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对传统文学观的继承和反叛中成长起来的俄国形式主义,不仅冲破了传统文学观念中的各种条规还为二十世纪的文艺理论带来了全新的气象。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提出了“文学性”和“陌生化”两大主张,他们不同于传统的文学理论的批评模式,将重心放在文学自身的语言和结构方面。本文主要从过于追求“文学性”和过分关注“陌生化”两个方面对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局限性进行了略论。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形式主义 文学性 陌生化 局限性 随着十九世纪中早期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传播,在文艺理论界兴起了一股对文学自身进行研讨的潮流。直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形式主义理论批评成为了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论中声势最为浩大,它包括俄国形式主义批评、英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以及结构主义等。这些流派与传统的文学流派不同,他们非常一致的开始关注文学文本自身,把文学著作看成了一个独立自足的系统。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尤为突出,其充分肯定形式在文艺著作中的地位和影响。自此之后文艺理论界开始注重文本的结构和形式的批评方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并且给文学探讨措施奠定了基础。 一、过于追求“文学性” “文学性”这一概念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雅各布森提出。他提出外界因素很容易扭曲著作本身的意义,而且会使文艺学走进死胡同里。雅各布森批判了将文学等同于“闲聊“和”载道言志”的观点。他指出模仿说和再现说都是讲文学看成是再现或者表现的工具,其对文学的审美价值视而不见,从而导致文学特殊性的消失。文学作为一门独立自主的学科就应该探讨文学著作自身,并且首先应该要弄明白文学的特殊性从而来明确文学的探讨对象。这些看法便成为了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理论准则:“文学科学的对象并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也就是使一部既定著作成为文学著作的东西。”① 同一时期,索绪尔对语言的探讨对二十世纪的人文科学产生了重大的作用。这个时期,语言学的探讨的重心转向了内部探讨,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探讨重心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他们立足于文学文本的内在语言性,不再从关注作者心理和生平的批评措施入手去寻找“文学性”。“他们在建构诗学时的任务是从绝无争议的材料出发,不受有关艺术体验的体制问题的牵制,去探讨审美对象的结构,具体到本文就是探讨艺术语言著作的结构。”②在俄国形式主义看来,文学的存在只能依据文学内在的东西来加以证明 “艺术总是独立于生活,在它的颜色里永远也不反映出飘扬在城堡上那面旗帜的颜色”。③像他们这种只注重文学中的词语而不考虑语境的做法,实质上是把文学与诗等同起来。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认为文学的本质在于形式,而形式的关键点则在于语言,由于这种队语言问题的过分关注,俄国形式主义批评也陷入了不可自拔的语言牢笼中去。首先他们只依靠语言学的措施来处理文学问题的探讨措施显得过于单薄,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探讨有些偏颇。其次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把复杂的文学问题简单的等同于语言学的问题,这就把复杂的文学从社会历史和现实中分离出来。文学著作中的语言一旦脱离了语境及社会现实和历史,语言及文学都会变得不可捉摸。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并没有注意到这些因素,忽视文学的各种人文内涵,把文学彻底的从社会现实中抽离出来,结果不但没有解决文艺学中存在的真正问题,反而加重文艺著作中的“陌生化”,从而使理论探讨脱离正轨。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所提出的“文学性”这一概念,虽然使得文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俄语毕业论文,并且将文学的对象更加明确化,但是其自身的探讨道路却是越走越窄。这样的发展结果并不是无据可循的,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对“文学性”的过度关注,把文学简单的看成是纯形式的表现,完全的割裂了文学与社会现实、文学与历史、文学与哲学、文学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联系。他们使得作者和受众都已不再重要,文学的著作或者说语言成为了文学探讨的主要内容。这种对“文学性”的过度追求最终把文学陷入了一个封闭自足的世界当中。 二、过度关注“陌生化” 而“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如果说“文学性”强调的是文学的特殊一面,那么“陌生化”则强调了文学特殊性中的感受性。“陌生化”又被译为“反常化”。理论指出,文学的功能之一就是把人们认知中已经习惯化的、自动化的东西变得陌生,让人们的感觉回到新奇的状态,为了让大家都找回新奇的感觉,重新审视文学语言,什克洛夫斯基也说过:“使对象变得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④在对“陌生化”的追求上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语言不仅制造陌生感,而且它本身也是陌生的”。