训练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多语言素养。加大汉语课程比例,同时全程强化英语,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延伸至硕博阶段,全面提高汉、英、俄三种语言的素养,实现三种语言思维的转换,改革通识课的内容和教学方式。鉴于保障专业课时的丰满度,改革通识课程,尤其是公共通识课程的课时、授课方式、考核方式,增加深度、提高效率, 提高课程的国际化水平。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从基础阶段至专业教育阶段引入国内外知名学者、知名教材,加入国际合作成素,引入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 对照新国标和国家翻译专业教学要求,黑龙江大学本着夯实基础、突出特色的准则,拟定了具有时代特色、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平衡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关系,通过设置模块和课程群保证学生学习个性,加大实习实训学分和比例,将创业教育理念引入本科教学进程。通过俄语、翻译(俄语)、俄语(试验班)三套培养方案的设计,实现立体化培养国家战略所需俄语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俄语系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终稿)[S].2017. [2]教育部财政部对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 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教高[2017]6号.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0年)[Z]. [4]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高等学校翻译 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