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学设计[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一、教学略论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是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七的第一课,作为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部分,本课在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几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农奴制是俄国走上近代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最主要的障碍,因此必须废除它。在此我就本课认识做如下设计,仅供同仁指正。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视频播放克里米亚战争片段)这是一场现代人几乎已经遗忘的战争,1853-1856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英法军队通过第一次使用线膛枪、蒸汽船,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铁路和电报等工业革命成果使军事行动的后勤指挥产生了革命性变化。最终沙皇俄国的失败引发了国内斗争与改革。
  (设计意图)克里米亚战争就是本课知识点之一,以影像片段导入,这么多“第一次”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以此导入,让学生直接回归到十九世纪中期那个动荡时代,感受改革前的汹涌澎湃。
  (二)新课教学
  板块一:概念解读――什么是农奴制
  (展示图片:俄国版图和《国民议会法典》图片)
  师:请同学们阅读P80对于农奴制含义的知识链接。并结合以下材料略论农奴制的特点是什么?
  (展示材料)俄国农奴制的形成和巩固,俄语论文网站,与俄国劳动力资源稀缺有关。在彼得大帝时期,全国人口不到1600万,而俄罗斯拥有广阔未开发土地。农民不堪地主剥削时往往会选择逃走。为了维持统治,统治者只能用强迫的方式把农民像奴隶一样束缚在土地上。
  生: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附于农奴主。
  (设计意图)农奴制这个概念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内容,教师应该补充相关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它的特征。理解这个概念对把握本节课中心内容至关重要。
  板块二:史实认知――俄国的近况
  师:“穿越”是现今很时髦的一个词,假想同学穿越到1860年的俄国,将会遇到哪些场景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80-84的内容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小组讨论)
  生1:街上都有出卖农奴的广告,农奴主把他们看成工具,可以相互转让、买卖,农奴没有任何人身自由。生2:部分地区农奴不堪压迫,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威胁沙皇的统治基础。生3:工业革命后,俄国有了近代化的工厂,铁路和机器生产,但是比起现在太原始了吧。生4:我看到了传说中的《钟声》杂志,赫尔岑的思想作用了很多人。生5: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伤害太大了,到处是灾荒、瘟疫和暴动。
  师:同学们提出的观点都很好,那么就请其余小组同学们继续归纳下俄国改革前的背景。
  (政治上农奴制存在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经济上农奴制阻碍俄国经济发展;新思潮涌动敲响农奴制丧钟。)
  (设计意图)情境教学是符合学生认知实际的一种教学措施,特别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本课教学中,教师勾画19世纪中期的俄国,通过各种情境创设,在教师和课本内容的引导下,让学生置身其间,亲身思考后获取知识和发展思维,对本课目标实现和学生能力培养大有其利。
  板块三:自主探索――农奴制为什么是改革的焦点?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十九世纪中期俄国的状况,那么农奴制会成为矛盾的焦点吗?
  展示材料:“货币和商品,正如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一样,俄语论文题目,开始并不是资本。它们需要转化为资本。但是这种转化本身只有在一定情况下才能发生,这些情况归纳起来就是:两种极不相同的商品所有者必须相对立和发生接触;一方面是货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他们要购买别人的劳动力增殖自己占有的价值总额;另一方面是自由的劳动者,自己劳动力的出卖者,也就是劳动力的出卖者。”――马克思《资本论》
  (学生阅读略论材料,从资本主义需要的资本、市场、自由劳动力等因素略论,得出农奴制的存在是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最主要的障碍的结论。而克里米亚战争使这一矛盾进一步激化。随着新思潮的涌动和变革呼声的高涨,沙皇面临统治抉择。)
  (设计意图)“历史的原因不是想当然的,需要我们去探究。”①关于这个问题,突出学生合作探索能力培养,更突出学生在把握史料过程中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措施,符合现行高考对史料考察的要求。
  板块四:你言我语――沙皇的抉择
  师:中国有句俗语:识时务者为俊杰。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无疑是俊杰。面对如此态势,他主张“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84资料卡片谈一谈这位“俊杰”为什么要做如此抉择?
  生:沙皇的抉择完全取决于他代表的地主阶级的利益。
  (教师展示材料回应学生观点)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措施,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农村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苏联通史》第二卷
  (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习方式上强调从灌输式到自主式、合作式的转变。合作学习正是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创新的重要方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倾听、表达与交流中形成合作精神,无疑对学生全方面发展有着很大益处。
  (三)小结
  几百年来农奴制对沙皇统治基础的稳固有着重要影响。无论是彼得一世还是叶卡捷琳娜二世都没有触碰这个社会的“痛处”。但是历史已经将责任无可退却放到了亚历山大二世面前,他反思俄国现实,深刻感受到落后的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发展最主要的障碍,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即将拉开帷幕。
  三、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作为农奴制改革的前奏,有几个问题还需要再商榷。
  首先在教材整合上,原本教材是逐一论述引发改革的原因,而我将这些纳在一个板块里,讲解过程中也许会有不到位的地方,还需要整合之时细心调整几项内容的逻辑关系。其次是学情上,学生关于农奴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要素等知识点处于模糊状态,课堂中要深入浅出地结合材料讲清讲透。教师首先对经济学常规知识应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再者教学形式上,通过影像导入、情境教学、史料教学、合作学习等方式,教学从面貌上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注释:
  ①[法]马克布洛赫.张和声,译.为历史学辩护[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168.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