⑤这种“陌生化”是相对而言的,他本身非常注重独特和异同、产生于扭曲和变形。“陌生化”理论也非常要求受众,受众必须自然的对生活中存在的习以为常的现象或者事物做到视而不见,要在思想中创造性的破坏那些我们已经习惯的东西,俄国形式主义者就是以这种措施使人们从麻木和迟钝中清醒过来,以一种崭新的眼光去审视这个世界并且发现事物的生动性和生活的多样性。 但是就“陌生化”理论自身而言,存在不合理之处。这个从两方面说起,一方面,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强调“文学性”只存在于文学自身,不应该再去关注文学文本或语言以外的任何东西,强调文学的形式;另外一个方面,“陌生化”理论的最终目的是要增强文学著作的可感性,使读者能在最大限度的获得审美上的享受,强调的是读者。这两方面则存在着矛盾如果文学只在乎文本自身,那受众从何获得最大的审美享受?于是在后期的什克洛夫斯基对俄国形式主义批评进行了反思,1982年他写了《散文理论》其中专门对“陌生化”理论作出了新的解释。这个时期什克洛夫斯基笔下的“陌生化”不同以往,而变成了能够反映社会现实的“陌生化”。后期的什克洛夫斯基认识到文学本应该反映社会生活的,只是不能像镜子一般,呆板静态的反映社会现实,因为社会现实是动态的。这个时候什克洛夫斯基已经基本上放弃了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关于纯形式的追求。 以上是对“陌生化”理论自身而言的,就俄国形式主义者对“陌生化”理论的应用方面而言他们无限扩大了文学的感觉方式和创技巧的使用范围,使“陌生化”手法的使用限度极大扩张。俄国形式主义批评不断的追求“文学性”因而“陌生化”也就变的没有了限制。什克洛夫斯基说:“那种被称之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 就是为了恢复生动感,为了要感觉事物,为了使石头更像石头。艺术的目的就是描绘一种对事物的感受即幻象,而不是认识;事物的陌生化程度,以及增加感知和时间造成困难形式的程序,就是艺术程序。”⑥“陌生化”确实能够延长审美体验,但是这种“陌生化”的应用一旦超出了限度,变成了过分的陌生也就超出了人们的认识能力和承受范围。这也可能造成被延长的感觉无法回归,“石头”更像“石头”了但是原来的“石头”却找不到了。过分的追求“陌生化”会使其带来的惊奇随之消失,因此在对“陌生化”的追求上一定要适度。 “陌生化”理论十世纪最强的反叛声音之一,其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责难、批判和误读。这不仅缘于学术界忽视什克洛夫斯基在后期对“陌生化”理论的反思,还缘于俄国形式主义自身存在的缺陷。只有将什克洛夫斯基的前后期思想充分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掌握和应用“陌生化”理论。 三、小结 在二十世纪的西方文学理论中,俄国形式主义是声势和作用都不一般,是一种崭新的理论批评。俄国形式主义批评作为一种独特的文艺思想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但作用了布拉格学派还为法国的结构主义理论做足了理论准备:“从总体上说,形式主义起到了良好的影响。它大胆提出了文艺科学中的一些最重要的问题,并提出得如此尖锐,俄语论文范文,以至于现在想要回避和忽略这些问题已经不可能,尽管形式主义没能解决这些问题。但是错误本身,这些错误的大胆性和一贯性更加引起人们对所提出问题的关注”。⑦但俄国形式主义批评也有自身的局限性。 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后,对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探讨还呈现出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它的应用不再局限于文学领域,而是拓展到音乐学、美术学、建筑学、广告学、影视美学、教学法、翻译学等时下热门的诸多领域。于此同时,其探讨的另一大趋势是普及化,也就是探讨与应用逐渐从精英学者向学生过渡。此外,在这一时期学者们对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理论依然进行着研讨,但已不再是占有固守材料,而是发现或寻找论题从论题出发,深入挖掘和发现新的视点。他们对“陌生化”进行了进一步的反思,以及对“文学性”进行了多元化的研讨,这种深入的反思使得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到达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和境界,将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充分的融入到整个西方文论的探讨体系当中。尽管在这一时期对俄国形式主义的接受程度已经非常普及,但是因为这种普及化使得探讨者对一些理论的细节问更加题穷追不舍。而且在俄国形式主义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上文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上,依然需要进一步的澄清、拓展和探讨。 参考文献: [1]艾享巴乌姆.现代文学理论概述与比较[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8. [2][6]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M].方珊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219,326. [3]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M].北京:三联书店.1986:80. [4]扎娜・明茨,伊・切尔诺夫.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C].北京:三联书店,1989:6. [5]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与符号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18. [7]巴赫金.文艺学中的形式措施[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企业.1992:254. |